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国有一位天才少年赵元华,这位是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现在在美国就读的天才,年纪轻轻就已经被选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的第一名。是他对石墨烯的突出贡献。
而曹原也在《nature》这样的顶级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两篇论文,一个人发的比有些985大学一年发的还多。华中农业大学是老牌211大学,科研实力也是相当的不错,可在前几年才发出了本校历史上的第一篇《nature》。而即便是这一篇,也不是由华中农大自己独立完成的,因为华农的设备根本不足以支持完成实验,最终只能借用清华实验室的设备,才能完成全部的实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难度来了。
那到底有多难呢?
计算难度最好的方式,自然是给出一个概率来,有了概率就有了比较的对象,自然也就比较好评判难度了。2017年的时候,一整年的时间nature一共发了803篇,而science上则发表了702篇论文。这里计算的是本刊,不包括他们下面的各种子刊,毕竟这两本顶尖杂志之下,还是有一些子刊的发表难度是比较低的,只是相应的影响因子也低一些。
而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的时候全世界一共有780万名科研人员,截止现在2019年的话,考虑到世界大学扩招的都比较厉害,这个数量可能已经超过900万,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了。
假设每一篇论文都是一个独立作者、独立课题组单独完成,不包括几个课题组合力的情况下,来计算概率的话。总共1500篇论文,对将近一千万人的科研群体,那么平均到每个人身上,这概率真的是低到令人发指了,大概是一万人不到两个的水平。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201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河南省有98.2万考生,从98.2万考生中清北一共录取400个人。在中国,科研人员想要发一篇SNC论文,比在河南省考上清北的难度更大,从几率上来说,大概是在河南省拿状元差不多的水平。
而从实际上来说也确实如此,拿我们国家最好的两所大学来说,清北可以说得到倾国之力支持,资源丰富到不敢想,所以他们发起来容易一些。而普通的985大学里,武汉大学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那种,算得上985大学里中等偏上的水平。可在这所网红大学里,整个2018年武汉大学也只发出了一篇nature和一篇science。
尽管武汉大学拥有18位院士坐镇,还有各种各样杰出的教授和青年人才。可是在整个2018年,也只是有两篇而已,这样的概率恰好等于一个省出两个状元,不得不说,我们国家的985大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倒是还不错,但是在科研水平上确实还是有一些不足的,比不上西方的同地位的大学。
如果真的能发表一篇的话,基本上代表你的科研能力是全学校最厉害的,不说别的,评一个大学教授应该问题不大。如果保持自己的科研水平不下降的话,那么成为学界的权威,到最后评上院士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至于前一段时间那位真正的天才,只能说天赋是上天授予的,这个一般人真的羡慕不来,普通人和天才之间的差距,可能比婴儿和普通人的差距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