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人】古诗文名句详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界上有伯乐,然后是千里马

名门的诞生

世界上有伯乐1,然后是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2辱于奴隶人之手,骈3死于槽枥4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唐·韩愈《杂说四》

完全读懂名句

1.伯乐:人名,姓孙名阳,字伯乐,春秋时代秦穆公时期人,以擅长相马闻名。2.只:仅。3.骈:两马并驾一车称为骈,这里指一起之意。4.槽枥:这里指养马的地方。

世上有伯乐这种善于相马的人,然后才会出现千里马。千里马时常有,可是像伯乐这种人却不是常常有。所以虽然有一匹名马,却只能屈辱地被奴隶饲养,和一般的马一起死在马房里面,就不会被称为千里马。

文章背景小常识

德宗贞元十一年,韩愈28岁时曾经三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提拔晋用,却没想到这三封信如同石沉大海,他只好离开京城。有人推测,韩愈就在这个时候写了这篇文章,以示感慨之意。怀才不遇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哀,韩愈在文中用千里马比喻人才,用伯乐比喻为能够识得人才、拔擢人才的人,简洁有力地说明识别人才的人最难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这种写作手法分明是“托物寓意”,他其实在扼腕唐朝没有伯乐。因为如果没有识得人才的人存在,那么有才能的人如何出现呢?韩愈又在《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中说:“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冀北就是现今的河北省,是古时候出产良马的地区,伯乐一经过那里,那里的良马就被搜罗一空。因为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被伯乐发现,也只是槽枥间的一般马匹,无法脱颖而出。

所谓“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韩愈被千里马的故事所深深影响着。事实上,韩愈在几处文章之中,都有提及宰相是为皇帝、朝廷捡选人才的人;换句话说,这些宰相们应该具备伯乐之资、当行伯乐之道,但韩愈发现事与愿违。后来韩愈为了脱离这种远离政治核心的窘境,为了另辟没有伯乐的蹊径,他开始四处请托,希望有人代他转达出仕为官的心愿。本文或多或少抒发了他自己怀才不遇的落寞情感,令人也替他深感委屈。

名句的故事

《韩昌黎集》有四篇《杂说》,最为人传颂的就是第四篇,又被称为《马说》。这篇文章有两个有关系的典故,都是来自春秋时代,一个是以伯乐为主角,另一个是以九方皋为主角。

“伯乐”是一个天上星宿的名字,专管天马,而相传春秋秦穆公时有一个人叫做孙阳,因为很会相马的缘故,所以大家都叫他伯乐。一次,千里马被当做一般的马匹去拖拉盐车,一路上汗流浃背、非常辛苦,结果中途遇到伯乐。伯乐下车伏着千里马哭泣,千里马则是仰天鸣叫,叫声直冲云霄,因为它很高兴遇到伯乐。这是成语“骥伏盐车”的由来,用来比喻一个人的才华被埋没或受到抑制,或指人才的处境困厄。

另一个故事是,秦穆公希望伯乐引荐另一个会寻找千里马的人,伯乐便推荐九方皋。九方皋为秦穆公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他告诉秦穆公找到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于是秦穆公向伯乐抱怨:“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伯乐告诉秦穆公,九方皋看到的是马真正具备的精神和机能,而不是它外在的皮毛,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这也正是九方皋超越他之处。等到把那匹马牵回来时,大家才相信,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千里马。九方皋也就被后世比喻为善于发掘良材的人。

历久弥新说名句

《吕氏春秋》里面有一句话:“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意思说,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支宝剑,不如得到一个欧冶;得到千里城池,不如得到一位圣人。这句话把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世上人才到处都有,只是识才的人很难遇到。万一遇到一个会“指鹿为马”的赵高,想必连马都变成野鹿!

有趣的是,韩愈虽然知道伯乐不常有,可是他却忘记告诉大家,如何找出伯乐呢?千里马难找,伯乐也是一样呀!倒是有一篇现代短文,可以让我们跳脱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辅成关系,这篇文章的名称是《做一个不依靠伯乐的千里马》。该文作者很有智能地说:“千里马就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也照样是千里马。尽管有了伯乐的发现和赏识让我们能够走快捷方式,但谁让那些大伯乐们‘太忙’,而我们又寻不到大伯乐呢?因此我想,还是让我们做一个不依靠伯乐的千里马好了。”

不论是伯乐或九方皋,每一个纵横职场上的人都希望遇到赏赐自己的人,而得以发挥专才、抒发志向。且让我们期许自己是一匹值得被挖掘的千里马,也让我们成为拔擢千里马的伯乐。祝福每一匹千里马都能遇到伯乐,也祝福遇不到伯乐的千里马能自始至终坚持做一匹千里马。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