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是用于庆典的,是为了纪念。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更是最好的清醒剂。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了解民俗,在粽叶飘香里,在雄黄酒龙烈里,我们需要和孩子们说说屈原的故事,说说他那不屈的灵魂和高洁的诗歌。
(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满腔报国情却无处可施,被顷襄王放逐后,他悲痛欲绝,披散着头发沿着江边,边走边吟唱,唱出内心的悲愤,也唱出对家国的无限愁丝。
屈原说:“全世界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了。”
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麽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麽不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麽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
说完抱着石头跳入汨罗江,那是怎样的绝望,又是怎样的悲愤能够让他毅然决然的抱石跳江。
一句“众人皆醉我独醒”道出了屈原内心的愤懑,也表现出了他那高洁不被世俗所染的不屈灵魂。屈原走了不仅仅留下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更留下了他那高洁的灵魂,激荡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心。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称赞屈原“屈平辞赋悬日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这是屈原经典名句。意思就是说在追求真理的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屈原的精神是热爱祖国的精神。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屈原的精神是坚持真理的精神。从政期间,屈原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表达了坚持真理的的无私无畏。流浪后,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同时,在流放期间他还写就了《天问一书》连向苍天提出172个问题,再次表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屈原的精神是宁死不屈的精神。任职期间,屈原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即使流浪以后,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屈原故事是悲惨的,但“屈原精神”永远是伟大的。焕发刚正不阿的正气,焕发求索创新的壮志。
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也是一种力量。父母朋友们,节日里越过吃喝,让孩子们了解文化,更能催生民族文化自信,带来一种能量。这是平常日子里的教育难以达到的特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