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当然要认真地走它漫长的过程,但月季也没有辜负园丁。
北方的大街上,除了下雪,月季一年到头开着,深红、浅粉、明黄,热热闹闹。有院子的人家,也往往种上那么几簇,花开花落,季节就暗暗打发了。南方却很少种那么多月季,或许是可以选择的植物太多了吧。多见的倒是藤本,整株拗成拱门状,装点着中产阶层的趣味。
那年夏天,在花卉市场晃,看到一棵很茁壮的月季。卖花人说这株月季他养了几年,花大如碗,还说这其实不是月季,是玫瑰。我虽然辨不清月季的种类,但对月季与玫瑰的关系还是知道一些,也不去更正他,就请他挖出来,带了回去。
月季很快就开了花,果然不假,花比拳头还大,其香馥郁。
比起其他的花,月季还是较好蒔弄,喜光,大肥大水,但易生黄斑病、白粉病,有了病叶,便迅速蔓延。我最多的时候,养了三十株月季,一旦染病,大有“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之感。解决之道也简单,晴日喷药,一喷再喷。
做园林的老王来,一眼见到那株“本来是玫瑰”的月季,皱起了眉头。他讲,这种有刺的东西,不好放在门前,荆棘招小人。世间小人随处有,非关花木,但月季也确几次挂到衣服,也就任他几铁锹下去,移到屋后,由亚热带而北温带矣。
这株月季从此花容黯淡,病恹恹。另外三十株,数年下来,死伤泰半。余下的,一一掘起上盆,修叶剪枝,居然绽放不歇。
我的记忆中,曾有几次为此花惊艳。在西北,喀什著名的香妃墓,庭院中遍植月季,虽不甚香,却平添了浪漫。上海的辰山植物园,月季一畦一畦,并有若干树状者,这种稼接的月季,身材颀长,又具美艳,仿佛雌雄同体。
余少年时,常居外祖母处,三间青砖瓦房,庭院纤尘不染,窗下一丛月季,风姿绰约。我常有疑问,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月季?盖其不娇气、花色繁且花期长耶?
李笠翁名月季为“断续花”,释之曰:“花之断而能续,续而复能断者,只有此种。”但这四季开放的花,古来却不大为骚人墨客待见,咏月季的诗词,不只数量上大大少于梅、兰、菊、牡丹,成绩也远逊。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比之文字,绘画将月季作为描摹对象的倒不少。有一年在朱家角古镇上闲晃,见到一个没了盖子的四系粥罐,上绘月季黄雀,颇为传神,并题道:“闰月更添一番新”。脑子不转一下,还想不明白意思,原来是画家在赞美月季开花不偷懒,园丁因为闰月,又多享受了花期。可谓妙语。后又见吴昌硕题月季图云:“今年逢闰月,开了十三回”,就咏月季而言,我觉得比唐宋诗人境界高出许多。
这个罐子如今就在我的案头,作水盂用。但那一株最大的月季,始终如黛玉般,没有起色。“花柳自无私”,问题在园丁身上。
却说月季与玫瑰的关系,那可真是一笔糊涂账,要植物学家才说得清。简言之,它们都是蔷薇科的,甚至都称Rose,中国古代的月季,是个模糊的甚至有些杂乱的文化概念,并非严谨的植物学概念,或许不一定就是今天的月季。我们今天栽种的,称为现代月季,还是我们自己的古老月季西传欧洲之后所形成。船长、牧师、植物学家把这个东方的奇葩带回自己的国度。据考证,大约在十八世纪,月季完成了与玫瑰的结合,成为今天月季花的祖先。
这是让我们颇感欣慰的一个故事。如此说来,我们很难与苏东坡、杨万里们见到同样的月季,文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