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上开着白莲花
三联高地是开元寺的别称,位于今天的福建省泉州市。
相传,这个地方本来是一个黄姓员外(黄守恭)的私家花园。
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游方和尚,强要家仆们给他通报员外。家仆们从头到脚把他仔细打量了一番:看他的装束,好像《济公传》中的济癫和尚一般,头发像蓬草一样纠结在一起,足足有一尺来长;满面油垢,看不清庐山真面目;身上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法衣,还披着一领不知几十年未曾洗过、污秽不堪的袈裟;赤着双脚,背后却负着一只草鞋。
家仆们平日里所见的达官贵客,不是官府大人,就是富家老爷,而像今天这个样子和尚,要来求见员外,门儿都没有,哪肯给他通报。
“你们若不给我通报,我自有办法。”和尚知道那些家仆们是不会通融的。
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立刻扯开喉咙大声叫喊:“救命啊!救命啊!救命啊!救命啊!救命啊……”
此时,黄员外正在客厅中静坐,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喊救命,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情,匆匆忙忙跑出门来。一看,只见一个和尚,站在台阶上猛力呼救。黄员外心中很是疑惑,便问:“你这个和尚为什么站在我家门口胡乱地喊救命呢?”
“我要见黄员外,他们都不给我通报,只好出此下策,不喊救命,黄员外哪会出来相见呢!”
“黄某就是我,你有什么事吗?”
“喔!原来施主就是黄员外,那很好。你的后花园,若照风水来看,应该是佛门兴旺之地,不合做私家花园。贫僧今天要见员外,就是要请你布施那座花园给贫僧募捐建造佛寺。”
先前,黄员外以为和尚是要借化缘之名来骗些钱财,没想到他竟然狮子大开口,要让他捐那座花园,心中不觉好笑,便故意说:“你有什么道行,要我捐出那座花园呢?倘若你能叫园中那些桑树开出白莲花,那便如你所愿。”
“好!请跟我来!试试贫僧的法力。”
黄员外一听和尚面不改色地一口答应下来,没办法,只得带着和尚,一同来到花园。四邻住户听说和尚要施展法术,把整座花园围得水泄不通。
当时,烈日当空,炎热得一点风都没有。那个和尚在烈日下,也不见他流汗。只见他双手乱指,口中不知在念什么。过了数十分钟的工夫,大家还看不到和尚变出什么把戏来,不觉都破口大骂起来。
“你们不要骂呀!看!那桑树上不是有千蕊的白莲吗?”
大家抬头一看,就在这弹指之间,刚才还是枯枝的桑树,现在已经是绿意盎然,枝繁叶茂,白莲满树,清香四溢。到这时,黄员外才知道这和尚不是凡人。
“黄施主,先前我们所赌的桑树上开白莲花,现在已经照办了,贵园就请你捐作佛地吧!”
黄员外虽然是一个富翁,可是他的花园经过精心的布置,格局雅致,景物清幽,十分怡人。他每天足足有半日时光都消磨在这座花园里,而今听着和尚的话语,心中难免万分不舍。于是,他就再次想出为难和尚的方法:“这是当然的!不过先前我们没有说定捐多少地方,而且我的住家也在园里面,难道叫我完全捐出,弄得无家可归吗?我想,您神通广大,可把身上的袈裟展开,凡袈裟所罩住的地方,我都捐助给您。”
“这次不可再反悔了?”
“哪有反悔的道理!”
“那就好!”说完,和尚就把身上的袈裟脱了下来,拿在手中,口里念念有词。突然,他把袈裟向空中一甩,只见大地上立刻变成黑漆一般,没有丝毫的光亮。不一会,除了那些人站立的地方以及黄员外的住宅之外,其余的果林、花园、菜圃……完全被一领巨大无比的袈裟罩住了。
至此,黄员外心里已经明白了佛法无边,他不再抵赖,心甘情愿地捐出了这些地方,还外加三千两银子当作寺庙的建筑费。开元寺因此落成,而“桑莲古地”也因此得名。
那些开过莲花的桑树,至今还在,而内殿左侧,还留有一座黄姓的檀越祠呢!
我国各地有好几座开元寺,而泉州的开元寺始建于687年,曾与洛阳的白马寺、杭州的灵隐寺、北京的广济寺齐名。它历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在的开元寺是1925年修建的。
故事中,和尚只用一件袈裟,就盖住了大片地方,而在安徽九华山也有类似的民间传说。
文/陆老师的聪明作文法 只发在了今日头条
当时,九华山归闵员外(闵让和)所有,金乔觉向他讨一块地,修建寺庙,弘扬佛法。闵员外问金乔觉,你要多大一块地?金乔觉说,只要一件袈裟这么大!闵员外一听,笑了,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区一袈裟地呢,闵员外慷慨地答应了。只见金乔觉把袈裟轻轻一抖,不料这袈裟展开来之后,竟然覆盖住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他深深感到金乔觉佛法无边,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还命令他的儿子跟着金乔觉出了家,后来他自己也成了佛门弟子。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去九华山游玩,说九华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