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大芭】这个民间技艺要绝迹了 继承人在哪里?

中国现代漆器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扬州、上海、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坊、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

按工艺特征来分的话,有雕漆、镶嵌、推光、雕填、漆线装饰等,而福建漆器的特点是脱胎。

上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牡丹大花瓶》:福建四大镇馆之宝 福州脱胎漆器《牡丹大花瓶》。这对大花瓶摆放在展馆的互动展区,该瓶单个直径1.5米、 高3.6米是国内已知的最大脱胎漆瓶 这对漆瓶采用了濒临失传的雕填技艺,描绘出仿宋代的缠枝牡丹图案 显得富丽堂皇,寓意平安繁荣。

2010年,6月28日,上海世博会“福建活动周”拉开帷幕。

一对脱胎漆大花瓶格外引人注目——采用了濒临失传的雕填镶嵌技艺,描绘出仿宋代的缠枝牡丹图案,花瓶红黑相间,象征着平安和繁荣;单体直径1.5米、高3.6米,是国内已知的最大脱胎漆对瓶,有关部门已为它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福建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我走访了惊艳世博会的脱胎漆对瓶制作者张家文父子。

1. 祖传的手艺不能丢

1 制模是脱胎漆器制胎工艺的第一步

1 制模是脱胎漆器制胎工艺的第一步

走进位于厚屿村小桥自然村的张家文的家,偌大的厅堂内,一阵阵天然漆树的大漆味醇香厚重;角落里,散落着许许多多人物、动物、器具的粗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柜里,大大小小的花瓶浓墨重彩、精雕细琢,昭示着艺人独具匠心的娴熟工艺。

这里还保留着数百年来制作脱胎漆器的工艺,最原始的木料烘干,上粗灰、中灰、细灰三道程序,制作大对瓶的上百道工序,这里一一可见。

“我们制作世博会上展出的对瓶,总共用了近7年的时间!”张家文的爱人、同样是脱胎漆器工艺传人的谢国琴介绍道。

村民陈辉涛告诉我,张家文一家的脱胎漆器工艺是保护、传承得最好、最完整的。

2 阴脱法 干硬后,得到两半石膏模具,经过进一步修整,便可在模具内壁粘贴刷有漆泥的麻布,这就是阴脱法

2. 张家的手艺可是与毛主席有关的

3 阳脱法 石膏胎底做好后,在上面刷一层用瓦灰和生漆调制的漆泥,再将刷满漆泥的麻布贴在石膏胎表面

提起张家文的父亲张国潮,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他便是1958年中国第一辆自行生产的轿车——红旗轿车的内部装饰者,包括仪表盘的边框在内的轿车内部漆制品,都是张国潮亲手完成的,采用的便是脱胎漆器制作方式当中的赤宝沙工艺。

当年,毛主席乘坐这辆车接见了众多国外元首。张家文子承父业,15岁便继承了这门“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手艺。18岁的他已经是好几个徒弟的师傅了。

如今,张家文从事这行已经40年了,儿子张升华也已成为这方面的大师。贴满墙壁的奖状显示了家族制作工艺的辉煌历史。

4 反复在其上刷上瓦灰和成的漆泥

谢国琴自豪地说:“保护、传承这种古老的工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市场更需要产出快、产量高、成本低的漆器。但是,这门手艺是祖传的,我们不能随便放弃。”

3. 繁荣背后有隐忧

5 阴干大漆,空气湿度越大,它干燥得越快

闽侯县的脱胎漆器,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并形成两个闻名遐迩的专业村——厚屿村和古山洲村。昨日,记者来到厚屿村,探寻闽侯脱胎漆器的发展历程。

闽侯第一家脱胎漆器加工厂于1964年在古山洲村成立,在国有企业扶持农村办企业、搞经营的政策下,工厂发展壮大。1967年,厚屿村也创办了脱胎漆器加工厂,工人多为附近务农人员的子女。该加工厂在1973年左右发展到230人,成为当地政府办的、经营最好的企业,每个月产值高达10万元,完全实现了“以农养工”的目标。

6 反复敲打 石膏胎体被震碎脱落 名为脱胎

产品包括碗碟、花瓶、装饰盘、屏风等各类生活、装饰用具,多为外销,并屡次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改革开放之后,原来的古山洲厂还继续经营外销,而厚屿厂则分散转变为以小家庭作坊为主的经营方式。

虽然产量变得更大了,外销额度也一度增长,但是由于传统工艺周期长、产量低、成本高,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许多技术精湛的老师傅也相继离世,难度较高的脱胎漆器制作工序后继无人。”

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增多,闽侯县涌现出百家以上的漆器企业,主要从事外贸加工,许多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7 用砂纸将一件要完工的脱胎花瓶反复打磨

“但是,现在生产的器具不能叫脱胎漆器,因为一个几块钱的托盘不可能采用麻布和木头做坯、用上百道程序加工制作,而是用塑料喷化学漆而成。随着化学漆的广泛应用,制作的漆器周期缩短为一个月左右,因此脱胎漆器制作工艺正在消失,如今,在福建闽侯,能够坚持按传统工艺生产的只有张家文一家了。”

4. 薪火相传的时刻到了

8 用飞速旋转的布饼做最后的细致抛光

在张家文家的柜子里,有一套唐三彩,原来这是用脱胎漆器模仿制造的,这种手艺只有张家文父子有。张升华今年也37岁了,专门学过美术的他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漆瓶、动物形象。谢国琴说:“我儿子制作的漆器制品,每件都是唯一的!”

然而,像张家文、张升华这样掌握传统脱胎漆器工艺的师傅越来越少了。

现在99%的漆器制品已经不能称之为“福州脱胎漆器”了,原本需要3年一个周期出产的漆器,现在常常只要几天时间。

传统工艺成本太高了,市场需求很少。

有专家建议,从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的角度出发,有关部门应该专门开辟一个工艺城,来妥善保存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脱胎漆器,并且要让工艺大师们马上招收学徒,把这种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脱胎漆器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情操,因此,在考虑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更要想办法保留好传统,把中华民族的传统好好地、完整地继承!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