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在夏季部分电视剧的空荡之后,日剧《凪的新生活》(翻译成风平浪静的休闲)大热时错过了这部电视剧。但是幸运的是,这部治愈系日剧以9.0的高分吸引了我,《换庄型人格》成为我追逐《凪的新生活》的初创时期,连连发出换庄型人格太累的感叹。
日剧《凪的新生活》是同名漫画改编的,黑木华饰演女主白领大队,平时在生活中看眼色,但以不圆滑笨拙的方式讨好别人。
为了避免在工作中冒犯同事,经常加班,甚至领导生气的时候也会用同事的眼神给大岛背黑锅,同事们的杂事可以推到大岛上,但是大岛的这种脾胃没有得到同事们的友谊,同事们纷纷表示千万不要成为大岛一样的人。
生活中同事们一起聚餐,大家自拍,只有大岛的表情很丑,但是大岛还是很有礼貌地回复了。因为害怕破坏大家的兴致。
在爱情中,大岛知道男朋友喜欢黑长直线,大岛是天生的自然卷,为了取悦男朋友,每天早起两个小时,头发挺直。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大岛都只把别人的意志放在第一位,在大岛的心里,很多事情都比自己优先,她因为把友好的人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而受到委屈,大岛出现的是标准的“圣母型人格”(非道德型人格)。
02
讨好者把对抗和愤怒看作危险的感情体验
讨好型人格一味讨好别人,无视自己感受到的人格是病态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上也被称为“欢喜症”、“圣母型人格”。心理学家称这种人格为“避碰”。因为讨好者把对抗和愤怒视为危险的感情体验。
英国心理学家雅基马森著有《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在书中,雅基马森始终以友好的人为唯一的行为准则,被冤枉的人被称为“圣母型人格”。
yaki Marson提出,关于处世的很多观念来自我们的童年时代,因此对“圣母型人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圣母型人格”形成于童年,7-8岁的孩子没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也没有改变别人行为和世界的能力。当他们感到恐惧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改变自己以适应外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僵化的个人规则。
具有明显“不讨好性格”的大岛贤从小不喜欢吃玉米,妈妈不斥责她,面无表情地倒在垃圾桶里,说:“这是妈妈和外婆亲手种的。“不吃的话会白白死去。”小时候,大岛贤为了躲避母亲的伤心或训诫,会吃玉米。
大岛贤为了取悦母亲,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从小取悦母亲的习惯,在任何关系中讨好自己,嘲笑她的同事,以“性”取悦在一起的渣男朋友,大岛害怕让别人失望,但失去了自己的快乐。
03
讨好是我对人类最后的追求
“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会失望的”
"你这样做妈妈会很伤心的"
"如果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很多家长小时候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也许这些父母对孩子有良好的初心是好的,但不知道这会给孩子造成道德绑架。父母的这种负面语言会让孩子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获得安全感和父母的爱。(莎士比亚)。
心理咨询师舒雄在《假性亲密关系》中说:“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其基础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生命和生命之间必须相互尊重和平等,谁也没有成为圣母的义务。
m=article.detail&_iz=&index=4" width="550" height="310"/>"我想起一个办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讨好别人。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我靠滑稽这条线,维系着与人类的联系……"
太宰治半自传体《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叶藏,为了讨好周围的人,养成了说谎的习惯,叶藏从不在他人面前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生有才不得志,在家中不被重视,为了寻求身边人的喜爱,他形成了性格的缺陷,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我一度不理解叶藏,认为他在无病呻吟,直到渐渐了解了讨好型人格之后,讨好型人格使叶藏不再是自己,他通过滑稽的言行引得别人的喜爱与肯定,叶藏的一生太过心酸,让我甚至为他感到难过。
04
讨好型人格使讨好者活成了别人,丧失了自己。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经常会察言观色,宋倩带她去看电影,为了让妈妈开心,英子隐瞒自己已经看过的事实。
宋倩发现后,冲英子大喊:"我不用",在生活中,乔英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为了让母亲满意,尽力做到母亲的要求,变成了带着面具讨好的人。
包括每每看到讨好型人格,大家可能都会想到电影《被嫌弃的松子》,松子是家中的长女,妹妹久美患有疾病,父亲将所有的爱都放在了妹妹身上,对长女松子爱答不理。
后来,松子发现,做鬼脸可以逗笑父亲,以至于每次紧张就形成了做鬼脸的条件反射。
松子被有条件的给与爱或关注,从而造成了条件性自卑,以至于在余生的感情中,松子始终处于讨好恋人以求安全感的状态。
所有讨好型人格都不是天生就有的,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性格,这一性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他们以讨好来寻求爱,这是他们对于周遭人的最后一次期待。
无论是大岛凪、叶藏、松子还是乔英子,他们身上均具备着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所总结的三大讨好型人格特征:
1, 在感到别人有所不满,或者发现与别人出现竞争或者分歧时,会迅速逃避;
2, 会产生自怨自怜,感觉自己弱小、无助、又卑微
3, 他们会有意识地用别人对待他的态度,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讨好型人格"会因为"父母不开心"而接受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他们总是在揣测对方喜欢听的话,自己被他人所麻烦,却生怕自己麻烦别人,他们总是纠结于自己想做的事与他人想做的事之间,讨好型人格使讨好者活成了别人,丧失了自己。
05
讨好型人格需要重塑自己
七岁出书,九岁出名,23岁成为《新周刊》副主编的"别人家的孩子"蒋方舟,去年曾在《奇葩大会》自爆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当时蒋方舟频频登上热搜榜单。
在节目中,她谈到:"在日常和朋友相处中,我发现我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我不会展示自己的很愤怒的一面。在跟别人交往当中我经常是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所以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但是不会表现出来。"
后来,蒋方舟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来到异国,没有工作,没有社交,每天写写日记,看看展览,谁都不认识的她尽情地寻找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价值,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蒋方舟终于抛下了"讨好型人格"。
对于讨好者来说,毫无原则的讨好他人仿佛是给自己加上了厚重的枷锁,重塑自己,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正如梁文道对蒋方舟说:"你要先爱自己,这不是自私,这是自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了迎合他人,使他人满足,讨好者变得不像自己,这是讨好者最大的风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关注我们自己,善待我们的闪光点,使优点成为我们骄傲的动力,自己爱自己才是最划算的生意。
2、著名心理大师雅基·马森曾说:"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为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虽然我不是讨好型人格,但是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对他人说"不",看似很简单,操作起来也会感觉很困难。所以在拒绝人时,我们可以巧用小技巧,当我们发现帮不上别人的忙时,我们应该坚决的拒绝,否则犹豫只会让自己不自在;当自己不想帮忙或者帮不上忙时,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拒绝。
3、友好待人并不是唯一行为准则。在讨好者心中,他们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自己让他人失望。但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讨好者没有必要认为让自己失望的事情,在他人心中就一定会失望,每个人都有权利拒绝他人,被拒绝后的他人情绪管理不应该我们来在意与负责。
06
为了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由姚晨、倪大红等人主演的《都挺好》,再一次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搬上荧幕,不过我们不必将原生家庭妖魔化,认为所有成长的痛楚都与原生家庭直接挂钩,只能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的确有影响,原生家庭可能让我们越来越好,也可能让我们越来越差。
为了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停止在孩子们面前说"你这样做妈妈会失望的""妈妈很伤心你不听妈妈的要求",正如心理学家雅基·马森在《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所说,7岁孩子以来的孩子尚未有理性思考的能力,他们只能通过适应来寻求安全感,所以,家长们停止消极的话语,给与孩子无条件的关爱与关注吧。
2、家长们多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吧,即使再小的孩子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大人们所做的就是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让孩子们讲出自己心中的话。
3、多多给孩子以鼓励,孩子们的想法很天真,他们会以让家长们开心为自己的行为乐趣,家长应该毫不吝啬地夸夸孩子。
4、家长试着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们交往,尊重孩子,是对孩子性格的帮助。
《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何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作者:洛洛a,喜欢记录,喜欢看电影,在努力变得越来越优秀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