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路已经过去了,重阳即将到来。
百花凋谢,天地之间的色彩逐渐褪去,
这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真应了那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深秋的肃杀与寂寥,
被缤纷的菊一扫而空。
菊的出现,
为暗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鲜亮,
也让我们的情感有所寄托。
图 | 故宫博物院
01
菊,君子之花
《东京梦华录》有记载: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
一簇簇菊花在秋风中次第开放,
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随着西风吹来淡淡幽香。
秋菊除了观赏,
还能做成各种食物,
尤以泡茶、酿酒为主。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
以菊代茶的习惯自古有之。
历经凄风冷雨后的菊花,
酿出的酒则更为甘甜。
重阳佳节,约上三两好友,
来一杯菊花茶、饮一壶菊花酒,
闲话家常里将困顿愁苦,
随着花香茶香酒香一饮而尽。
在萧瑟清冷的秋日,
享受俗世生活的惬意时光。
秋菊热烈却不放肆,
从不与群芳斗艳,
正因为它的高风亮节,
自古便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屈原早在《离骚》中写道:
“朝饮木兰之堕露兮,餐饮秋菊之落英。”
歌颂了菊花高洁的品格。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勾勒出一幅恬静闲适的田园风光,
有菊,自由旷达,超然物外。
图 | 故宫博物院
唐宋的诗人们更是不吝笔墨,
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赞美菊花凌风傲霜的傲然身姿;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最欣赏菊花与世无争的风骨;
更有陆游的“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
敬畏它不畏严寒的孤傲。
菊的芳香与秉性,
早就融进中华文化的骨子里,
它不与百花为伍,
迎霜绽放,不随波逐流,
是隐士,也是君子。
02
菊之美,先在其色
菊花之美,美在其颜色。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白菊似雪、红菊如火,
深浅不一的紫菊充满神秘感。
最美当属开遍山野的黄菊,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如此美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菊花里温润娇艳的黄色调,
是最适合亚洲人的色彩,
中国人的气质内敛、沉稳,
菊花的黄更具华丽感,
清亮中透露着与世无争的感觉。
菊黄色既不失秋日的温暖,
又散发着春天的活力。
搭配清浅的粉色、蓝色,
柔嫩、清新、明媚;
与驼色、棕色等中性色组合,
增添成熟、稳重的气质。
菊花花色里有一种叫月下白,
“一名玉兔华,花青白色,如月下观之”,
如同漆黑夜晚里皎洁的白月光,
说是白色,其实更接近浅蓝。
一袭月白穿在身,
柔婉、素净、雅致,
仿佛将诗意也披在了身上。
裁段月光做衣,再配上素白色,
柔化了萧瑟的风,温暖了深秋的冷。
菊花的颜色绝不止黄白两色,
浅紫、淡粉、暗红,
将它们穿到身上,
营造出温暖的氛围感,
用色彩诠释了中式时尚美学。
03
菊之美,更在风骨
菊之美,
浓淡相宜,动人心魄。
美在其形与色,
更美在气节和风骨。
深秋盛放的菊花,
澹然、宁静、孤傲,
有着独属中国人的时尚。
· 素雅之美
作为傲霜之花的秋菊,
不似牡丹那般雍容华贵,
也没有芍药的艳丽,
更不像兰花那么名贵,
却有一种典雅大气的魅力,
彰显着低调却无法忽视的美。
菊之素雅体现在着装上,
定是得体、端庄、恭谦的。
浅淡的色、柔软的布、合体的形,
简单却有质感,沉静淡雅,
呈现出一种含蓄内秀的气质。
· 隐逸之姿
周敦颐有言:
“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花最被人称道的品格,
当属其隐逸之姿了。
将身形隐在廓形之中,
不再把自己塞进紧身衣服里,
穿着宽松舒适,不受潮流左右。
从飘逸的衣摆到恬淡的内心,
于复杂中保持简单,
在世俗里穿出自己的气质。
· 隽秀之风
女性的美从来不止温柔,
亦能像菊一般英风亮节、孤标傲世,
不与俗流为伍。
即使身着华美绚丽的服饰,
也可以保持风骨隽秀。
在五彩的颜色中多一点留白,
干净利落、含蓄婉约,
突显出衣服华贵的质地,
毫不张扬却留下动人旋律,
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唯有菊花,可以描绘,
秋天里的万种风情。
高尚、坚强、恬淡、潇洒,
更是藏在时尚里的东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