在上海,播客平台联合各大商场,通过特制主题播客、特邀播客探索生活的各种体验等,举办了与众不同的线下播客文化展。(回答者公岛)
新华社杭州2月23日电问题:播客正在中国悄悄地“升温”。
新华社记者林光耀、王振阳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27岁的北京企业白领张宇(化名)背着背包走在办公室外面,熟练地戴着耳机,继续听上午通勤路上没有听到的节目。耳机中播客节目的声音越过拥挤的晚上高峰回家了。
“播客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伙伴’,在洗漱、通勤和等待的时候,我用针打开播客,用声音填补空白。”张宇说。
在中国城市,听播客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生活方式。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播客听众约为8600万人,仅次于美国,在中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平台的数据也显示出播客在中国的爆炸性人气。播客应用程序小宇宙在线一年半内用户数超过200万人,播客程序超过1万个。音频内容平台喜马拉雅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了约700万播客用户。网易云音乐表示,每月在平台上听播客的用户超过1000万人。
播音员正在进行播客节目录制。(回答者公岛)
巧合的是,赵瑜(化名)正在听播客准备晚饭。“做家务或做饭的时候眼睛和手都要工作,这时听播客可以给自己带来同行和共鸣。”
2021年硕士毕业后来到浙江省嘉兴市,成为基层公务员,平均每天听一个多小时的播客。内容一般是对时事和热点问题的讨论。在她看来,播客正在成为城市独居青年的精神故乡。
像赵瑜这样的年轻人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是播客的忠实听众。倾听场面和关注的话题也多种多样。从国家大事开始,家长短、在公共话题上爱子女、认真讨论和娱乐等多种多样。
作为一个严肃的用户,北京白领杨锦熙每天听播客大约需要3个小时。除了故事类、脱口秀节目,他还会把播客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例如,我最近在研究保险。我在听一个播客节目,专门讲述保险领域的知识,分析各种类型的保险。”
播客内容平台“JustPod”创始人成燕良表示:“播客在中国的核心观众主要在20多岁、30多岁和大学生中也很流行。”总的来说,男性更经常听历史节目,女性更喜欢情感节目。" "
自2003年中国第一个播客节目创立以来,播客在中国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然而,在最近20年后的今天,播客在中国悄悄地“变暖”。
据全球播客搜索引擎“ListenNotes”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中文播客数量突破了1万次,到2021年底,这个数字突破了4万次。
在上海,播客平台联合各大商场,通过特制主题播客、特邀播客探索生活的各种体验等,举办了与众不同的线下播客文化展。(回答者公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天宇认为,在特定特殊情况下,语音媒体的优势是视频无法替代的。此外,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在家中停留的时间更长,长期视力集中近旁或屏幕容易使眼睛疲劳,播客成为解放眼睛的新信息获取渠道。
“播客的重新流行和媒体发展的逻辑是镶嵌的。”董振宇还认为,播客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其本质是通过互联网重新进入人们生活的旧媒体形式。
“播客第一期节目通常进行30分钟以上,对视听环境和内容的沉浸感继续受到播客的欢迎。”一位音频移动软件产品经理李雪楼说,与短视频在短时间内涵盖尽可能密集的信息量不同,播客节目有独特的“自由化”音调,可以成为嘉宾谈话、播音员独白。就像耳边的朋友一样,这也是播客的独特魅力。
在中文播客节目《日谈公园》的主创李志明(音)中,媒体似乎是内容的连接,播客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情感的连接。“如果图文模式最准确,视频最丰富,那音频就是温度最高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电视剧)。)李志明说。
播客在被观众接受的同时,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商业价值。小宇宙CEO施玉龙发现播客正在成为市场化媒体的标准。“2021年以后,三联生活周刊、GQ杂志等许多传统纸质媒体也开始进入播客市场,计划在小宇宙开设播客账号,为播客平台录制音频内容。”
《EMarketer》预测,2022年中国的播客听众人数将达到1.2亿人,到2024年,超过10%的中国人将成为播客听众。
郑渊良介绍说,普通话、粤语、四川话、重庆话等方言播客都在蓬勃发展,这些方言节目正以更贴近生活的姿态表达音频内容。"播客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