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派新闻记者杨市
电视剧《盛装》,编剧雷吉龙对纸媒的思念、告白。
故事从杂志的没落开始,时尚杂志《盛装》集陈凯怡(松子饰)突然收到主编乔治的死亡噩耗。接替主编的人是在香港空降的肖红雪(袁隆毅饰),比起杂志内容,他似乎更注重商业价值。于是陈凯伊带领真正对杂志感兴趣的工作人员,在传统媒体时代的沉沦中找到了《盛装》的出路和新生。
肖红雪(袁隆毅饰)、陈凯怡(松子饰)
陈凯怡代表坚持内容的媒体人,肖红雪代表想法更多、想法更活跃的新媒体人,跳楼的乔治既然永远不回来,那就是本身。
导演500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他认为,该剧的珍贵之处在于,剧作家雷志龙是杂志媒体人出身,外行不是写专家,所以剧本尽可能地写这个行业,完全接近真相。(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圣经》前情提要)。
雷吉勇在媒体上呆了7年,从新闻网站到杂志《东方壹周》 《嘉人》。离开媒体的瞬间是2017年,他建立的那一年,所有传统媒体都面临转型。雷志龙在这惊涛骇浪中茫然,感觉自己站在泰坦尼克号这艘巨轮上,看到身边的同行站在巨轮的不同位置,有人和他一样茫然,有人已经准备离开,有人正以最优雅的姿态等待命运宣判。
雷志龙写了很多话剧剧本,还写了《无名之辈》。最终,他在《嘉人》前同事的推荐下接触了电视剧。
同事递给他一个故事,雷志龙不感兴趣。他想写的第一部电视剧剧本肯定是传统媒体这个“巨轮”的缓慢沉没。
没想到剧本一写就三年了。在这三年里,《盛装》的写作动力也逐渐丰富起来。
松子陈凯怡(音译)
“时尚不是我想用的”
最初触发雷吉勇笔的是新旧媒体时代的交替。“2017年媒体行业的情况已经决定,纸媒已经关闭。船正在沉没。各种各样的人在船上展示了众生相。我小时候喜欢看《大时代》,有写时代的冲动。”
他最终选择了时代故事的主人公《盛装》,是时尚杂志。当然,不可否认,用“时尚”一词会使观众的期待发生变化。说到时尚杂志,最著名的电影是《穿Prada的恶魔》。是刻薄干练的女编辑。时尚杂志提醒观众,审美、时尚、潮流是最重要的事情,氛围也离一般的工作很远。(大卫亚设)。
但是雷吉勇从一开始就没有把重点放在时尚这个词上。
“在写这部戏之前,我特别喜欢《穿Prada的恶魔》,所以看了很多次。时尚这个行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进口商品。在美国,那是时尚产业。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或更早以前就开始有这样的东西,最终建立了体系。但是在我们的背景下,时尚和大多数人没有任何关系。它属于富人的一小部分,是富人的附属品。即使是有钱人,其中一部分也被认为是暴发户,不懂时尚,只花钱。(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有钱)时尚进入我们之后,它受制于消费和生活方式,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有相对稳定的所谓中产阶级消费方式,但我们现在能理解的是咖啡馆、村上春树和听古典音乐。(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人民币融会推迟肖红雪
在他看来,时尚是中国本身的玄学。“我在时尚杂志工作,不明白时尚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国有这么多时尚杂志。每个编辑对时尚的理解都不一样。只是形式差不多。由品牌、优雅的酒会、游艇和名牌名车组成。其实这也不是我想用的。”
雷志龙认为,时装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被贴上了标签。
“这是大家对工业的想象问题。我也没有特别写。只是正常使用。时装业和其他工作没有什么本质。我们工作的地方也是单间。也许时尚杂志的区间也更好,写字楼贵一些,进去后海报会多一些。(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读本》)我在《嘉人》上班的时候,工作机会很小,一格一格地永远整理不了,每天都有新杂志,到处都是杂志。”
他回想起自己在时尚杂志工作的日子,不认为工作氛围、同事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人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一个月收89,000韩元。只是要工作,就要多了解高级消费方式。同事们也没有每天穿金戴银。下班后谈论孩子的车屋。谁的丈夫更好,怀孕对工作的影响有多大等等。”工作内容也不复杂。“一本时尚杂志的构成也很简单。大量推荐明星或模特的封面故事,以及衣服和首饰。踏实地说内容的部分不多,读者们闹翻了。我在专题组。采访、选题、决定文稿而已。”
雷池
龙认为,这些经历和对时尚的看法,让他在最开始就想好了《盛装》的故事重点是什么。“我更想写的是内容,是纸媒和新媒体交错下的时代,这个时代影响观众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对大片的理解。大片是跟品牌绑在一块,模特永远会在,游艇、红酒永远都会在,香水、钻石、项链、手表,这些东西不会变,只不过投放广告的平台不一样而已。真正变化的,是我们以前做一个选题,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从专访到周边采访,才能把这个稿子建立起来。而现在新媒体出内容则要快捷太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盛装》成为他理想中的一本刊物,“更接近于一本内容刊物,而不是一个时装刊物”,雷志龙甚至把剧中的选题当做真选题想,“剧里的每一个选题都可以操作的,那些选题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是女性互助,是陈开怡交棒
在媒体时代的变革之外,《盛装》中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是“女性”。
当然,这和行业状况有关,从业者多为女性,雷志龙回忆,当年在时尚杂志的专题组开会,全场三十多人,只有他一个男性。但更重要的是雷志龙想说的,有关女性的生活状况,困境,互助,“《盛装》表层是媒体转型的故事,但情感更深的地方,是在讲女孩帮助女孩的故事。”因此,陈开怡、肖红雪、秦敏、李娜、蔡菲、谷欢……《盛装》中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角色。
《盛装》截图
雷志龙是妈妈带大的,他还有很多表姐、堂姐,姐姐们先后嫁人,“我从小就看到她们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能看到在农村、在小县城,女性是怎么样生活的,结婚前是什么状态,结婚后又是什么状态。然后到了大城市,机缘巧合又进入《嘉人》这样的时尚女刊工作,对女性生存处境的理解一下就开阔了,也有了很多思考和感受。”
他对女性语境很熟悉,“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开会要说什么,有年轻的,有当妈妈的,有刚结婚不久的,有丁克的,有不想结婚的……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都有,而我采访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女的,女性创业者、女作家、女艺术家、女演员、女导演,我在女性的语境里成长。”
但雷志龙逐渐感受到,有些习以为常的女性处境,“事情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为什么妈妈做了饭妈妈不上桌?为什么男人之间谈的才是大事或者正经事?女人谈的事就不是重要的事呢?为什么男人抽着雪茄聊成功聊项目的时候,就一定要得到尊重,而女生在一起聊哪件衣服更好看就不能得到尊重?因哪件衣服更好看也很重要。做媒体之后,我越来越多有这种感触。好多女性朋友都跟我说过,她们从小到大没有一个没经历过性骚扰,要么是在办公室,要么是在地铁里,要么在公车上。我认识的朋友还有很多人在这个困境里,《盛装》有场戏就是蔡菲被性侵了,可以看到男同事跟女同事对此事的看法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雷志龙强调, “任何不尊重女性的人,都不会是我的朋友。”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他写《盛装》的重要原动力,也是他认为《盛装》的叙事价值所在——对女性的关怀,“只展现时尚浮华那一面,衣服多么精致,表和车多贵,对我来说没有意义,重要的事情是,哪怕我是个直男,女性问题也值得去说,我觉得女性困境跟男性困境是一体的,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就是你如何对待女性和弱势群体。”
他在写《盛装》的时候,就一直在假设一种可能,《盛装》是一部电视剧,能够看到的观众非常多元,“我希望《盛装》能被更多小城市的、县城的、甚至农村的女性观众看到,就像当年我的堂姐、表姐那样的女性,她们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陈开怡、肖红雪这样的女性,女性的世界可以那么精彩,还有女人会告诉另外一个女人,‘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取悦男人,任何男人’‘恋爱是认识自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也许她们就不会那么仓促地结婚、生子,她们也不会因为家里收了别人家的彩礼,或者为了给弟弟结婚攒钱,就把自己换出去,嫁给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人。”
因此,在《盛装》中,雷志龙坚持保留李娜(宋祖儿 饰)这个角色。刚开播时,有观众觉得李娜这种实习生小白的角色略显套路,她莽撞、无知,却还能在杂志社好好生存下去,难免是开金手指。实际上,在写剧本时,剧组就不少人建议拿掉这个角色了,但雷志龙对此很坚持,“《盛装》里,陈开怡要交棒给李娜,她交的是女人的抗争和自由。”
宋祖儿饰演李娜
“李娜确实对时尚一无所知,她真正的困境是她很自卑,因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就跟她妈妈离了婚,至少在她看来是这样。她从小就觉得,自己作为女孩,是不受尊重的,所以她让自己变得像一个男孩,结果男朋友又嫌她不够女人味。她前男友所代表的直男眼中的女人味,是顺从的、乖巧的、温柔的、听话的,这也是我们社会对好女性的一个概括定义,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就是说你既要出去要有门面,回来也得乖巧,还得干活。李娜是困在这个地方的。乔治告诉她,可以去《盛装》,因为他们打了一个赌,赌约就是李娜做一个女孩活着的意义。”
雷志龙说,“李娜进了《盛装》之后,把过往的每一本都认真看了,每一本杂志里,都有陈开怡写的卷首语。而每一篇卷首语,都是在告诉女性,应该怎么样活着才是对的,这非常重要,她得交棒。如果这个角色显得套路,有问题,那可能是我的能力问题。”
职场剧是一种类型吗?
职场剧,向来是国产剧难以跨过的一道坎,无论寄托多少价值观,观众对《盛装》的期待,一部分始终落在杂志社职场部分,但目前来看,《盛装》里权谋人事、媒体转型和女性互助是重点,职场部分则的确有所缺欠。
雷志龙也关注着观众的评价,“我真的是无知者无畏,我要知道今天观众的评价是这样,我可能就不敢写这戏了。”他坦言,“写《盛装》的时候,我脑子里不是职场剧的概念。”
他不认同职场剧是一个类型。
“以前做电影,可能会有一些类型上的判断,喜剧片还是爱情片,但到剧这一块,我没有觉得说我写的就是职场戏,或者职场戏应该是什么样。职场戏是一个框子,它并不代表故事的类型。我可以在写字楼里面写爱情,我也可以在职场这个空间里写一个恐怖片,《盛装》它发生在职场环境里,有一点点权谋的色彩,有我对女性处境的一些见解。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故事的类型。我并不觉得职场剧是一个故事类型。”
《盛装》剧照
他举例说,“如果我把《盛装》所有的人物放在一个游轮上,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你们就下不了游轮,你说还算职场剧吗?但台词跟我们现在的台词,可以基本一样。你说《鱿鱼游戏》是一个什么剧?讲的是韩国的底层人活不下去了,讲的是一个社会的困境,但放在一个游戏的语境里,大家在里面大逃亡,是大逃杀类型。”
雷志龙反思,有观众觉得这部剧“不职场”“悬浮”,可能就是在于他写剧本时,没有把工作这部分具体展现出来,“李娜进来是一个实习生,她要做流程编辑,整个流程其实是有的,但是大家可能要的是一些场面展现,比如说她第一次采访谁,非常紧张。可能这也是我的问题,我更多的是用台词说出来了,而不是做出来。我应该写几场戏,让李娜去采访一个明星,李娜紧张了,或者李娜进去之后,问错话了,明星不高兴了,是吧?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话,这个戏也可能变得更加散,这些事情,怎么把它挪到大的故事线里?采访的这个人是干嘛的?为什么要采访?观众真的会喜欢纯粹的职场剧吗?”
“职场戏哪个部分最重要,我不知道怎么判断,对我来说确实是困境。如果说我还有机会再去尝试,肯定能完成得更好一些。”
实际上,在职场部分的展现这一块,雷志龙是有遗憾的。
“遗憾的是专题6人组。确实,在剧本层面,没给到她们一个工作状态,导致几个人在这个戏里面不够出彩,这是我的问题。观众没有看到他们日常的工作状态,当时我觉得,写成现在这样差不多了,事实证明不行,还是要给他们更具体的行动,更具体的事件。确实要向观众道歉。”
至于观众认为角色的“悬浮”,对雷志龙来说,也是一层困扰。
“我也在想,这到底什么意思?比如,我从头到尾没有写过鲁斌斌(陈赫 饰)的家庭什么样,没有写过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下了班会干嘛去?都没写。因为以前观众抱怨,工作的戏,总是写家长里短,被大家诟病。如果我给鲁斌斌加一条,他有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或者母亲,比如他是一个村里来的人,好不容易爬进了今天的位置,他非常珍惜,观众可能就会觉得,他没有那么标签化了。包括陈开怡和雷启泰的感情,也是点到为止,也没有写过陈的父母是怎么回事。”
陈赫饰演鲁斌斌
但雷志龙解释,不去过多描述角色的多面性,有一定好处,“这个角色尽可能地服务于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关《盛装》这本杂志,而非其中的谁。
“如果说这个戏是所谓的大女主的戏,我只写陈开怡,她父母催婚,白天她跟肖红雪斗,晚上跟爸妈博弈,又突然来了一个男的说,我爱你很多年了,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是吧?但是我希望尽量提纯,集中在《盛装》,而不是《陈开怡和她的朋友们》,也不是《李娜奋斗记》。”
除了这些困扰,真正在写作阶段,难住雷志龙的是每一回合的权谋斗争,“由于我个人戏剧观的问题,我认为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观众看什么?”有来就有回,怎么出招?怎么回应?都是雷志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比如,陈开怡对肖红雪的就职仪式上的致辞说什么,是他曾经攻克的难点之一,“她咽不下这口气,但她不是市井里的人,得端着,所有人举着手机,整个行业人在看她表态。最后拼了命想,那段台词,我想了四五天才憋出来,太难了。”
雷志龙边写边安慰自己,“这是原创剧本,旱地拔葱。我总想,爱迪生做的第一张小板凳也挺丑的。”
纸媒不会死,会永远存在
《盛装》的剧本四十多万字,雷志龙通过陈开怡、严凯、乔治、李娜等人的行为,捍卫纸媒的尊严,他为这些角色写的台词也优雅得体,甚至书面化,“我也写过《无名之辈》,就是讲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因为那是作品所要求的东西,但如果你说一群做杂志、搞文化的人,满嘴都是方言俚语,这也不合适吧?我生活里确实接触着这么一群人,大家说话有点‘拿腔拿调’。”
雷志龙参考了身边同行、朋友,用不同角色表达对纸媒不同角度的情感,而对雷志龙本人而言,纸媒在他心里确实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纸媒也好,纸质书也好,它代表的是一整套生活方式。杂志不光只是一本杂志,包含了你决定去买一本杂志,你在家看,或者在别的地方看,可能还会给自己泡杯茶,或者点杯咖啡。看完那本杂志,你觉得有所得,很开心,然后你把杂志收起来。这是一整套动作,可能很缓慢,但它能凝结更多的情感。就像以前我们写信,从买信封、买信纸开始,就寄托了我对朋友的思念和情感,信寄出去,我开始等他的回信。我们现在用手机发微信,交流信息非常及时,这秒钟想你了,下一秒钟就告诉你。你说纸媒不可替代吗?它可以替代,事实上已经被替代了。只不过有时候,你会觉得,你很想念。只是想念。”
雷志龙感叹道:“有时候,我真的很想念杂志,想念我在杂志社上班的那段时间,那段时间很快乐,每篇稿子,写得都很快乐。而且我觉得纸媒不会死,会永远存在。”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