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金华11月18日新闻(浙江在线通讯员吴楚勇张英)
“星期一上课的时候,我发现芦荟课更加集中。每次和她的眼神接触,她都会给我一个善意的微笑。这种感觉很微妙。我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次访问很辛苦,但值得。(莎士比亚)。
”这是浦江县黄宅中学班主任朱华兰写的家访随感。浦江县黄宅中学近期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家访活动,没有“告状”式的交代,没有形式上的走过场,接地气的家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班主任和家长面对面
家访面对面 不流于形式
黄耿彦是黄宅中学初三(2)班的班主任,其所家访的学生大都住在浦郑公路沿线的村庄。每到一位学生家里家访,家长都准时在家等候或是在路边迎接他。每走进一户家庭,家长们都会泡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拿出水果、小吃招待他这位班主任,这让黄老师非常感动。
“这是我今天家访时喝的一杯水,这杯水里倾注了吴爸对老师的几许敬重,凝聚了他对孩子的殷切期望。而其他的家长又何尝不是呢?他们甚至放下工作,带着一种期盼的心情等着我的到来,而我,却成了此次家访活动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停留的时间太少了。我不停地问自己:这次家访的初衷是什么?赶时间?为完成任务?不敢再想了,只是觉得心中涌现一丝惭愧……”家访结束后,黄耿彦写了一篇《一杯甜开水》的家访随感。
和黄耿彦一样,近期,黄宅中学的班主任们放弃休息时间,访遍了每个学生家庭,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班主任通过家访对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进行了全面了解,并把家访中的感受写成了一篇篇家访随感。
“在我的记忆中,只是有事的时候班主任会给我爸妈打电话。”初一学生黄甜甜说,这次老师来家里家访,着实把她高兴坏了,感觉老师心中装着她,自己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
家访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贴近了师生的心。“家访绝不是向家长告状,让学生难堪,而是让老师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在黄宅中学校长徐国阳看来,将家长请到办公室和坐在学生家里交谈的氛围是完全不同的。“在学生家里,家长和孩子都比较放松,更容易敞开心扉,家访的功效其它形式很难替代。”
家访后,班主任还要写下家访随感
家访随感 充溢爱生情怀
记者随手翻阅黄宅中学班主任们写的36篇家访随感后发现,这些文章都流露了淡淡的真情,有育人成功的喜悦,也有教育受挫的反思;有对贫困生的浓浓关爱,更有师生心灵碰撞的火花……
“从她家出来,我想不管是哪个家长,只要我们真真切切是为孩子着想的,敞开心扉,热心接纳他们,把工作做到实处,他们一定会为我们改变的。”——何小星《一言一语总关情 付出总有回报》
“临走前,家长让我帮忙监督她儿子锻炼身体。回到车里,我思绪万千,或许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她一样,拉着孩子老师的手滔滔不绝地讲述,而此时此刻,我深深地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多么沉重……”——黄丽丽《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
“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教育的本质是爱”,徐国阳说,老师们通过写家访随感,感悟了生命的真谛,收获了专业的成长,在细数教育足迹的过程中,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限制字数,老师想怎么写、想写什么,全由自己定……这些看似随意的家访随感,却成了黄宅中学的老师们思想绽放的舞台。最近,包括全国百佳班主任杨春林在内的教育专家组对这些真实、生动的家访随感进行了评比,共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鼓励奖25篇。
“老师与学生背后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洗涤了我的灵魂。老师们写的家访随感很有可能直接改变我今后对待学生的态度,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我会多一份探寻和追问。”杨春林深有感触地说。
浦江县教育局局长傅剑敏阅读了黄宅中学老师们的家访随感后说,这些家访随感折射出的尽责的精神和无私的爱心让人感动,深受教育,值得大家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