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心理咨询为什么我一直单身】2021年近1亿年轻人选择独居,90后不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每天努力工作的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从2013年开始,结婚率连续6年下降,在民政局举行的2020年第一季度定期记者招待会上,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总共只有947.1万对婚姻登记,而婚姻登记公民年龄从20-24岁改为25-29岁。

据此,“适婚”年轻人的结婚数量下降,结婚年龄提高的速度减慢。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即使不进入婚姻殿堂,也不想和老人住在一起,独自生活。

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单身独自生活的人已达到9200万人,发展迅速,已达到1亿人口。

相反,最近几年离婚率骤然上升。根据中国统计局2016年至2021年的数据,中国的一人家庭比例持续增加,2018年全国一人家庭比例达到16.69%,每6户家庭就有1户是独居家庭。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怕孤独,享受孤独呢?由此导致的90后不婚不育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一、维持社会现状的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在于保证财产继承和子女抚养。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里,可以保证家庭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传统中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剥削逐渐被排除,因经济原因结婚的适龄青年逐渐减少。婚姻不再是保护墙,甚至对于很多有“不婚不育”思想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人生的坟墓。

精神的痛苦、生活的恐惧、财产的损失使很多人对婚姻望而却步,独居。说到婚姻,自然要谈“功能性婚姻”,这必然会导致很多年轻人谈论婚姻变化的现状。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社会经济越发达,人类的需求就越集中在心理、精神、价值实现等金字塔的顶端。

可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接触到很多文化时,会越来越形成“自我”,产生自我个性,享受孤独,承认自我价值,排除承担责任与他人共存的婚姻状态。

二、集体心理扩散

从个人生活逐渐转变为社会生活,个人价值逐渐扩散到集体价值。从心理层面来说,选择独居是现代生活压力增大的无奈行为,是很多年轻人存在的抵触和抵抗心理。

大多数人实际上存在于“交往疲劳心理”中,并延伸到“社会恐惧交往”,人际关系的复杂、人心距离的疏远使交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模糊。

再次,单身和非单身社会角色的转换赋予了我们情感权力的选择。自然,鉴定空窗期可以延长。个人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后,年轻人自然会有更多的自我选择空间。(威廉莎士比亚) (以英语发言)(以英语发言)。

个人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逐渐扩散到集体态度中,导致独居心理的普遍化。

三、自我验证偏差

心理学中有“自我证明偏差(Self verification bias)”的概念,个人在保持某种观点时,对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证据更加敏感,无视或强烈反对相反的意见。

因此,独自生活,保持不婚不育状态时,已婚者的苦难和未婚者的潇洒自由引人注目。(莎士比亚)。

这种确认不公平,但个人心理代表了对婚姻的看法,思想和意识只停留在自己想呆的地方。

/p>

并且受到“自我证实偏差”影响的人在生活中也会主动寻求能够证实自己观点的证据,当你越坚定不婚不育,就越觉得婚姻可怕,视野也就越局限于此。

周国平曾言自己天生不适合人际交往,适合独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最真实的自己,毋庸置疑对于无数追求自由与享受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观念再贴切不过。

往往是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而这样的思想正成为90后年轻人的主导思想,由此而产生的独居现状,也越来越得到年轻人的认可。

而著名的心理学家卡伦·霍妮也曾说过:“渴望有意义的独处并不意味着神经症,相反,不能建设性地独处,则是神经症的信号。”

可见,有意义地独处,并非怪症。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处,选择不婚不育,归根到底在于,年轻人越来越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