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乌饭树】一碗烟火丨乌饭飘香

叶艳丽

这段时间,手机被一种食物过滤了。

喜欢登山的兄弟姐妹们,一个巧妙的大姐在爬山的时候认出植物,采摘很多,做时令食品,在朋友圈里晒太阳,得到了称赞。

大家纷纷请教在哪里采摘,又是如何制作的,好不热闹。

这种植物,就是乌饭树了。乌饭树是当地人的称呼,也有人称之为“山炒米脑”或乌桐树,其正名则叫“南烛”,也有叫“青精树”的。说它是树,其实算不得树,而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约三五尺高,叶椭圆形,形似茶叶。

早先时候,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宋代的大诗人陆游就把它写入了自己的诗:“山姜著雨房重歛,南烛先霜实半丹。”到如今,则颇有点“相见不相识”的味道了。

巧手大姐让大家使用识别植物花草的一款神器“形色”APP拍摄辨认,并提供了她的采摘经验:乌饭树多长在半山至山顶处,藏在灌木丛中,采摘时要注意风险。

乌饭叶。作者供图

大家伙儿纷纷上图,让大姐帮忙确认。灌木们长得都差不多,幸好此时的乌饭叶子有一项特征,那就是嫩绿中透着些红,“丛生春晚,苗叶红赤,照耀山谷”,为大家指明了方向。

恰逢四月,这是乌饭树叶采摘的最佳时节。

每年的这个时候,乌饭的叶子最为鲜嫩。早了,乌饭叶还没抽出嫩芽;晚了,乌饭叶变老变青,就榨不出汁来了。“不时,不食”,时间与食物的关系,总是那么动人,带着大自然神秘的烙印。

将乌饭叶采回家后,用手搓洗干净,去掉杆子,剁碎也好,捣碎也罢,加水,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过滤掉渣叶,水就呈现出淡淡的黄褐色,也有直接煮成汤汁的。拿这水浸米,用光阴让水和米互相渗透磨合,就如谈了一场恋爱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乌饭叶的精华被米充分吸收。现在科技先进了,也有更简便的做法,用料理机或其它方法将叶磨碎,加水浸泡后滤渣挤汁,将淘洗干净的糯米在汁水中浸泡,等糯米呈现黄褐色,也能取得相似的效果。

糯米泡好后,就可蒸煮成乌饭。在蒸汽弥漫中,糯米饭渐渐变色,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紫,直到变成黛青色。有些主妇还在里面窝上红枣、蜜枣、葡萄干等,更加诱人了。

乌米饭。作者供图

旧俗一到四月初八,每家每户做乌饭的清香就氤氲开来。据《嘉靖太平县志》记载:“四月八日,浮屠皆于是日浴佛,有五色香水,人家采乌桐叶染饭,青色有光,谓之乌饭,即青精饭相馈遗。”《台州府志》《台州风俗》《黄岩县志》等皆有类似记载。乌饭可是个好东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乌饭有“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的作用。杜甫在《赠李白》诗中亦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诗里的青精饭即乌饭。

乌饭的升级版就是乌饭麻糍了。乌饭蒸好后,把它倒进捣臼里,一人用石杵一锤又一锤不停地锤打,一人在旁不断地沾清水给乌饭翻揉,如此这般反反复复,原本粒粒分明的乌米饭,渐渐变成了细腻软糯的饭团。把巨大的饭团平摊到面板上,铺上一层生粉或松花,讲究点的撒上一层芝麻,拿个擀面杖来回擀,擀成约一厘米厚,切成巴掌大小的方块,一块标准的乌饭麻糍就出炉了。

捣乌饭麻糍 作者供图

这种乌饭麻糍通常蘸糖浆吃,别有风味。另外一种做法是把饭团擀成一张大圆饼后,在饼的表面刷一层薄荷糖浆,把准备好的花生粒、豆沙、芝麻等撒下去,煞是丰富好看。把圆饼折叠起来变成半圆,然后再擀,再撒一层淡黄的松花粉,切成小块即可。花生补脑,豆沙健脾、芝麻补肝肾益精血,带着沁人心脾的清凉的薄荷香,又营养又美味。一口下去,齿颊生香,让人难忘。

四月初八还传说为“牛生日”。 此日,辛劳的耕牛不再犁作,轻松地休息一天,并享受人们的各种礼遇,吃得也格外好,其中一种就是乌饭麻糍。人牛共食乌饭麻糍,成为台州旧时四月初八的一道风景。这一日吃乌饭麻糍的另一大好处,据说是吃后蚊蝇不会叮咬。不管是真是假,它所承载的那份风土人情的确撩人心弦。

擀乌饭麻糍 作者供图

近年来,会做乌饭麻糍的人少了,但菜场上有时会出现它的身影。发现了,赶紧买上一盒,大快朵颐一番。一口美味,祖祖辈辈代代相传,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作者简介:叶艳莉,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