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课程的热课场面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引起了社会话题。有人认为恋爱是本能,不需要特别教老师,这种课很“水”,缺乏营养。有人认为恋爱课告诉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有好处。那么高校到底该不该开设恋爱课,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反对]
恋爱时间不需要消耗精力
大二的武子
我认为大学没有必要开设恋爱课。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人,对恋爱的需求不同。在课堂上总结某些理论或一些群体的经验,并进行“指导”,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在一些人的价值序列中,恋爱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与其谈论教师经营两性关系的方法和恋爱的方法,不如想和老师一起学习更现实、真正有助于自己学习和未来的过程。(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对于那些不想从事某项事业,不想在关系上花费太多精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不想参加这门恋爱课。(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开设大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品格和思维能力。我认为高等学府应该开设引起好奇心的科目,而不是教育课程名单上出现恋爱课等接地气的科目。即使允许某人出现,很多学生也怕时间太少,即使有三六臂,现有的课程也不能阅读,也没有时间考虑这种课程的存在。(莎士比亚)。
恋爱不需要老师专门上课
三年级学生张伯英
爱情、爱情、友情的本质都是本能。所以,恋爱不是谁不需要教,而是在不断失败、不断摸索的成长过程中,感情才能成熟。恋爱的能力和观念与每个人出生后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教科书和公开课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学问。
恋爱是相互作用的产物。单方面学习,单方面努力,一厢情愿的想法往往很难收获圆满的爱情。爱情要在两个人的磨合中不断丰富恋爱知识,知道如何爱对方,如何得到对方的爱。如果恋爱都要模式化的话,从出生到为人,爱情自由也会减少一个。(伯纳德肖,爱)因此,要真正提高这种能力,就要实践,在生活中感受爱和被爱。(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名言)
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
大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前女士。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特别是在本科阶段,要努力工作,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恋爱是特别消耗精力、时间和财力的事情,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谈恋爱,学习时间就要减少一半,必然会受到学业的影响。而且孩子们都住在学校里,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监督和提醒,思想不成熟,缺乏自律,未来也很迷茫,没有学会分配时间和精力,本末倒置的可能性很大。事实上,真正的成功是大学里规定自己终身大事的学生太少,所以暂时不必着急。
“快餐套餐”没有太多营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胡乐。
恋爱课之类的课程在课程论研究中是典型的“麦当劳化课程”——,俗话说“水课”。这种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低门槛、营养(价值)、学了就忘的“快餐课程”。理性地说,恋爱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身心过程,没有受过学校专业课程教育的人也可以自然地恋爱,开始恋爱,接受恋爱,实现恋爱,结束恋爱,结束恋爱。而且,接受所谓“爱情专家”的一对一秘方指导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恋爱。因为恋爱本身是可以见面但不能强求的缘分。因此,在大学阶段,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点,理性地看待恋爱课。
[支持]
恋爱课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二王室家族
我认为大学可以开设恋爱课,其真正意义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积极健康的恋爱心理,从而挖掘和认识到爱情的价值。心理课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很重要。这个社会需要健康、积极、积极的心理导向,在激烈的竞争中积累的否定和厌恶感要晒在阳光下。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有责任教学生在脑子里思考,而不是让他们独自怀疑对恋爱的好奇心、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对婚姻的怀疑。(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
上网课的话,有更多的学生参与
大二的王泽宇
我赞成在大学里上恋爱课,因为很多同学都感兴趣。也许上了这门课,学生们就能学会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至于形式,线上下都可以。我甚至认为使用网课形式更好。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所有人的参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室容量不足的问题。
也要学会如何处理亲密关系
大二学生家长何女士
我非常支持在大学上恋爱课。在我看来,这门课不是教孩子们怎么谈恋爱,而是学着在恋爱关系中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学会自我保护。
我本人从事心理咨询,经常接待未婚大龄青年。他们学历高,最大的困惑是不处理亲密关系,不谈恋爱。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大学学习阶段没有谈过恋爱。因为家长严厉管束,为了学习目标抑制了过去的激动。(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教育)事实上,恋爱可能只是互相吸引。如果大学里有教孩子的专业课程,很多孩子可能会因此受益,不会伤害身心。(大卫亚设)。
帮助学生成长的课程必须开设
北京科技大学团体委员会教师崔睿
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局限于“不能打开”、“不好”等讨论,而应更加关注课程内容、教育目的和教育。
效果以及学生受到的启发和成长。大学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开设课程也会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比如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等,这些都需要围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个总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更多讨论恋爱课讲授的内容,只要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就应该开设,而且应倡导多开。【专家观点】
恋爱课补了高校人生观教育短板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副教授 刘艳军
众所周知,大学是青年一代塑造科学、健康、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是思维格局构建、行为习惯养成、综合能力拓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青年中最具有朝气和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格局境界与行为方式往往带有风向标的意义,引领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而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概括起来说不能回避人生两大问题或者说两个场域的挑战:一方面是学习、事业、理想问题;另一方面是爱情、婚姻、家庭问题。两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人曾将这两个问题形象地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但是,现实中两者在关注程度与资源投入方面失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由此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
其实,大学该不该开设恋爱课已经是一个不需要争论的话题,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我们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该如何开展。大学生爱情教育课程应该如何定位其学科属性,应该构建怎样的学科课程体系,应该如何整合现有的教师队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大学生对于恋爱心理学以及相关的爱情系统理论知识的强烈需求,以及来自权威主流教育渠道系统科学的引导,真正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带给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学业、情感困惑。
我们学校一向有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培育大学生科学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做了大量细致而琐碎的工作,“大学生情爱问题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应运而生,出现在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体系之中,我们学校也是较早为在校本科大学生系统性讲授爱情、婚姻和性健康教育的首都高校。课程内容中所涵盖并重点关注的诸如:如何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如何在三孩政策放开的时代背景下塑造健康的婚育观念;如何在婚前性观念与性行为逐渐开放包容的背景下养成科学的性自我保护意识与习惯等专题,往往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理性的冷静思考。我们从开课之初直至现在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为:爱情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崇高的、复杂的情感,更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养成与发展需要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系统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的不断历练与验证。多年来,很多学生接受了正规、科学、系统,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教育,这门课也深受学生欢迎。
平心而论,什么时候恋爱心理学讲座火爆的现象不再成为社会的热门新闻,就说明高校的这个人生观教育短板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
人生观培养不仅局限于恋爱课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 李浚
近年来,大学开设“恋爱课”“理财课”等课程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频繁登上各类热搜。这些热议背后,一方面凸显了当代大学生在恋爱观、消费观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和知识欠缺,另一方面则反映出社会对大学生人生观培养以及人生规划的关注。这些都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实际上,对学生开展人生观教育的方式很多,不仅仅局限于开设恋爱课,就我们学校而言,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的。
首先,重视学生自我认知的“沉浸式”教育。我们开展了“德耀北化”系列活动,通过“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鼓励学生通过与榜样的交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学生可以参与学校的“宏德讲坛”,听听知名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谈大学、谈成长、谈人生”;也可以和身边的“校园青春榜样”深入交流,看看同龄人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随时预约“发展咨询师”,聊聊自己成长中的困惑。学校也会结合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展专题教育,包括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期间组织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双11”前夕组织理性消费观教育、重阳节组织孝老爱亲主题活动等。
其次,重视学生规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上,学生既要完成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学业指导这样的必修课程,也可以选修创业教育、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课程。在这些课程里,学生既可以系统学习到学业、职业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初步掌握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做好时间管理、压力应对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此外,每年学校定期举办的“学业·职业规划大赛”“求职训练营”“生涯体验节”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完成一份成长规划、体验一次求职经历、感受一段职场生活。
第三,各类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大学是连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既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的路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走进对口企业的“生产认识实习”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走进社区乡村的“双百行动计划”帮助学生贴近百姓生活,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果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那么大学就是一个人成长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重要过渡阶段,同时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应该将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们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专家观点】
仅靠一门课完不成“爱的启蒙和修炼”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 储朝晖
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课场面爆红,教室里座位坐不下,有的学生自带板凳,有的学生坐在窗台上听,窗外和楼道里也挤得满满当当……细细琢磨,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种需求,那就是:一代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辈祖辈捧在手心上,缺少充足的同伴交往。没有同伴交往也能衣食无忧,不会遇到什么太大的困难,于是他们缺少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欲望、动力、能力、技巧和体验,缺少同伴交往的快乐感,相关经验积累太少。当他们进入青春期与异性交朋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缺少那种感觉与能力,在情感上与他人之间有一层隔膜,需要求得帮助予以解决。
在小学、中学阶段,学业比拼是很多孩子的生活主题和主要压力,他们的情绪情感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重视、满足、成长,到了大学,不少孩子为了追求学业或者说是考试分数,压抑了正常情感。或许大学阶段开设的恋爱课可以亡羊补牢,但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仅仅开狭窄方向的恋爱心理学课,将生动活脱的生活压缩到一个专业课程的范围格局太小。
正常情况下,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机构,情绪情感正常的青春少年自然会将它当作魂牵梦绕的相会,完全没有必要开设恋爱这类课程。当然,学生成长有需求学校就有责任开设相应的课程加以满足,学生应者如云更显示出了恋爱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于那些情绪情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的学生,仅靠一两所学校开设恋爱课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所有高校看到这个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重视这类问题的解决。除了授课,还需要了解具体对象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寻找切实有效而又被青年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创设更多青年人真诚交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解除他们的情感困惑、烦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真诚交往,而非仅在课堂上解决问题。
总之,高校不可能仅靠一门课程就完成对青春期学生“爱的启蒙和修炼”的引导,青年人需要在与他人相处中才能逐渐懂得自律、自我珍重、明辨是非、保护自己、尊重他人,明白爱的方法、原则和艺术。当然,光高校重视还不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特别是家长、老师能够尊重孩子成长阶段的正常交往,重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平等交往,提升交往能力,而不仅仅只看重考试成绩。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贾晓燕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严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