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太棒了!
很多给我留下感情困扰的人在描述具体情况时都会先补充一句。
“我是焦急的依恋,他/她是回避型依恋。”
但是这样说的话,10个人中基本上只有一两个人真的遇到了回避型依恋。其他人要么是男(女)朋友不喜欢自己,要么是自己太焦虑,让男(女)朋友处于回避状态。
我们看一段话都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要分析对方的想法和状态,就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前因后果进行适当的推理。不管对方是否确认是回避型依恋人格,我建议与此内容对照,重新审视你们的关系。
对于回避型依恋和交往较多的人来说,回避型依恋特别容易识别,差不多说几句话就知道对方是回避型的。但是,对与他们交往较少的人来说,很容易与其他情况混淆,对被回避型依恋所蒙蔽的人会视而不见。
如果想找出回避型依恋的情感模式,可以参考著名的陌生情况实验。
心理学家Ainsworth模拟了一岁婴儿与母亲分离的情况,结果显示回避型依恋在母亲离开时不会哭。就像有没有妈妈没关系。但是他们的生理变化和其他类型的婴儿一样,皮质醇水平提高,心率加快。
这说明他们不是没有分离不安,而是害怕母亲的离开,只是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这种小时候与母亲的交往模式会贯穿以后很多年,导致以后与伴侣的交往。(莎士比亚)。
【表面上不在意】和【不喜欢】太像了,很多人在和回避型分手之前都不知道对方是否爱过自己。
如果你还没有和回避型依恋进入关系,很难知道ta是回避型依恋还是不喜欢你。因为,如果只是普通朋友,两个人之间一直保持着警惕,你就会安分守己地和他相处,如果不绑他,你们会过得很好,对方会对你释放最大的善意。(大卫亚设)。
相反,关系中的两个人进入更亲密的状态,所以很容易使回避型惊慌失措。他们舒适的地区是疏远的关系和没有太大起伏的感情,他们的配偶渴望他们在良好的关系中发挥作用,期望太高,想逃跑。
如果你没有和回避型建立更深的关系,可以先谈谈亲密关系。不喜欢对方不在意的态度可能是伪装,但他的三观相对稳定。
回避依恋的特征1:否认对情感联系的渴望。
很多被回避型依恋伤害的焦虑型依恋被误解为对爱情的需求低,想要无条件的爱情。
这好像本末倒置了。因为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所以需求量低,——是一种应对战略。有些人想写小说,但认为写小说不能养家,所以不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是做——,自欺欺人,洗脑。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别的东西。
无条件的爱和积极的关心,所有人都想要,回避型遭受的挫折更多,从早年的经历中非常理性地认识到,这种爱几乎不存在。即使有信心也不合适。(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他们的应对策略是降低对爱情的需求,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可用的东西上。
投资工作学习,工作和学习会有回报。投资与别人的关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报,这就是“父母对自己怎么不满意”的例子。(莎士比亚)。
" width="640" height="427"/>因此他们总是在否认自己需要感情需要爱,把自己武装成一个百毒不侵的样子,但为了保护自己释放出来的攻击性,恰恰反映了他们的内在虚弱和对自身缺爱的不接纳。
否认对情感联结的渴望,会延伸出以下行为:
- 亲密后突然变冷淡,拉开距离
- 逃避人与人相处的相关话题
- 不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 特别独立,不给别人添麻烦
- 说正事回复,说感情不回复
“想爱又不敢爱”是回避型依恋的状态,但他们不会大大方方地跟你说这种话,即使是一个对自己有清晰认知的高阶回避,也不愿意示弱。
“我以前受过伤,导致自己不敢爱不敢付出。”能清晰表达出来的人,要么是PUA惯犯,要么是不纯粹的回避(高焦虑低回避的恐惧型依恋)。以回避型依恋的控制力,如果真的懂得通过适当示弱来唤醒伴侣的母性,他也不至于只想当感情里的逃兵。
回避型依恋特点二:自卑
他们的自卑是因为早年受原生家庭打压,从小被灌输“足够好才值得被爱”“足够听话才值得被爱”,认为爱是有条件的。
由于慕强比普通人更甚,他们真正喜欢的人,往往也是社交形象比较好、看起来很不错的人,因此一个普通回避型依恋碰到喜欢的人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我不够好”“ta不会喜欢真实的我”的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一旦得到证实,会强化他们的自卑,一部分转移到外界,是他们增大对真爱的质疑。
高阶的回避型,通常是既自卑又自恋的,因为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让ta获得了很多积极的反馈。强化了ta的自我认同。ta逃避爱的需要,又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如果你说ta不会爱,ta无动于衷;但如果你否定ta的价值,会让ta非常崩溃。
回避型依恋特点三:情感忽视
“回避型依恋不会共情”是我听过的最大的笑话。他们不是没有共情能力,而是不愿意跟你共情。
只要你详细了解过回避型的成长轨迹,你会发现他们的童年总是在讨好父母:
父母对自己不满意,想要被认同和回应,努力讨好父母,让父母对自己满意。但即使某一点达到期望,别的方面又会出现新的期望。怎么讨好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感到痛苦和迷惘,为了逃避种种消极感受,这才选择回避。
所以回避型依恋不仅有共情能力,并且他们还高敏感,比普通人更能精准地觉察到你想要什么,这也是一部分跟自己喜欢的人接触的回避型依恋前期有能力做【完美伴侣】的原因。只要他们真的想讨好一个人,做让别人开心的事情根本就不难。
但他们不愿意老这样啊。为什么不愿意?因为他付出再多,最后都会失望,因此自废武功,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而且随着了解的进一步加深,他们看到伴侣的缺点暴露出来,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也就不会愿意讨好伴侣。
他们的理解里,伴侣有义务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因为自己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有给别人添麻烦,也从未让别人处理过自己的情绪,都是自己默默消化和接受。回避型依恋并不是不会改变,假如他们一直意识不到“真正的强者都有自我接纳的能力”,就会一直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更别提接纳伴侣的情感需求。
情感忽视容易导致他们错用权力。
本来亲密关系应该遵循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但是他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擅长领域的规则,比如职场的规则与潜规则,代入到亲密关系,以达到让关系“可控”的目的。
回避型依恋特点四:超我强
大多数回避型依恋的家庭,教条森严,道德标准高,从小就被灌输,要怎样,不要怎样,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导致他们的超我比较强。
因此他们一般都不会干劈腿、无缝衔接这种会让社交评价变差的事儿,除非做这些事情完全不用担心被人知道,也不用承担后果,或者劈腿和无缝衔接的对象实在是太好了,可遇不可求,让他们甘愿冒这样的风险。
感情状态比较混乱的回避型依恋,当然也有,跟三观人品有关。也是因为超我强,有执念,所以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想要通过情感上的狩猎自证价值和魅力,回避型渣的程度也会比普通人更甚。
大多数回避型往往会因为发生某个他们比较介意的问题,一眼认清两个人没有未来,本着对两个人都负责的态度,直接选择分手。责任感强,使他们容易发生断崖式分手,尤其是回避女。
除了断崖式分手,他们还是最不喜欢跟前任藕断丝连的群体。分手后对回避型死缠烂打的人,几乎都被对方删除拉黑,一点希望都不留。
理论上回避型依恋在人群中占比偏小,为什么会突然冒出来这么多“回避型依恋”?除了对回避型依恋了解不够全面的判断失误,还有证实性偏见的原因。
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指的是,我们更偏好能够验证假设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假设的信息。
这就意味着,当你想要为他的“不爱”开脱时,你就会收集各种各样的证据支持,他是个回避型依恋,他本来就是这样,不是不爱你。
为什么你要帮他开脱?因为你太需要被爱了,你离不开他,需要用这样的理由来支持这段关系。在关系中特别卑微,被渣了,你还是一样会为对方找理由,帮ta剥削自己。
而当你认定他就是不爱,即使他真的是回避型依恋,你也会找各种不爱的细节,证明他一点也没有把你放在心上。
你要证明的不是ta不爱你,而是一种自我肯定,证明你在这段关系中受了委屈,不快乐,你有资格责怪他、不谅解不迁就他。
况且,跟大多数人理解中的不一样,【不够喜欢】在关系中才是一个常态。
这就像你跟你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你确定自己非常爱他们,也对他们爱你这一点深信不疑,但你很多时候仍会下意识地认为他们不爱你/不在意你的感受/不在乎你的想法,想敷衍他们,甚至想离开他们。最应当没有条件的父母之爱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开始毫无羁绊和牵扯的两个人了。
心理学家Barbara Fredrickson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类因为爱产生的神经和激素的变化都是短暂的。也就是说,当两个人之间发生一些积极的能量互动时,那一瞬间产生充实的“爱的感受”,才会让双方或者某一方感觉到“爱”,即【足够喜欢】。这种爱的感觉是流动的,间断的,不是连续的。
如果要做一个亲密关系中爱的感受随时间变化的图,我们因为“爱的感受”而产生的变化肯定是一个折线图,而不是一条直线。
这个研究除了告诉我们要放低对爱的感觉的要求,回归现实,还能给我们一些别的启发。比如,代入到和回避型依恋的关系中,你可以理解为,即使对方真的是回避型依恋,当你感受到ta的回避时,ta就是不够喜欢你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回避型依恋也是人,他们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有取悦对方、在对方面前刷好感的欲望。他们也想要被爱,加上比较会伪装自己,就会表现的特别好。
不管ta主动还是不主动,只要ta真的喜欢你,你会明显感受到对方对你投入和纵容。
但回避型依恋最喜欢的永远是自己,他对你的投入和纵容的最终导向是【让自己获得满足】。当他已经得到了满足不需要再投入,或者投入不再带来满足,他就会停止投入。
在ta足够爱你的时候,爱你就是爱自己,爱让他自然而然走出舒适区。
在ta不够爱你的时候,爱自己大过于爱你,自己的优先级在首要地位。
因此你给ta带来的负面情绪大过于爱的积极感受时,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能还没有对ta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ta可能就已经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开启防御机制,通过情感隔离来保护自己,不顾你的感受——这种情感隔离,也是最让人感到最无力的。
其实不用争个对错,【先爱自己再爱别人】和【不够喜欢】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算不上什么值得被批判的自私,但把重点放在【纠结于痛苦的过去和现状】,而不是【怎样改变现状】,是一种弱者典型的思维。
回避型依恋慕强,你会发现你去纠结回避型伴侣爱不爱你,ta就真的不爱你了,想方设法远离你,恶性循环。
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依恋,你想走出目前的情感困境,确实需要你帮助ta才能达到目的,但不要把帮他变成你的责任。ta愿不愿意克服他的困难是他的自由,你愿不愿意一直跟这样的ta在一起是你的自由。一旦你不自觉越过边界,操了太多的心,结果就是两个人都不快乐,足够喜欢都会变成不够喜欢。
心理测试:测试前任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
1. 在一起时你们是否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经常觉得很累 —2
很少为了小事争吵 —2
偶尔会,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认为你是一个喜欢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错误的人吗?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会把自己的烦恼主动告诉你?
经常说—5
不怎么说 —4
4.你会把你们恋爱的过程跟你的父母说吗?
事无巨细,经常跟我爸妈吐槽 —6
偶尔他们问起来就说一下 —5
几乎不说,没啥好说的 —5
5.面对你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花费多少精力去获取?
一切随缘,是我的终归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成功—6
拼尽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们分手是因为出现了第三者吗?
是—A
否 —7
7.分手后对方是否主动联系过你?
是— D
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