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见解新闻(记者宫州)今天(7月17日)迎来了服食的第一天,也是三伏贴正式发行的日子。
作为中医“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近年来三伏贴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追捧。北京市隆福医院中医专业副主任医师王小星说:“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个伏期间各敷三天。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每天不超过6小时。”
图为患者赶在头伏第一天进行三伏贴治疗 摄/记者 曹博远
据介绍,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
记者了解到,根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2018年北京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只可收取1次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贴敷的患者可免收医事服务费。
今年三伏贴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为:收取1次门诊医事服务费,“冬病夏治三伏贴”项目每次收取30元治疗费,纳入医保。
提醒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贴
据专家介绍,三伏贴只适用于三伏阶段,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老年(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然而,三伏贴也有相应的适应症,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三伏贴。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以及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皆不适合使用三伏贴。
除此之外,王小星提醒大家,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1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尽量避免游泳等,防止曝晒。如果贴敷后皮肤出现瘙痒,发红,皮疹,说明有过敏倾向,就不适宜贴敷了。
“贴敷期间注意不要食用寒凉肥腻的食物,影响治疗效果。”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专家建议,需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今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5日
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原创作品拒绝任何形式删改,看法新闻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