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怎么样辨别假鸡蛋】鸡蛋的小秘密,你知道几个?

鸡蛋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被称为“全营养食品”。


在日常吃鸡蛋的同时,大家对鸡蛋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小农就来跟大家聊一聊鸡和鸡蛋那些鲜为人知的“小秘密”。


#01 熟鸡蛋和生鸡蛋区别在哪?


正常大气压下,生鸡蛋在100℃的水中煮沸后,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加压、搅拌、振荡、超声波、紫外线和放射线等),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生活中的煮鸡蛋就是利用加热,使生鸡蛋变成熟鸡蛋,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面对煮熟的鸡蛋,最好的方法就是——吃掉它!


#02 人类从何时开始食用鸡蛋?


愈风传乌鸡,秋卵方漫吃。——【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


乌鸡在秋季愈发肥大,而鸡蛋在这时候吃也正好。


讲到鸡蛋,就不得不提家鸡的起源和驯化。关于家鸡的起源和驯化,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科学问题。



达尔文曾提出“家鸡在4000年前起源于印度,之后走出亚洲,传播到全世界”的假说,但一直以来缺乏让人信服的证据。


近几年,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不少研究显示,鸡是人类最早驯养的鸟类动物,也是恐龙的直系后代。


家鸡是多地、多次起源,由红原鸡驯化而来。家鸡被驯化后可能与其他原鸡(比如灰原鸡)发生杂交,基因组中保留了其他原鸡的遗传组分。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红原鸡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菲律宾等国家。一般认为西亚或西方家鸡源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2500-2100B.C.),但印度和中国不约而同地驯养鸡是可能的。


鸡的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


#03 鸡的智商高吗?


人们习惯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一个人痴傻,发愣的样子,或恐惧或惊异而发楞的样子。这个典故究竟是怎么来的?鸡到底呆不呆呢?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因为齐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看到别的鸡会紧张,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10天,斗鸡才训练好,这时的它看上去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就像木头鸡一样,纪渻子说这只鸡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



待到斗鸡时,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尚未出击,就令其他的鸡望风而逃。


故事中的斗鸡并不痴傻,而是有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智慧。那现实中的鸡,智商有多少呢?


现代研究认为,鸡的智力可以和我们通常认为的“聪明”鸟类,如鹦鹉、鸽子等相提并论,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与高智商动物不相上下。研究发现,鸡有一定的记忆力,对数字有认知的能力,并有数量排序的概念,此外,它们懂得自己在啄食顺序中的地位(这是自我意识的体现),还能进行演绎推理,这是人类7岁才逐渐形成的能力。


——资料来源《动物认知》(Animal Cognition)



#04 双黄蛋一定能孵出两只小鸡吗?


双黄蛋是指一个蛋壳中含有两个卵黄的蛋,它通常比正常蛋要大得多。双黄蛋能孵出双胞胎,这样的说法看似合理,其实不然。


当母鸡卵巢内两个卵细胞同时成熟,一起进入输卵管时,两个卵细胞来不及分离,便被输卵管内壁分泌的蛋白包裹住,然后依次被壳膜和蛋壳等包裹,最终就形成了双黄蛋。



如果“双黄”是两个受精卵,那么是可以孵出两只小鸡的,但基于种种原因,孵化效果并不理想。双黄蛋的受精率和正常蛋的受精率相近。但孵化前期和后期双黄蛋组的死胚数远远高于正常蛋推测组的死胚数。


双黄蛋体积虽然比正常鸡蛋大,但由于要多容纳一个鸡胚,每个鸡胚所拥有的空间是不足的。这直接影响着营养和氧气的消耗,鸡胎的运动以及日后的破壳。双黄蛋中的小鸡普遍发育不良,较为虚弱,而且双黄蛋的蛋壳更厚,在啄壳的过程中,小鸡们难以在短时间内凿穿蛋壳。它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在耗尽氧气和能量后,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双黄”中只有一个卵子受精,可以孵出一只小鸡。



今天的小知识,您喜欢吗?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植物界中寻求启迪。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