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从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日本等国家之后第5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以20.009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鲜有人知的是,这首《东方红》音乐,是由河南省信阳市出土的两千年编钟所演奏。
7月2日,我们就来到信阳市,穿越在两千年楚国风韵之中,寻找编钟的故事。
1956年春天,正是春耕农忙时节,河南省信阳长台关乡小刘庄村的村民们在打一口水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口古墓。闻讯而来的河南省考古专家们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这是两座春秋时期的大型楚墓。
在发掘出来的众多陪葬品中,就有一套编钟。这套编钟一共13枚,从大到小,排列井然有序。最大的一枚编钟重4360克,身高23.6厘米、钮高6.6厘米、通高30.2厘米。铣间17厘米、鼓间12.9厘米、舞为15.2×11.4厘米。
编钟造型庄重古仆,纹饰精致细密。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套编钟的完好程度。它们埋藏在地下已经两千多年了,不仅没有伤痕,而且连细小的腐蚀锈片也找不到。表面上一层薄薄的黑灰色氧化层也掩盖不住下面金黄色铜质的光泽。
最大的一枚编钟上,铸造有12字铭文:惟荆历屈抑晋人救戎于楚境。
这是什么意思呢?
荆历,指的是楚国名将左司马眅。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13年),楚国派兵灭掉了戎国。戎国首领赤逃到了晋国。楚国不打算放过赤,派左司马眅率领大军来到楚国、晋国的边境上,对晋国进行威慑。晋国虽然也是春秋五霸之一,那时候已经风光不再,惹不起楚国了,在左司马眅的威慑下,被迫交出赤。
公元前479年6月,左司马眅战死沙场。随后,左司马眅葬于他生前驻守的关隘——河南信阳长台关城阳城。人们还把他所立下的战功铸造在编钟上,作为陪葬品。
长台关楚墓编钟出土后,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了震动。这是中国第一套保存完好的编钟。
1980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这套编钟进行了多方面的声学物理测量,他们意外发现,编钟的制作、性能符合现代科学原理,而且每枚钟体都能发出两个音,敲击钟体隧部,钟发出一个音;敲击钟体鼓部,另发一个音。这就是“一钟双音”。
长台关楚墓编钟能否用来演奏现代音乐作品?回答是,没有问题。
科研人员发现,长台关楚墓编钟的音调和现在的国际音标接近。它们的发音频率与国际音标的规定相比,只差百分之二左右,大约相差半音。所以,完全可以用这套编钟来演奏现代音乐作品。
得知长台关楚墓编钟能够演奏现代音乐作品后,民族音乐研究专家专程来到河南信阳,用这套编钟演奏出了《东方红》乐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了音,并成为每天广播的开播曲。
1970年,中国制造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带着这套编钟演奏的乐曲《东发红》,不间断地向太空播放,遨游天际,响彻寰宇。浩瀚无际的太空,终于有了中国的声音。
如今,长台关楚墓编钟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河南信阳博物馆“淮上春秋”展厅里,有一套按照“长台关编钟”发声原理复制的新编钟。轻轻敲击编钟,那悠扬的乐曲,将众多游客带进2000年前的楚国,感受到楚人生活的那份优雅从容,以及贵族钟鸣鼎食的奢侈豪华。
【参考资料:《长台关楚墓编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