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变相体罚】学生学习不认真,又不允许体罚还要求提高成绩,老师该怎么办?

学生学习不努力,不允许体罚,还要求提高成绩,老师该怎么办?

随着“双减”的继续推进,“提高质量”成为了“双减”的关键词。

但提高质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很多不为人知的艰难——没有不想提高质量的老师,但面对那些课堂学习不认真、课后作业不完成的学生,有效的管理手段少之又少,被传统教育奉为圭臬的体罚也早被禁止,即便是教育部已经出台了惩戒细则,但由于担心造成学生心理伤害而受到牵连也不敢使用。不少的老师会追问:

学生学习不认真,又不允许体罚还要求提高成绩,老师该怎么办?

一,先思考一个问题:学生上课为什么不认真?需要厘清各人的责任

“学生上课不认真”,只是一个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上课不认真的原因”,才是教育人专业性的体现。一般来说,分析原因,可以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上课不认真”的外因,主要有学生个体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家庭和社会风气,教师是无从短时间改变的,这里不做探讨。单纯从学生个体的原因来看,就有遗传因素,比如天生的智力缺陷;基础的因素,自身学习基础差,欠账比较多,听不懂自然就不认真;学习品质的因素,学习永远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快乐”,苦累是学习的本质,一些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受不得苦累、枯燥,自然就不认真。

而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多元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而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但有不同类型的区分,也就是说,学生可能某个方面突出而又有欠缺的地方),学生完全可能在数学课上思维活跃,专注执着,而在语文课上萎靡不振,恹恹欲睡,因为他数理逻辑智能强而语言只能相对弱一些,以此类推。

但不得不说,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还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学生上课不认真,我有没有原因?同样的数学课,如果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不认真,而在另一个数学老师的课堂却像换了一个人,那是什么造成的?

你有想过改进教学的方式流程吗?

你有想过教学语言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吗?

你有想过课堂管理是否科学吗?

你有想过师生关系是否亲密吗?

总是高度关注外因,而忽视内因的分析,某种程度上是人的劣根性,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杜绝!这是一个教师的反思,与所有教育同仁共勉。

二,再转变一个观念:体罚不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手段,不体罚与提高成绩并不矛盾

不得不说,由于深受传统文化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影响,棍棒教育成了一种从几千年前来流行至今的主要的教育管理方式。但在本质上,这种教育方式背后的社会学基础是依附,即臣依附于君,所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子依附于父,所以,“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死、亡都可以,又何况体罚责骂呢?

正因为体罚被传承千年,自然也就成了一种极为常见的教育手段。行为不符合要求要挨打,学习不好也要挨打。作为教育人,我反对因为学习进行的体罚,而赞同对行为极度恶劣的学生予以适度体罚,只不过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用一定的方式。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上课不认真的原因也非常多,而如果是因为先天智能或者教师的因素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还要被体罚一顿,学生岂不比窦娥还冤?

举一个相对极端一点的例子:我不认真,是因为我听不懂;我听不懂,是因为你没讲清楚;你没讲清楚导致我没听到而不认真,还要被你打——冤枉不?各位!

换一个角度,如果体罚能让学生认真,能提高成绩,哪里还需要什么教育学心理学——没有什么是一顿暴打解决不了的问题?

其实,增效提质的方法很多,课堂的科学管理、课程的增能设计、评价的持续跟进、师生关系的持续亲密、课堂的有趣有效等等,这些根本的问题不去想,好像没有体罚就不能教育,就不能提高质量,这本身就是极不专业的表现!

三,最后集中到一点:当其他因素短期不能改变,改变自己就成是关键

学生上课不认真的内因是学生自身,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其内因的激发需要多方面外因的作用,教师是众多外因中比较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教育教学技术、艺术以及与学生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最终实现学生成长、质量提升的目的。

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学习不认真的现象时,不能想到“不能打不能骂”就无计可施,而是要从自身角度出发:

一是分析学生“不认真”的原因,对症下药。前面说过,学生不认真的原因,有智力的、习惯的、态度的等原因,还有家庭的、社会的等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也才有效果。

二是调整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材施教。不可否认,很多情况下,学生上课不认真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密切相关的。你讲得太难,他听不懂,怎么认真?你讲得太简单,他早会了,怎么认真?你的方式太陈旧,了无生趣,你让他又如何认真?甚至,不排除还有老师自己根本就讲不清楚!

所以,凡是不要一味责怪学生,想想自己,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三是保持一颗平常之心,静待花开。作为一名负责的老师,当然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所以就容易急,急起来,就容易语言、动作出现问题。可以说,这几乎是体罚、变相体罚的根本原因。不能什么都不急,也不能凡事急得暴跳如雷,我反对“佛系”,但鼓励教师要有平常心。

作为语文老师,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做文学家(我自己都没有做成),至少也要做个语言文学工作者。很多时候就容易着急,教育教学的手段方式就容易变形。但后来,我慢慢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个人的志趣不一样,天赋(多元智能)有差别,凭什么要求他一定要这样子,不能那样子?

教育需要慢工出细活,需要等待之心,静待花开,远比急功近利来得自然,来得持久。

总之,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先天的素质、动机、态度、习惯、基础与方法策略等等,都密切相关。而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唤醒,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就是唤醒:用知识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向往,用情感唤醒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寻。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