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三苏是谁】四川西充县发现“三苏”一支后裔

在发现的清代匾额上鲜明地刻着“眉山一”字样。“MAC”字大部分都不见了,但碑文完好无损。

钟欣 摄

中新网成都2月25日电 (记者 刘忠俊)日前,四川西充县鸣龙镇“苏氏宗祠”修缮工程竣工,根据重修的苏氏《族谱》发现,当地苏姓是“唐宋八大家”中“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其中苏轼,即苏东坡)一支后裔的集中族居地。

据了解,苏氏宗祠位于西充县鸣龙镇宫子山村,该祠房屋脊梁上有“大清光绪六年庚辰”文字记载,表明该宗祠建成于清光绪6年(1880年)。祠堂呈三合院结构形式,保存有堂屋一间和左右耳房、左右偏房、左右侧房各一间共七间房屋;其所属清代铭匾幸存,匾正面为“眉山一脈”四个大字,“脈”字虽已大部丢失但铭文完整。其记载“我祖三苏,昔居成都眉州,自宋由元及明,迁居川北白马铺鹁鹄嘴李桑坝;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卜居於西乡万张沟,至今传十一世矣,而合族建祠于兹。恐代远年湮,数典忘祖,特竖匾额,以溯其本源云”。

堂屋房梁上的文字记载。 钟欣 摄

鸣龙苏氏后裔、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苏克和介绍,该祠修缮前,堂屋外有镂空雕垂花柱装饰和房梁上有“总领·文生·苏以霖,督工·长秀、长庚、如全、绍富、长庆、长兴、大发、国佐、泽远、星荣、毓政、毓芮、全盈、全盛、荣华、全易、泽林、凤仪、毓连、长福、星富,文生·秉钧偕姪玉森·沐手敬书”文字,记载内容显示其为苏氏家族祠堂。2017年6月,在对祠堂进行修缮过程中还发现堂屋内脊梁有“大清光绪六年庚辰孟冬月廿九日榖旦四房共建宗祠世代荣顯科第緜長者矣謹題”和托梁上存有家族分为四房共计166人的姓名、族人分居地和迁居地等文字记载,从而更加确定该建筑是苏氏家族祠堂的地位。

老宅房梁题字。 钟欣 摄

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舒大刚,对祠堂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鉴别后认为,西充发现的苏氏祠堂牌匾与“三苏”故里眉山市发掘文物《苏符行状》中记载苏轼嫡孙苏符晚年归蜀,形成了历史连贯并提供了佐证。“从牌匾记录来看,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就有苏氏族人定居并迁徙他乡。苏符后裔所题写的祖籍牌匾表明,当地苏姓为苏轼后裔的真实性极高。”舒大刚表示,对这块清代牌匾分析,其题写内容为自书传世体例,基本可判定非旁人所立。

老宅二房题字。 钟欣 摄

原西充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何凡认为,苏氏宗祠毁损严重但牌匾保存较好,上面记载有苏轼后裔迁居当地的历史,是“三苏”后裔自南宋即已迁居于此很好的历史实物佐证。舒大刚认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子闻名天下,成为不少历史学家长期研究的对象,上述发现使历史学界关于“三苏”四川无后人的争议得以定论,为进一步证实“三苏”后裔归蜀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文献资料。

“三苏”在四川眉山市保留有“三苏祠”,后建立了“三苏祠博物馆”。2018年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苏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2000年7月,法国《世界报》评选出12位近1000年东西方人物,称作“千年的12位英雄”。其中,苏东坡是亚洲人惟一入选者。

西充鸣龙镇苏氏宗祠修缮竣工揭匾仪式现场。 钟欣 摄

苏克和表示,为传承“三苏”家族历史文化,鸣龙镇苏氏家族开展了宗族祠堂维修工作,民间自筹18万余元将残破不堪的古苏氏祠堂主体按“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初步修缮,对发现的房梁文字原样保留,祠堂内按古法恢复了布局、摆设、陈列和祭祀场所,悬挂了相关牌匾、完善了“家规家训”等,以缅怀先祖、敦亲睦族、倡导孝道文化、激励后人“弘扬祖志。(完)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