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上海市的市花】市花从棉花到白玉兰,代表了上海城市精神的与时俱进

1983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将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鼠安、白玉兰等作为候选市话,同年在人民公园、中山公园、复兴公园、杨浦公园等11个公园设立了分店,要求市民投票。

据悉,市政府最终收得10万多张票,其中以白玉兰票数最多,桃花居次。1986年经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冬去春来,清明节前,白玉兰便早早地在上海繁花盛开,而且白玉兰花大而洁白,开放时朵朵向上。选择白玉兰作为上海市花,象征着上海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勇当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城市精神。

白玉兰成为市花后,上海本地最重要的奖项、文化单位或大学均以白玉兰命名或者获得设计灵感,一方面是对白玉兰所展现出来永远向上的精神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对上海城市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例如上海电视台台标为白玉兰造型, 上海大学校徽也以白玉兰为基本因素进行设计,国内电视剧三大奖项之一上海电视节的奖项名为“白玉兰奖”, 上海建筑工程的最高质量奖叫“白玉兰奖”, 而且上海戏剧界也有一个“白玉兰戏剧奖”等等。

但在此之前,老上海也有属于自己的城市市花---棉花。棉花虽不如玫瑰那般浪漫,也没有牡丹那般名贵。但是,却与上海这座商业化城市渊源颇深。早在明代时期,棉花便是上海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享有“松郡之布,衣被天下”的美誉。从宋元到明清,棉纺织业和航运业一直是上海的两大经济支柱,上海不仅是因港成市,更是因棉兴市。1929年4月,新成立不到两年的上海特别市,在报刊上公开评选市花,棉花名列第一,当选上海市花。虽然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棉纺织产业风光大不如前,但是棉花作为上海城市发展历史当中重要的记忆符号,却永远留在了上海市民的心中。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