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简称“陕西”或“天津”,省会古都西安。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此基础上,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下辖10个设区市,含30个市辖区、72个县、5个县级市。其中,就咸阳市来说,人口超400万,为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嵩山亘北。
关于咸阳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古代有: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为“阳”,咸阳位于九曲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在历史上,秦国曾在此定都,至于秦始皇嬴政建立的秦朝,同样以咸阳作为都城。
首先,咸阳市隶属于陕西省。在地理位置上,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中部,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9′至35°34′之间,东与铜川市、渭南市为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同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毗连,南接西安市,南北长149.4千米,东西宽139.7千米。
就咸阳市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秦国的疆域,称渭阳。战国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都城经九次迁徙后,从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定都咸阳。自此之后,到秦朝建立时,依然以咸阳作为都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设立内史,下辖关中各县。
秦朝末年,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三国,是为''三秦''的由来。西汉建立后,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
汉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
在三国时期,该地区分属扶风、冯翊、新平诸郡。到西晋,咸阳境内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东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过灵武县、石安县、咸阳郡等建制。
北周末年,境内有分属3州辖下的咸阳、扶风、新平、云阳、冯翊、平凉数郡的十余个县。隋朝末年,境内有京兆郡的始平、武功、醴泉、上宜、三原、泾阳、云阳7县,北地郡的新平、三水2县。
唐朝建立后,在关中设京畿道,改豳州为州,至唐末,境内有京畿道京兆府的咸阳、三原、泾阳、醴泉、云阳、兴平、武功、好U、奉天9县,邠州及所辖的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
北宋建立后,设立淳化县,撤销乾州。北宋末年,今咸阳市一带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滦州及所辖新平、宜禄、三水、淳化4县,醴州及所辖奉天、武功、醴泉、永寿、好畤5县。
元朝时期,设立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该地区有奉元路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醴泉、武功、永寿3县,滦州及所辖新平、淳化2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该地区有西安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三原、醴泉5县,乾州及所辖武功、永寿2县,沌州及所辖淳化、三水、长武3县。
最后,清朝取代明朝后,除将乾州、槎州改省直隶州外,仍延明旧制。
到了1913年,咸阳归关中道管辖。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咸阳市辖秦都、杨陵2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县。
如今,咸阳市辖3区9县、代管2个县级市:秦都区、杨陵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兴平市、彬州市。截至2018年底,地级咸阳市总面积达9543.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3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