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发现泗州」泗县乡野村镇里的历史遗迹

泗县乡村村镇历史遗迹

作者:卢瑞

杨家台遗址(草居镇)

杨家台位于县初居镇北约2.5公里的唐河南岸,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台得名于北宋时期,传说北宋名臣杨老令公杨业曾经于此点将出兵,北伐胡虏,后世名之曰杨家台。

杨家台高出地面10米,面积1200平方米,台上有庙宇,后改建为杨家台小学。杨家台周围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历史遗迹,杨家台遗址出土有陶片和鹿角等物品。


杨家台坐落在安徽省泗县草沟镇北2.5千米的唐河南岸,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杨家台是宋代名将杨业的点将台,故名杨家台,在宋、元时期,这里曾是古战场。

杨家台

◎霸王城项羽屯兵处(墩集镇)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继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各路英豪相继而起,楚霸王项羽分封天下诸侯。之后,经过四年楚汉战争,汉王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

项羽在楚汉战争后期,曾经率部到过今天泗县的墩集镇,并在此处驻兵筑城,即今天的泗县霸王城。霸王城位于泗县墩集镇霸王村,在县城东南10千米处。今天的霸王城依然残存距离地面2米高的断墙,城墙上长满了杂树和荒草。

2006年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走遍中国”摄制组对泗县霸王城做过专题报道。泗县霸王城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城位于泗县墩集镇霸王村,在县城东南10千米处,泗县霸王城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泗县人民政府拟在霸王城建设仿汉唐风格霸王城一座,楚汉争霸历史展示馆一座和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其它配套设施。

◎三教圣地蟠龙山(屏山镇)

蟠龙山即屏山镇的老山,位于泗县城东北10千米处。在古代,蟠龙山集儒释道文化于一体,被称作是“三教圣地”。

蟠龙山顶西侧的山石表面呈鳞甲状,犹如龙鳞,又由于其形状如同盘龙盘旋而上,其龙首出于山顶东北角,所以当地人称其为“蟠龙山”,又称“盘龙山”。

明清时期,山上建有玉皇阁,前后两进院落,有王母殿、灵官殿、弥陀殿和地藏王殿等建筑。在解放战争时期,蟠龙山上所有建筑都毁于战火。现在山顶仅留有前后大殿的遗迹。

2015年,泗县县委和人民政府为恢复蟠龙山的“三教圣地”文化景观,进行招商引资,目前景点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中。



建设中的蟠龙山旅游景区,街道正对的方向是蟠龙山主峰,主峰上面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三座大楼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中,其下是“泗县景石遗址文化公园”。

◎佛国遗珍瑞麟庵(山头镇)

瑞麟庵位于山头镇骆庙村北的潼河南岸,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瑞麟庵建于清代,共三间,瑞麟庵东西长12米,南北宽7米,砖木结构。庵内有“重修瑞麟庵纪念碑”一块,记载清朝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瑞麟庵重修的故事。


瑞麟庵位于山头镇骆庙村北的潼河南岸,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是泗县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之一。

瑞麟庵

◎卫国公邓顺兴墓(大路口乡)

邓顺兴是明朝开国功臣宁河王邓愈的父亲,元末明初邓顺兴追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兵,讨伐蒙元,后战死于临濠,死后被追封为卫国公。


卫国公邓顺兴墓,位于泗县大路口乡,在龙须沟南岸。邓顺兴在元朝末年,随朱元璋起兵,讨伐蒙元,后战死于临濠,死后被追封为卫国公。邓顺兴之子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被封为宁河王。

卫国公邓顺兴墓

邓顺兴墓位于泗县城南10千米处,104国道西侧约1千米的龙须沟南岸。墓前原有神道、石人、石马、石羊和石狮等,在“文化大革命”中均被“破四旧”运动砸毁。邓顺兴墓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看到的新墓碑是邓愈在四川广安的后代来泗县认祖归宗的时候新建立的。树碑立传和认祖归宗体现了传统中国人“家国同构”和忠孝一体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是孔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儒家思想的生动体现。

◎朱山与朱买臣墓(黑塔镇)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朱买臣的名臣,是浙江会稽人,他曾经留下“马前泼水”和“覆水难收”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气。但是泗县历史上的朱买臣并不是汉代的朱买臣,而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萧梁时代的忠臣朱买臣。


朱山位于安徽泗县黑塔镇西侧,与马鞍山、大黑山、小黑山等大小山脉相连,其主峰海拔157米,为全县海拔最高峰。

《泗虹合志》记载:“朱买臣,虹(虹县,即今之泗县)人。梁元帝即位江陵三年,西魏入寇,逼城下。胡僧祐战败。买臣按剑进曰:‘惟斩宗懔、黄罗汉,可以谢天下。’以二人劝元帝都荆门,而不都建康,故有此请。”

朱买臣死后,埋葬于泗县朱山西麓,山以其人名之曰朱山,坟墓封土高3米。朱山是泗县第一高峰,朱山上有龙嘴和饮马池等景点。

◎洼张山汉墓(屏山镇)

洼张山汉墓位于屏山镇老山村秦集圩庄洼张山的西南坡。1997年12月29日,洼张山村民在拓荒时,偶然发现这座汉代古墓。经过安徽省考古所和泗县文化局文物所共同发掘和清理,确认其为东汉时期的秦王墓。古墓坐西向东,由墓道、前室、天井和墓室组成,东西长14米,南北宽3--7米,深约2米。洼张山汉墓共出土3根横梁、62块画像石、若干陶罐和漆器等物件。


洼张山汉墓反映了东汉时期泗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当时的绘画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洼张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等文物现收藏在泗县博物馆一楼的大厅里。

洼张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石

画像石上有生产作业图、车马出行图、狩猎图、花草图和飞龙图等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泗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绘画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洼张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石等文物现收藏在泗县博物馆一楼的大厅里。

◎隋唐大运河遗址泗县段(泗城镇、草庙镇)

隋唐大运河横亘泗县全境,古称通济渠,又名汴河,在泗县境内则称为小汴河。隋唐大运河泗县段遗存西起唐河,东至新濉河,全程28千米,泗县城东十里井段,更是保存了隋唐大运河的原始风貌,被当代史学界誉为“隋唐大运河的活化石”。隋唐运河泗县段在2013年3月5日被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在卡塔尔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隋唐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隋唐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我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隋唐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500多年,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和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

隋唐大运河横亘泗县全境,名为通济渠,又名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与淮河。泗县段遗存西起唐河,东至濉河,全程28千米。泗县城东十里井段,更是保存了隋唐运河的原始风貌,被誉为“隋唐运河的活化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后,称赞并定义它是“活态运河”。隋唐大运河泗县段的运河故道,风景秀丽,她穿过历史烟尘,顽强地流淌下来,基本保持了隋唐大运河的原始风貌。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经济,有利于文化交流,对维护全国的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古老的隋唐大运河不仅滋润运河两岸广袤土地,也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涵盖了饮食、桑蚕、地方戏曲和古典园林等诸多方面。今天的隋唐大运河泗县段不仅仍有灌溉功用,还扮演着蓄水分洪的重要角色。


位于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东500米处的大运河和新濉河交汇处的观景台,观景台俯瞰古老的隋唐大运河和新濉河,登临高出,给人无尽的遐思。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