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男友把留言删掉什么心理】“大学同学,因为我的朋友圈没有给他称赞,所以删除了我的微信朋友。”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有两篇职场文章一起成长。

作者|杨小米编辑|小玉

来源|遇到了小MI(id:Yujian Xiaomi 2015)

01

春节假期前,我和一个朋友决定在他的公司附近吃午饭,正好他有合同纠纷事件,想和法律顾问谈谈,就这样,我们三个一起吃饭了。

他们公司的法律顾问是女姐姐,已经合作很多年了,而且我身边的律师朋友很多,我的法律知识也积累了很多,大家都很聊得来。

她感慨82年就满40岁了。我弱弱地问。女姐姐在上海律师行业属于什么水平?

因为要兼顾家庭,照顾孩子,她年收入在200万左右,都是这么多年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这个水平属于很好的律师~)

我又问了一个我好奇的问题。他们大学毕业十多年了,同学们都做什么工作?几年过去了,差别大吗?

她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很多同学毕业后,主要考了三个去向,公务员、律师和公司的法务。

通过这个话题,她讲述了最近发生在她和大学同学张律师身上的故事,正好和朋友的这个事件有关。

朋友的案子不复杂,人们欠他贷款不还,所以他要起诉偿还贷款。复杂的地方是,事件在外省,年前有传染病,上海一直有新病例,那里要求严格,实习律师出差很麻烦。

女姐姐打算在2022年春节之前完成起诉前的准备工作。对方欠的贷款达数百万美元,因此起诉前需要财产保全。

因为实习律师不方便去,她突然想起她的同学张律师在当地,可以联系他寻求帮助吗。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解释了一些背景信息。

什么是财产保全?

一般来说,为了使原告和被告在发生财产纠纷时能够执行今后的生效判决或避免财产损失,法院对被告采取了扣押房地产、冻结银行存款、扣押其他财产等强制措施。

当然,财产保全不是原告想申请的,而是可以无条件申请的,必须提供一定的保证。

一般来说,像他们这样的经济纠纷事件,财产保全分两个阶段结束。因为该案件由仲裁委员会同意起诉,需要三个阶段。

请到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交申请材料。

找保险公司做担保,办理一份保险,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书。

如果是法院,前两个阶段结束,仲裁方将仲裁委员会的信交给法院处理。

这三个阶段,我们外行人可能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在律师行业,真的是“实习级别难度”。一般来说,跑腿费、1000韩元、包括写资料都做好了。(大卫亚设)。

她认为给张律师3000韩元,材料也不用花在那边。她觉得写得好,寄快递,张律师找个小助手跑腿就可以了。

这么简单的第三步,没想到让张律师那么辛苦,吓到了女姐姐。毕业十多年来,工作水平怎么能这么差。

但是女姐姐告诉我的这件事也回答了我的那个问题,和头发一样的职业,同学之间的差距能有多大。(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教育)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02

我没有给他朋友圈称赞,而是删除了好朋友

毕业多年了,和女姐姐和张律师联系不多,对他最大的印象是爱吹牛,以前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各种吹牛,知道自己的业务有多大,还有什么了不起的领导人什么的。

另外,炫耀自己参加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没什么钱,蹭点title,律师参加一些活动很正常,但频率这么高,各种活动都去的真的不多。

女姐姐留下了微信留言,发现被删除了,当时也没怎么想,最后一次联系是2020年3月,真是好久没联系了。(大卫亚设)。

她又加了个好朋友,没想到很快就通过了。张律师解释说,有一天喝多了,心情不好。他每天给别人称赞,他发朋友圈也不理睬。只要不称赞,都删除了。(莎士比亚)。

他说:“不要说你,大领导和我一样删除。”

女姐姐也是可爱的人。心里想。“你随意删除,别人也发现不了。如果我没有工作,我也没有发现。”

余姐说了这个事,让他报价,还特意强调,当事人付钱,他正常报就好了。

但张律师死活不报价,说,“你随便给,我就当给你帮忙的。”

并且提出来,要亲自去办这事。(大概率没有助理)

余姐心里想,这不好了,看来要加钱,如果有助理,这个小活刚刚好,但张律师毕竟也干了十几年的律师,按身份也不能报价太低,回头他得说自己多辛苦,怎么给这么少,面子上不好看。

按照市场行情,如果可以出差,余姐找一个实习律师,2000块钱+一个差旅费就可以了,她就报价6000元。

张律师听了特别开心,爽快答应。

后续操作也震惊了余姐,他提出来要给余姐2000块钱中介费,余姐拒绝了,怎么也没有要。

毕竟,这样的小案子,平常余姐都是直接给实习律师,也不抽成,他们直接挣钱了。

虽然余姐已经对老同学张律师的业务水平有所怀疑,但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毕业第一年的实习律师都能干,想着也不会出啥问题。

余姐很快付钱了,张律师说:“第二天就周六了,周末不上班,我周一去律所盖章开所函。”

俩人寒暄一下,余姐以为这事就打住了,但是完全没有,接下来,就发生了很多精彩的事情,也一次次刷新了余姐的认知。

03

为了显示自己厉害,继续给老同学炫耀

老同学,叙旧几句也可以,但没想到张律师给余姐发了十几张图片。

这些图片和朋友圈的内容差不多,是他和一个“大佬”的合影,也是他们校友,说是某城市律协会会长,现在的律所3800平600多人,未来要达到1000人,同意他做当地所主任......

余姐做了十几年律师,在上海属于做得很好的,自然明白什么意思,她就夸了对方两句,对方依然没有打住的意思,她就决定先不回了。

继续回信息,无非也就是你真是太厉害了,太牛逼了这种话来回说。等他吹一会再回,这样能少回复几个厉害。

不然吹一句夸一句,太累了,而且显得重复,文字上看不美观。

通过这些交流,余姐已经知道,张律师这么多年,应该正事没有干多少,就是混各种圈子了,毕竟在混,肯定可以蹭一点点资源,糊口没有问题,但赚很多钱不至于。

她就又去看了一下张律师的朋友圈,对张律师现在混到啥程度的基本拼图有了,比如张律师说某某大佬单独和他合影了,看来律师还是有点地位的。

还有一些工作,就是很多地方(类似于法律援助)需要律师值班,帮着解决一些咨询问题,不给钱,给你挂名,真谈成案子,后续可以收点费用。

一般情况下,律师刚毕业的时候,没什么活,才会做这事积累经验,拓展一些案源。

我身边的律师朋友,刚毕业前3年,都会做,后续我很少见有长期把这当成重点的。

余姐基本上了解了张律师的情况,也没想着拆穿什么的,毕竟成年人打交道,看破不说破是基本礼仪,何况这次她真的是有求于人家。

04

同学张律师的性格和做事模式,再次震惊了余姐

余姐对这事的期待就是,“我付了你6000块钱,材料都写好快递给你了,不用你写,你就跑2趟的事,跟我说搞定就结束了。不然为了一个诉前财产保全,我花6000块钱干啥。”

但她没想到,具体业务阶段那么费劲,张律师办事不力,每一步都要操心联系。

最让余姐震惊的是,他真的是第一次干这事,这是业务差到什么程度,竟然一点经验没有。

不会做也就算了,可以教啊,和他打交道还特别费劲。实习律师不会做事,教一遍怎么做,然后人家去做,有什么不明白的,回来再问,这事儿就结束了。和张律师打交道,可太累人了。

张律师的行为模式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他干什么都跟你说一声,让你把他夸一下。

周一到了仲裁委,他给余姐发信息,“我到仲裁委了,可以交费了。”

“排队中……”(附上一张排队照片)

“你怎么没保险?我给你联系保险了。”(这个很搞笑,这个事情的流程中,有一步就是找一个当地的保险公司担保)

“今天办不完,我晚上住这里。”

正常人家在外地帮你办事,当天办不完住一下,第二天继续办,是不是你该很感谢+感动?

但是,张律师到仲裁委都中午十一点多了,余姐他们为了办事时间充足,都是早晨早点去,有什么耽搁了,还能补充材料,争取当天办完,往下推进案件。关键是这事一点不复杂。

当然,和客户及时同步进度也是做事的一种方式,可是你排队、要交费有啥好说的,又不是实质进展,就像余姐,只会把关键阶段的情况告诉客户,比如诉前财产保全已经完成等。

余姐这一刻明白,这应该是张律师做得不好,还总说自己怎么怎么牛逼的原因了。

因为他做了一点点就觉得自己可辛苦,可牛逼了,成绩没多少,倒是给自己感动够呛。

这一点也和他朋友圈炫耀,然后删除余姐吻合了,因为啥都要表功,所以急需点赞,别人不给他点赞,他就觉得受轻视了。

我发现张律师太向外求了,做事根本不是围绕“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解决”来展开。

他做事的动力,全靠他人认可,自我评价十分不稳定。怪不得喜欢混圈子,参加活动,追求的都是虚假繁荣。

更让人尴尬的是,我朋友(余姐的客户)在这个办事小群里,还好他们合作多年,有信任基础,不然余姐都不知道如何给客户交代了。

第二,行为模式一直说困难,却不找解决方案。

在找保险司担保这一块,张律师又出问题了,他联系了仲裁委推荐的保险公司,联系后,人家说有风险,不给担保。

余姐也很诧异,因为张律师竟然没有自己熟悉的保险公司。

因为余姐他们经常办这事,在当地都有自己合作的保险公司,连余姐的实习律师都有经常合作的保险公司。

余姐只能耐着性子提供信息,看看如何解决问题。但内心里已经很不爽了,年底了,这么屁大的事,消耗了这么多精力。案子还没开始呢,就这么费劲。

而张律师就一直在说怎么怎么困难,但是怎么解决是一句不提,翻来覆去地抱怨。

余姐就问有没有仲裁委电话,她让助理打电话沟通一下,张律师说电话没人接,还说去看看有没有下班。

余姐心想,“没下班,你还给我发一个,你倒是去问啊。”

▲余姐和张律师的对话

还好,最后张律师按照余姐说的,找了一家保险公司,有意向买单,搞定了。

其实到了最后,余姐也决定放宽心,能办了就办,真办不成等过完年,她就让助理出差,6000块钱都够实习律师吃喝玩乐一圈的了。

如果不是老同学,她都觉得这跟骗子没区别,啥业务能力没有,就是骗钱。

张律师朋友圈炫耀,爱吹牛,她都觉得没啥,但是这个性格和行为模式,还是震惊她了。

作为律师,最重要的就是给客户解决问题,这眼里都是困难,真做不起来了。

这么多年,余姐每年还是会亲自带实习律师,她发现很多实习律师起点一样,但行为模式的不一样,导致后续差距越来越大。

张律师做事的方式太被动了,我和朋友感慨,其实,我们在带人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做事没有目标,也不解决问题,做不成,就跟你抱怨每一步都是困难,抱怨完就结束了。

推一下动一下,也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因为他去做了,没做成都是因为有困难了,总之就是不赖他。

本来,余姐想着这个案子后续是不是还可以和老同学合作一下,但是现在完全没有想法了,就想着这次结束后,继续是朋友圈不联系的朋友了(张律师要是删除就删除吧,反正余姐说还是不会给他点赞的~哈哈)。

在我一个外行眼里,这事很简单,做事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先看看自己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需要一个什么流程,自己有什么资源(时间也是),缺什么去找什么,按照流程去一步步做,确保每一步流程是对的,一定可以拿到结果。

这个诉前财产保全,很多实习律师第一次做,都能做好,无非就是写好材料,余姐过一下,然后去提交。

保险公司方面,自己没有固定合作的,向身边人请教、求推荐,或者就去打电话咨询,都能办好。

这事余姐给我讲完,我觉得张律师的行为模式非常值得警惕,我们每天具体地活着,还是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把事情做好,长此以往,在职业发展和生活中不断训练,才让我们的生活不被动。

别说十年同学之间的差距,哪怕是毕业三五年的,也是自见分晓。

有时候我们觉得,好像人和人的差距是一下子拉开的,但其实,人和人的差距,就是在一日一日的工作,习惯的养成中,不知不觉的,就不一样了。

虽然古人说那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点老套,但大概,精力和心思用在哪里,时间看得见吧。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