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笔者游览镇江楚山正惠寺,看到庙里正在开花的一棵七叶树,数不清的圆锥形白花布满了树枝。分别像小白塔一样,像山顶万佛塔上的无数分身一样,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记得2015年5月8日游览杭州灵隐寺时,也曾看到过开花的七叶树。灵隐寺的七叶树有一二百棵,是杭州七叶树最多的地方了。
我国其它地方的七叶树,也多栽培在寺庙内之中。1964年出版的《北京植物志》中册就说,北京的七叶树基本栽培于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以及寺庙众多的八大处、上方山、西山等处。
七叶树是产于中国本土的无患子科植物,在其学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中,种加名chinensis就是“中国的”之意。《中国植物志》说它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陕西南部均有栽培,仅秦岭有野生的。模式标本采自北京西山。”
为什么僧人们对仅存于秦岭的七叶树,这么感兴趣,非要把它栽到庙宇之中?一般认为,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佛经提到的圣树“娑罗树”不能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存活,于是就选用七叶树充作原装,以昭示所传佛法仍西来正法。
如本人见到的杭州灵隐寺的七叶树,就是如此。2003年9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六版“中华文物”专版刊登的《灵隐寺千年娑罗树》就是这样报道的:“初夏时节,杭州西子湖畔飞来峰麓的千年古刹灵隐寺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一棵棵高大、茁壮的娑罗树七叶形的新枝嫩叶上便开满了一串串小白花,好似一座座白玉小塔镶嵌在绿丛之中,绿白相间,煞是好看,给庄严肃穆的佛教寺院平添了无限生机。娑罗树又名七叶树,它可说是佛门的一种标志,江南的庵堂寺院几乎都栽有这种树。据古老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尼泊尔兰毗尼花园的一棵菩提树下诞生的;长大悟道后用贝叶树叶片刻写经文,传播天下,普渡众生;后于80岁高龄时在印度拘尸那迦城外小河边一片茂盛的娑罗林中两株娑罗树之间的吊床上涅槃的。所以娑罗树与菩提树、贝叶树被佛家合称为‘佛国三宝树’。娑罗树原产喜马拉雅以南的丘陵山国,大抵都是随着西方佛教一起从印度、尼泊尔传入中国的。杭州灵隐寺的娑罗树相传是在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由创建灵隐寺的印度和尚慧理从家乡带来的娑罗籽栽培起来的。其中位于灵隐寺大雄宝殿西边‘紫竹林’佛宇南隅的两株高达二十六七米,树身斑驳,苍劲古老,躯干可数人合抱的娑罗树,据《灵隐寺志》记载,是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法师当年亲手种下的。这两株娑罗树虽经过16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却仍是葱茏挺秀,生机盎然,是杭州西湖周围数十里湖山中最老的古树,亦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佛树。故而千百年来一直被历代僧人珍视为古刹灵隐的‘镇山之宝’。每当春末夏初的立夏时节,许多慕名到杭州灵隐寺进香的游人香客,以及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佛教进香团,在进香礼佛之余,必将尽情地领略一番千年佛树花枝招展的神奇风采。”
文中提到的“慧理亲植”一事见于清代《灵隐寺志》:“西栗树,系慧理祖西天携来种,实小而味美,惟灵隐有数十本,移他处则不生,大树堂一株最大,乃慧祖手植。西晋时物也,至今郁茂。”(见《灵隐寺志》卷八·本山物产。635页)。
可实际上灵隐寺的娑罗树就是中国的七叶树,并非产自印度的佛宝。七叶树除了原变种,还有一个变种叫“浙江七叶树”,《中国植物志》就说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 var. chekiangeasis (Hu et Fang) Fang“产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常是栽培的)。生于低海拔的丛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杭州。”
中国人知道“娑罗树”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事,是否始于西晋,没有原始的依据,但北魏时期肯定已为人知。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记载:“支僧载(注:月支僧人名)《外国事》:‘阿育王起浮屠于佛泥洹(注:即涅槃)处,双树及塔,今无复有也。此树名娑罗树,其树花名娑罗佉也。此花色白如霜雪,香无比也。’”
而关于中国栽培“娑罗树”的记载则不晚于唐代。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天宝初,安西道进娑罗枝,状言:‘臣所管四镇,有拔汗那最为密近,木有娑罗树,特为奇绝。不庇凡草,不止恶禽,耸干无惭于松栝,成阴不愧于桃李。’”
而把“娑罗树”与“七叶树”混为一谈,则不会晚于宋代。欧阳修就把二者视被一物,他的《定力院七叶木(治平二年)》一诗就说:“伊洛多佳木,娑罗旧得名。常于佛家见,宜在月宫生。扣砌阴铺静,虚堂子落声。夜风疑雨过,朝露炫霞明。车马王都盛,楼台梵宇闳。惟应静者乐,时听野禽鸣。”(见《全宋诗》卷二九五。三七一二页)
到了明代则明确认定娑罗树就是七叶林。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说:“娑罗树出西番海中,予在浔州时,官圃一株甚巨,每枝生叶七片,有花穗甚长,而黄如栗花,秋后结实如栗,可食。正所谓七叶树也。”
1964年出版的《北京植物志》中册也提到七叶树的别名为“娑罗树”。1972年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收载七叶树时别名为“娑罗子”。
来自网络
娑罗树之所以被称为佛教圣树,是因为佛祖涅槃于娑罗树下。《长阿含经》卷第四记载:“尔时,世尊在拘尸那竭城本所生处,娑罗园中双树间,临将灭度。告阿难曰,汝入拘尸那竭城,告诸末罗,诸贤,当知如来夜半于娑罗园双树间当般涅槃。汝等可往咨问所疑,面受教诫。宜及是时,无从后悔。”
《佛光大辞典》(目前最权威的佛教辞典)对娑罗树的解释是:“娑罗树。娑罗,梵语sala(没有安装梵语输入法,只好用英语替代,不准确),有坚固、高远之义。又作沙罗树、萨罗树、苏连树。学名 Shorea robusta。属龙脑香科之乔木,产于印度等热带地方……传为过去七佛中第三毗舍婆佛之道场树,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大一·二中):‘毗舍婆佛坐娑罗树下,成最正觉。’中印度拘尸那罗城外娑罗树林亦以释尊般涅槃之圣地而闻名。据诸经之记载,释尊于拘尸那揭罗城外将入涅槃时,其卧床四边各有同根娑罗树一双,其树每边一双中之一株,因悲伤而惨然变白,枝叶、花果、皮干皆爆裂堕落,逐渐枯萎,另一株则尚存,故此双树亦称四枯四荣树,或非枯非荣树……又因枯萎之娑罗树呈白色,如鹤林貌,故亦称鹤林。另依大般涅槃经疏卷一所载,娑罗双树者,一方二株,四方八株,悉高五丈,四枯四荣。下根相连,上枝相合,其叶丰蔚,华如车轮,果大若瓶,味甘如蜜。故古来称此树林为双树林、坚固林、坚林。”
Shorea robusta C. F. Gaertn.为龙脑香科娑罗双属植物,产于印度。在中国自然标本馆物种信息卡上的中文名称为“娑罗双”。这名字可能就来自上述记载。娑罗双属植物约194种,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产1种,分布于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云南娑罗双产于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低热河谷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
来自网络
娑罗双属植物长于热带地区,无法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寺庙中室外生存,所以“中国寺庙中的娑罗树来自西土”的说法,是错误的。可悲的是,这种以讹传讹的情况还在延续。2016年5月央视就报道,现存唯一一株玄奘手植娑罗树子树,移植大慈恩寺。可从拍摄的照片看,所谓“娑罗树”就是七叶树,并非“娑罗双”。
其实,七叶树与娑罗双分属不同的科,叶和花都有不小的差别,看一下树的样子就可区分,不应出现这样的问题。
来自网络
另外,七叶树还被误认为是“七叶窟”前的“七叶树”。《佛光大辞典》对“七叶窟”的解释是:“又作七叶树窟、七叶树林石屋、刹帝山窟、车帝石屋、七叶穴、七叶岩、七叶园。位于印度王舍城附近毘婆罗山中之石窟,为王舍城五精舍之一。因窟前有七叶树,故名。其地原为释尊说法之灵跡,佛灭后迦叶尊者于其处会五百贤圣……结集经、律、论三藏。”对“七叶树”的解释为:“乃由七枚小叶形成掌状复叶之常绿乔木。佛教第一次结集经典之处——七叶窟,即因窟前有大七叶树而得名。”
“七叶窟”前的“七叶树”是植物学中的什么树呢?在七叶树属植物中确实有一种产于印度的种——Aesculus indica (Wall. ex Camb.) Hook.,中国自然标本馆就称它为“印度七叶树”,但《佛光大辞典》说“七叶窟”前的“七叶树”是常绿乔木,而印度七叶树是落叶乔木,显然不是。有人说它是糖胶树,但糖胶树的叶子为3-8片,还是轮生,也不像。
不管怎样,中国的七叶树肯定不是“七叶窟”前的“七叶树”,因为中国的七叶树也是落叶乔木。
天师栗。
另外,还有一种树也被人混同于“娑罗树”,那就是“天师栗”。《本草纲目》载:“【集解】时珍曰︰按,宋祁《益州方物记》云,天师栗惟西蜀青城山中有之,他处无有也。云张天师学道于此所遗,故名。似栗而味美,惟独房若橡为异耳。今武当山所卖娑罗子,恐即此物也。”
《中国药典》2015年版确认了这种说法:“娑罗子,Suoluozi,AESCULI SEMEN,本品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 var. chekiangeasis (Hu et Fang) Fang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
天师栗与七叶树同属,长得非常像,曾被视为一种植物。1934年出版的《河北习见树木图说》收载Aesculus chinensis Bge.时,中文正名用的就是“天师栗”,“七叶树”则作为别名。
要想辨别天师栗与七叶树,要看细微处,七叶树侧脉13-17对,天师栗侧脉20-25对;七叶树的果实球形或倒卵圆形,天师栗的果实卵圆形或近于梨形。
七叶树结缘的不是娑罗树,就是天师栗,看来它还真是有仙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