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的由来

韩食节是夏历同志后的105天,每年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寒食节这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千秋、蹴菊、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了两千余年,被称为中国节日的第一祭祀日。寒食节是中华民族唯一以饮食文化习俗来命名的节日。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渐渐融入清明节之中,清明节也就成为我们现代人的一个扫墓、踏青的传统节日。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溪齐继承王位,设计逼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避祸害,只好带着一班亲信臣子流亡出走。重耳在流亡途中受尽屈辱,历尽甘辛,追随他的一部分臣子纷纷离他而去,各奔前程,最后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留了下来。重耳在流亡途中因过于饥饿而晕倒,其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割下腿上的肉,用火烤熟让饿晕过去的重耳充饥。重耳在得知介子推的忠心之后,大受感动,对介子推说:“他日重得天下,必不负你”。

重耳在历尽千辛万苦,流亡十九年之后重新回到晋国成为国君。这就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在执掌朝政之后,大赏那些对他忠心耿耿、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对介子推的封赏,于是有人便在宫门外挂了封信,信中写道:“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走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野中”。晋文公见此书信,猛然回忆起介子推割肉救主的事情来,心中觉得愧悔,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上朝接受封赏。介子推因为不愿入朝为官,便一再推辞不受,晋文公只好亲自前去相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的住处时,只见介子推家的柴门紧锁。介子推因为不愿接受封赏,已经背着老母逃到绵山山里去。晋文公便让御林军上山搜索寻找。因搜寻不到介子推的踪迹,晋文公便听从一个臣子的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作为介子推下山之路。大火接连烧了三天三夜,终究没有看到介子推下山来。

大火息灭之后,晋文公带着随从到山上查看。在一棵大柳树下看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晋文公后悔得对天而叹“臣子宁死不愿听封,实枉为天下之首”。晋文公对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番之后,便下令安葬介子推和他母亲的遗体。在安葬介子推的遗体时发现他用背脊堵住一个柳树的洞口,里边藏了一片衣襟,衣襟上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将介子推母子分别葬于柳树之下,为纪念介子推,便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在山上为介子推修建祠堂,又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上下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寒食,以此来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介子推以一种壮烈的死来劝谏晋文公,不要忘了当日流亡时的艰难困苦,要做一个有道明君,施行仁政。他宁愿以这种壮烈的方式谏君,也不愿意接受君王的封赏而留在君王身边做一个时时刻刻进献忠言的谏臣。介子推明白,当日晋文公在落难外逃之时,介子推的割肉奉主的忠心之举,是让君王感恩的,而在君王功业成就,成为一朝君主时,他如果接受封赏留在君王身边,做一个忠言逆耳的谏臣,久必受君主的厌弃,有可能连他当日割肉奉君的忠肝义胆也一并被君王所抹杀。

介子推选择归隐山林,是希望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能得善终的结局。

晋文公只知道要报答介子推当日的忠心,却不晓得介子推淡薄名利的意愿,一再逼其出来受封,至此介子推唯有一死以明心迹。晋文公如果能够明了介子推不肯受封的心意,让其归隐山林,介子推也许可以和他的母亲终老山林,落个得以善终的结局。嗟呼,当日之割肉救主,后却为其自身忠心救主之恩所累而至壮烈而死,让人感叹造化之弄人也。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