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三公九卿制】中国封建帝王加强集权的开始——三公九卿制

三公口径制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政府施政机构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中央管理三级制。

战国时期,形成了三公九卿的辅政制度,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正式确立了三公九卿制。

“三公”与“九卿”之名古已有之,并非秦朝独创,它们所指的内容也有非常大的变化。

三公在秦及西汉时,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改称司马、司徒和司空。

丞相(后也称宰相)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大臣,后发展为以其为核心的宰辅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丞相(或宰相)长期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中国皇权制度的重要辅政大臣,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如管仲、苏秦、曹操、诸葛亮等都曾官居此位,直到明朝时才被取消;太尉是辅助皇帝执掌军权的大臣;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和协助丞相管理政务的大臣。

九卿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其职责分别如下:奉常(汉时改为太常)负责掌管宗庙礼仪,下设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医等;郎中令(汉初改为光禄卿)负责掌管皇帝旨意的传达与周围皇宫安全的事宜;卫尉(汉时改为中大夫令)负责掌管宫门守卫;太仆负责掌管宫廷的车马仪仗,是皇帝的仆从长官;廷尉(汉时曾改名为大理,后复称廷尉)负责掌管刑罚司法,为最高司法长官;典客(汉初改名为大行令,后改称大鸿胪)掌管秦王朝统治下的少数民族交往及礼宾接待;宗正(西汉改为宗伯,东汉复称宗正)负责掌管皇帝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汉时改为大农令、大司农)负责掌管各物税收与国家财政;少府负责掌管山海、池泽的税收和皇室财产、宫廷用物及涉及皇帝生活的宫禁事务等。

三公九卿制的制定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虽然三公分管着行政、监察与军事大权,其中丞相的权力非常大,但在皇帝面前,三公也只能无条件地服从,任何事情的最终裁决权还要归属于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在不同领域的代言人罢了。三公之间相互掣肘、限制,一定程度上更凸显了皇权,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总而言之,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为了限制相权而设的制度,是君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也是秦始皇“家天下”思想的产物,他希望通过削弱臣下对自己权威的威胁,使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劳永逸地传承给子孙万代。事实表明,秦始皇的美梦并未实现。尽管如此,三公九卿制对秦汉时期乃至中国后世社会的推动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