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到了,小满是表现农耕现象学的节气之一,《小满子》里满是这个小东西。
"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祖宗设定的24节气,都是古代人民从生产、生活等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而它们的取名,也十分讲究,分为以下三大类:
1:反映四季变化:有8个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即四立,二分二至);
2:反映天气变化:有12个节气,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3:反映农事物候现象:有4个节气,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小满”意指:麦类等有壳的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小小有满,但又没有完全充盈、饱满。从某种程度上说,进入小满,也就拉开了农民们一年中又一个繁忙的季节的序幕,油菜籽、大蒜即将收获,田地里的农作物,要进行喷灌、治虫害、施肥、防旱排涝等各种忙活,正是所谓的夏收、夏种、夏管……顶着日头在田里辛苦劳作的身影是初夏时节最美的风景。
在农忙的小满节气,必少不了一些传统风俗,让我们一起来看:
一、 回娘家
俗话说:“麦稍黄,女看娘”,在北方一些地区,到了小满时节,小麦长势渐旺,在麦稍有些变黄时,出嫁的姑娘就会带些自己养的鸡鸭鱼、或者买好礼物回娘家,看望娘家人,一方面让父母吃点滋补营养的好吃的来保养自己的身体,以便应付繁忙的夏粮收割;另一方面也看看家里的庄稼生长情况,提前帮家里人做些麦子收割等的安排准备工作等等,心里也踏实放心。女儿永远是娘的贴心小棉袄,在此时回娘家也是儿女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烤麦子
这也是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小满时节,农民们到地里看完麦子的长势后,总会摘些半青半黄的麦穗,放在火上烤熟后,再用手搓掉麦芒和麦皮来吃,也称为“吃青粮食”。这种烤熟的新鲜麦子有一股独特的焦香味,麦粒嚼在嘴中既鲜嫩多汁、又Q弹有韧劲。烤麦子不仅吃起来美味,而且也寓意着农民对丰收的美好愿望。如今,吃烤麦子已经成了许多人童年的珍贵回忆。
三、祭蚕神
在南方一些地区,养蚕非常盛行,能够穿上蚕丝做成的衣服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养蚕也非易事,气温、湿度,以及桑叶的冷、热、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因为蚕难养,所以古代把蚕视作“天物”。
据说小满节气是蚕神的诞辰,在这一天,人们会到蚕娘庙或者蚕神庙去祭奠蚕神,以祈求得到蚕神的保佑、养蚕能有个好收成。
四、抢水、祭车神
以前的农田灌溉,水车是少不了的,到小满时节,农作物都到了关键的生长成熟期,一定不能缺水。因此,在小满这天,人们会将猪肉、鱼肉等吃食、以及香烛等置于车前,用来祭拜车神 ,祈求风调雨顺,获得丰收。“抢水”则表明了人们对水利排灌的重视,人们将许多水车一起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在南方一些地区,有着俗语:“小满动三车”,这三车分别是丝车、田车、油车,即春蚕结茧取蚕丝的丝车,稻田里用的踏水车,收割菜籽的榨油车。为了祈求丰收,在小满这天,人们会将这三种车聚集在一起来祭拜。
五、举办夏忙会
农忙之际,一定少不了各种农业工具。如果家里的农具用旧了、想换新的,或者想购置新的农具,夏忙会可帮了大忙了。有些地方举办夏忙会一般会在3至5天之内,农民们可以到集市上购买各种所需的农业生产工具,叉镰扫把草帽、还包括一些家禽畜、粮食等等。当然了,在一些地区,还会有唱戏、歌舞等表演环节,锣鼓齐鸣,欢快又喜庆。
同小满节气一样,以上5个风俗也与农事息息相关,正如清代苏州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道:“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这些农耕风俗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不过,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的总结永远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
除此之外,“小满”也代表着一种人生态度,古语说“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天道忌满,人道忌全”。而小满,既代表着人们对五谷丰登丰收在望的祈盼,也表达着小满即安、知足常乐、适可而止的生活态度,以及不张扬、做事要留有余地、物极必反的道理。小有所得的快乐,沉静却不喧哗,小幸福的汇聚便是人生稳稳的幸福。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