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的许多功效描述中,有与今天抗炎作用非常相似的功效,就是解热解毒作用。
炎症的一般表现通俗的讲就是红、肿、热、痛,一般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中医里就要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在中医里面金银花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药物,常被称为“清热解毒之要药”。不过细翻金银花的用药历史,就会发现金银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忍冬花”,这就不得不提到金银花的来源,它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萼忍冬)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而且和金银花长在同一植株上的还有另外一味药——忍冬藤。那么这两个药物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病症。临床一般用量为6~15g。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金银花在刚开花的时候,花瓣是白色的,但是开了一两天之后就变成了黄色,于是一株藤上的金银花上新旧花色参差,黄白交错,因此叫做金银花。
忍冬藤,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病症。临床一般用量为9~30g。
这两个药物虽然都是出自同一个植物,但最早的时候只有一个名称——忍冬。在宋代以前,人们只用茎、叶入药。但是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开始提到: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并且发现了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忍冬,认为这个药物具有治风、除胀、解痢的作用,比如陶弘景说煮汁以酿酒,补虚疗风。还有《药性论》记载“主腹胀满,能止气下僻” 。
但是后来人们就将将忍冬藤和金银花区分开来,但是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本草正》中记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 。到了清代开始贵花而贱藤,于是金银花被人们熟知,而忍冬藤逐渐不被人知道。
现在的金银花,也用于治疗疮痈疖疔等皮肤感染,对于这类感染性疮痈初期,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者疮痈中期,脓成未溃,可以使用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对于肺痈、肠痈等化脓性疾病,都可以使用金银花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使用。
金银花还用于治疗风热表证,温病初期,比如治疗外感风热的银翘散和治疗温病热入阴血分的清营汤。对于热邪导致的咽喉肿痛、言语不利的可以用金银花搭配清热利咽的药物使用。金银花对于肠道细菌感染导致的痢疾,病情不重时可以单独使用。
最后金银花之所以为大家熟知,想必是因为它可以经过蒸馏制作成露剂,就是我们熟知的金银花露,不仅味道好喝还有很好的清热作用,可以作为饮料饮用,大家不妨动手试一试。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柳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