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申遗失败 入奥失败:中国武术缘何不被世界认可?

首先要认识到武术的本质,才能提到能否进入奥运会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能不能”的问题,才有资格正式提出申请。当然批不批就是奥组委的问题了,我相信即使阿里巴巴成为了奥组委最大的投资人,但是就武术入奥的问题也绝不是马云说了算。

那么显然,武术的本质是什么?是我们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先讲一个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从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后,每年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向世界(其实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输送着自己的文化,最热闹的当属亚洲。这不仅反映了亚洲文化积淀的好、保存的好、传承的好,也说明了另一个隐性问题:亚洲相对世界其他的地区更加稳定。

而地处亚洲的中国,更是文化输出的大国。有资料显示,从开始参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中国的河南焦作就一直代表陈家沟,每年必去申请一次“太极拳”。但是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儿。因为焦作的申遗之路可以说是“每年必败,屡败屡战。”

因此,我可以预言今年或明年他们还会去送,同时我也预言他们还会被拒绝。

几年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一次拒绝了太极拳申遗的回复书上,写了一句重要的话:原理不清。对这句话的理解虽然见仁见智,但是从叫做屡屡被拒的结果来看,显然申报人没弄清楚联合国的意思!参加过高考的都知道,审题不清,肯定是“零蛋”!

先不聊焦作的问题,先说说原理是什么吧?

人们总说中华文明几千年,中国战争史也是几千年,中华武术史也是几千年。为什么就进不了奥运会?连个申遗都搞不成?理论上讲这结果不应该,但现实就是如此。

别看中国武术队一出国表演,老外叫好。好莱坞电影里也是有着越来越多耍功夫的中国人,甚至老外都集体学功夫。包括我们自己经常黑的李小龙,人家老外反倒很认可。这一切都是事实,但“原理不清”人家就是不给你过。

这是文化问题,更是技术问题!

文化怎么讲?

奥林匹克源自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为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决定每四年举行一次运动会。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第一届古代奥运会。

而奥林匹克哲学就是广为所知的“更快,更高,更强。”这其实就是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最大的冲突点,可以称之为东西方文化矛盾。有矛盾不是问题,因为“当我们以哲学的视角来审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历史过程时,不难发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是人类借助于体育来消除技术异化现象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人类面对技术异化时采取的一种积极态度。”

什么叫“技术异化”。简单讲,在竞技的过程中,当一个穿着钉子跑鞋的运动员和一个光着脚的山里人,在一个起跑线上比赛时,光脚的必然被淘汰。那么为了不被淘汰,下一次这个山里人也得弄一双钉子鞋来。鞋不一样就叫“异化”,追求一样就叫“规则”。在奥林匹克中所有规则的底层都是为了公平,除了装备公平,还有运动技术的公平。因此又了级别,体重,年龄,性别的划分。

请大家注意,当“更快更高更强”成为所有人的共识时,级别的划分越来越细,趋于人们共识的公平时,运动员之间竞争的永远只是毫厘的胜负。以跑步为例:刘翔拿冠军的时候,那最后一名和他相差也不过只有零点几秒。

武术是基于中国几千的文化而来,东方哲学是奠定文化的基础。中国的哲学在对抗问题上早有定论。它绝不是更快、更高、更强的毫厘之争。

而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以少胜多。

我相信今天有很多人不屑于这些理念,认为绝对速度、绝对力量是竞技的本质。没错,对于不接触项目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谈的是直接接触的对抗项目。基于对抗项目的原因,我认为速度、力量、甚至包括质量都是个相对的关系。

打个比方,速度快的运动员一般都会发挥这个优势,但当他进攻时由于要解决距离问题,必须对力量做出牺牲。而他的对手恰恰可以以逸待劳,调动全力做好防守,或者打一个防守反击。

这也是兵法中的“以逸待劳”。中国哲学是整体观,技术细节有,甚至事无巨细。但是基础是整体。

再比如,乒乓球运动。中国的整体水平世界领先,但其实并不是所有运动员都是世界冠军,尤其是在打团体赛的时候,这种整体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有人诟病其中的让球,但是谁又能说为了整体的成绩,这不是最优的选择呢?

其实中国武术的问题很多,有了哲学系统作支撑,是不是技术上就解决了呢?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太极拳申遗屡屡失败就是一例。进不了奥运更是这个问题。绝不是把套路表演弄好,或者把散打再改一改。

我要说:太极拳申遗失败是原理问题,武术进不了奥运会还是原理问题。

但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了人的身上!

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加关注,更多优质内容供您阅读!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