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井田制的特点】是治国还是治人?闲谈孟子“井田制”里的一语双关

孔子之后,儒家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物,其中孟子的名气相对较大,但孟子本身也非常尊敬孔子,甚至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周瑜宣传他的思想。

孟子的诸多思想中,除了性善论十分响亮以外,他对王道与霸道的区分,在后世亦是十分有名。

孟子为了让其“王道”思想更加饱满,他给“王道”加了些“羽翼”。孟子认为,王道之效果体现在一个君主仁爱百姓的政策,而这个政策指向的结果,就在于百姓安定的生活。那么反推之,要想施行王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百姓的生活问题。

在孟子所处的年代,百姓维系生活的命脉,大抵就在于脚下的土地了,有了土地,就能耕作生产粮食,那么生活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于是,土地的分配问题,成为解决百姓生活问题的关键。怎么分配土地呢?孟子继而提出了“井田制”。

其实“井田制”并不复杂,而且这个“井”字用得十分生动。所谓的“井田制”,就是九百亩土地,按照“井”的形状排列,大家看这个“井”字,如果用一个方形把“井”字围起来,那么就可以分为九个小方块,每个小方块为一百亩田地。中间的那块田地是官府的,其他八块面积为一百亩田地分别属于八户农民。而中间的公田由八户农民一齐耕种,公田的收获即为赋税。

我们不难看出,孟子的“井田制”其实还是比较粗糙的。就拿共同耕种公田来说,因为公田之收获都属于官府,而且由其它八户共同耕种,从这一点来看,这八户农民间的合作关系很有可能就不和谐。

毕竟并非所有人都属孟子思想中能够做到“舍利取义”之君子的,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没有利害关系的牵制,“无私奉献”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也就是说,大家一起耕种公田,无论公田收获多少,都要上缴,那么很有可能就有人犯懒、耍小聪明,轮到自己耕种的时候就不好好干活。如果乐观一点来分析这个问题,那么相对较轻的后果就是官府因收成不好蒙受损失,如果严重了,很有可能官府颗粒无收,八户农户之和谐关系就此出现崩盘。

但是,孟子毕竟不是制定土地分配方案问题这方面的专家,他提出“井田制”之“粗糙”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也正是因为孟子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提出“井田制”的原因肯定不是仅仅为了提出制度而去制定制度这么简单。若细细思量,再结合孟子的性格特点,我们会发出“井田制”中,也包含了孟子深远的哲学思考。

为何这么说,我们可以基于孟子所处年代来分析分析。当时的社会之纠纷表现在土地上,而纠纷之原因有许多时候就是因为“边界”不明。因为“边界”不明,于是谁也说不清楚自己土地的范围到底在哪里,双方不退让的时候,贵族便可以凭借实力去“霸占”百姓的良田;而土地纠纷如果出现在势均力敌的两人间,就会激发冲突。这种冲突要是上升到诸侯国间,就会引发战争。

其实,孟子之“井田制”大抵就是为了表明其“正经界”的思想。聪明如孟子,又周游列国看尽世间沉浮,尽管孟子主张性善论,但是孟子亦说后天之欲望会蒙蔽人的善端,让人无限接近于“禽兽”,孟子能不深谙人心?他能不知道“井田制”的问题?有些时候,许多聪明人提出一个“粗糙”的观点,不是他不知道观点粗糙,也不是聪明人糊涂了,而是他并未旨在去施行这个的观点,只是借着这个观点来指出一些现实问题罢了。

就如孟子的井田制,这个“井”字的笔划,就代表着田地边界的界定,孟子这哪里是在讲分土地的法子,孟子这是在借分土地的法子强调“边界一定要明确”,否者就会出现争端。孟子很高明,想的也十分深远,值得大家细细体会。


参考资料:中国哲学概论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