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送老师的鲜花】81年,内蒙女老师给学生花20元买了双鞋,26年后,学生送她1套房

引言

小时候,一个油条只要花5美分就能买,现在买一个油条大概需要2美元。(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童年,童年,童年,童年)

从前的物价和现在物价不是同一个物价,许多年纪大的人对此深有体会,可是,谁能相信?20元,放到26年后,竟然成为了一套房!看似不可思议的背后却是一个知恩图报、师恩似海的感人故事。我们都说,一个好的老师对一个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而内蒙古一位叫作张秀荣的老师,正是因为她对学生的细心、对学生的贴心,才得以在未来收获“意外之喜”。

01

在校学习的日子里,我们会碰到很多科任老师,每个老师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有的老师或许不苟言笑却教学极为认真、有的老师没有架子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老师课上严肃课下却是知心人……老师是一个传授知识、授道解惑的人,也是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于细枝末节处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一生。

张秀荣正是一位老师,她于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分配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如愿以偿地分配到市里面条件好的学校,而是来到了内蒙古武川县一所学校担任老师。我们知道,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一般都是集中在好地方,像内蒙古武川县师资力量不雄厚的地区,一般来说老师都很少,所以,刚上任的张秀荣就被安排上班主任的职位。

班主任不同于科任老师的地方就在于,除了要教学自己的科任课程内容以外,还需要关心班上各个学生的状况,比如思想、比如学习成绩、比如生活。

因为学校地处内蒙古,所以,张秀荣所带班的学生大部分都需要帮家里干活。再加上偏远地区,大部分家长对于学习读书的看法可谓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就觉得“读书改变一切”,举一家之力也得让孩子把书读好;要么就是“读书无用论”,不如辍学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

02

作为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老师,深知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便时常关心班级学生的思想,也会督促学生们认真学习,并对他们功课进行辅导。与此同时,张秀荣也会去进行家访,劝说那些认为“读书无用”的家长们。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叫作陈志德的学生引起了张秀荣的注意,这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很好,常常是在整个学都排得上号的,但是,与此相对的是他的家庭情况。

陈志德的家庭很是贫穷,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吃饭都成了麻烦。每天上学放学也很是不方便,常常需要徒步走上很久,才能来学校上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秀荣便更加关注这个孩子,也大为欣赏这个出身贫困但十分有志气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父母实在是无力抚养这么多孩子一起读书,也认为能够识字算数就没必要再继续读下去,便让陈志德回家干活。张秀荣得知后,大为劝阻,最后才得以让陈志德返校读书。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张秀荣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也看着这群毕业生们长大成才,心中自然是满满的骄傲和自豪。而她曾经下意识“拯救”的一个学生,陈志德也得益于她对家长的劝说,才一路读上高中并考上了大学。

1981年,为了表示对张秀荣的感谢,陈志德特意在前往大学报到之前,来到老师家中,表示道别。张秀荣高兴之余,眼睛看向了昔日学生的打上补丁的鞋子,更是一阵心酸,便从自己每个月才三十多块钱的工资里拿出20元,为陈志德买了一双鞋子。

03

人世间总是靠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帮助才得以让人流连。张秀荣作为老师,本可以不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只需要抓好学生成绩便已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但她却心甘情愿为一位昔日教过的学生拿出大半个月的工资买鞋,只是因为看见学生脚上仍是一双打满了补丁的鞋子。此后,受到这种帮助的陈志德,他将这份来自老师的恩情放在心里,丝毫不敢忘记。

毕业之后,事业有成的陈志德仍然记得师恩,正如当时张秀荣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那般,他也时常关注着老师的近况。得知老师的生活仍然和几十年前没有差别的陈志德,便想用自己的能力去为老师做一些改变。就这样,陈志德购买了一套房子,并当面将房产证等物件交给了自己的老师。

结语

1981年,内蒙古老师不忍学生穿着打满补丁的鞋,拿出大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双鞋赠送;26年后,被赠送鞋子的学生不忍看见老师仍然生活清贫,事业有成的他买了一套房赠送。这并非小说剧情,也并非电视剧剧情,正是发生在内蒙古的温情故事,来自张秀荣和陈志德。我们都背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都背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很少人真正地将其贯彻。张秀荣不问回报,只顾着自己默默付出;陈志德记着老师的付出,只顾着默默回报,师恩难忘。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