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造纸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造纸 · 印刷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其中,纸张和印刷直接促进了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书店中琳琅满目的图书、博物馆中历代传承的字画作品、日常生活中用于交易的钞票、信封上粘贴的邮票……各式各样的纸制品融入了人类社会,与人们相伴一生。

造纸术

什么是“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纸,絮一苫也。”“絮”是由漂絮和煮茧所得的残余纤维。“苫”是指草类编成用以为盖的席。综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纸,是用植物纤维制成的干燥的薄片。

古埃及人曾使用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莎草纸。中国在西汉时期也已经开始使用纸,最初造纸的方式只是简单的切、舂、打浆和抄造,所以造出的纸看起来很粗糙。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铂纪念币(第1组)15克银币

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不晚于西汉武帝时期的纸,即“灞桥纸”。经鉴定,该纸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制成。最初它被认为只是一团麻絮,但许多研究者否定了这种说法。

灞桥纸(图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又发现了西汉文、景时期的纸,即“放马滩纸”。这种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纸,难得的是,它还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质地图(残片),残片上绘有山川、河流、道路。经鉴定,该纸以麻类植物制造而成,质量已属上乘。

中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地图(图源甘肃省博物馆)

各类纸质文物的出土,证明古人很早便掌握了造纸术,但无论是古埃及人制作莎草纸的技术,还是中国西汉时期制作麻纸的技术,都未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真正意义上使造纸术产生革命性质变的,是我国东汉的蔡伦。

《后汉书·宦者列传》云:“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在蔡伦的主持下,工匠在当时造纸的原料中加入树皮和鱼网,开创了木浆纸的先河。而将树皮与鱼网打成浆,又需要使用反复舂捣、脱胶、强碱液蒸煮等手段。原料与处理工艺的改进,使造纸术成为一种成本廉价、可以实现大量生产耐用纸的技术。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3组)蔡伦银币

晋代以后,造纸术又出现重大改进:在纸外涂上矿物质的白色粉末;将淀粉糊掺入纸浆中,使纸浆中的纤维均匀分散,便于抄造;或采用施胶、染潢、加蜡、砑光等方式对纸进行加工。

唐代时,造纸手工业十分发达,优质纸产品种类丰富,其中一种是宣州泾县生产的以檀树皮为原料的高级书法用纸——宣纸。宣纸拥有良好的润墨性、耐久性、不变形性以及抗虫性能,后来更成为中国纸的代表品种,有“纸寿千年”之美誉。

安徽宣纸

在各个时期,造纸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良和进步,到了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了造竹纸的五个步骤,分别是:

斩竹漂塘。砍下竹子,将其浸泡在水塘中,再与树皮、麻头、旧鱼网等材料一起捣碎。

煮楻足火。将碎料煮成纸浆。

荡料入帘。纸浆冷却后,用竹帘捞起纸浆,过滤水分,使之成为纸膜。

覆帘压纸。将覆盖纸膜的竹帘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物,压出水分。

透火焙干。将压得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来就是一张制成的纸。

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中国造纸术在唐代传至阿拉伯,后又从阿拉伯传至中东、非洲、西欧、东欧、北美洲,对世界知识和文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造纸术的普及,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中国书法史上传世名家法帖中年代最早的一件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这件作品是在麻纸上写就的。

西晋陆机《平复帖》(图源故宫博物院)

中国现存最早的纸画,是1964年于吐鲁番一带出土的《墓主人生活图》。这幅画由六块白麻纸拼接而成,其画风犹如孩童涂鸦,与当时盛行的魏晋画风大不相同。万万没想到,中国最早的纸画,竟然如此生动诙谐。

《墓主人生活图》(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中国现存最早以牛为描绘对象的纸绢画是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这幅作品是在黄麻纸上创作的。

唐·韩滉《五牛图》卷图(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1985中国乙丑(牛)年金银纪念币

中国造纸术与书画艺术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印刷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等内容快速印在纸张上的一种技术。造纸术普及以后,便产生了书。早期的书多为人工抄写,虽然有的异常精美,但总体而言费时费力,不利于广泛传播。后来,知识信息不断丰富,人工抄写的书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人们便在制作书籍及其他纸制品的过程中使用了印刷术。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金银纪念币(第4组)印刷术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代表之一是雕版印刷。所谓雕版印刷,是指预先将文字、图画制成雕版,在雕版上涂刷墨水后,再印在纸张上的印刷技术。雕版印刷术大约出现在中国的隋唐时期,与佛教的流行与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早期遗留下来的印刷品便是佛经。佛经精美的印刷效果,是人们逐渐放弃“写本”(手抄本),青睐“印本”(印刷书籍)的重要原因。

增订唐人试律说雕版(图源中国印刷博物馆)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1966年于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发现的一卷《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该经刊印于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至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年间。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复制品(局部)

现存最早的标明制作年代的雕版印刷实物是于20世纪初在敦煌出土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这件印刷品于唐朝咸通年间(868年)印刷。

《金刚经》(局部)(图源大英博物馆)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国子监开始校刻儒家经典,这说明雕刻印刷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此后,雕版印刷成为中国古代刊布图书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另一项成就是活字印刷。所谓活字印刷,即可以移动的由胶泥、木头、陶瓷或金属材料刻制的字块,用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雕版。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详细描述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及活字印刷如何运用的情形。简单来说,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将胶泥活字排在铁板上,再用松脂、蜡之类的混合物将活字固定住,活字压平后就能付印。

关于毕昇活字印刷的描述(红框内)

《梦溪笔谈》明汲古阁刊本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5组)毕昇银币

中国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是1965年在温州白象塔出土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这是北宋时期的活字印刷品。而欧洲人到了15世纪才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制作书籍。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图源温州博物馆)

活字印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见证了中国古人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尝试创新,并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在15世纪,欧洲开创了使用阴阳倒模批量制作锌、铅和锑合金活字,且搭配使用油墨的印刷机的新式活字印刷术,使活字印刷具备了经济、高效、耐用的优点,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电脑排版以后,活字印刷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木活字(图源中国印刷博物馆)

纸与钞

造纸术与印刷术之于中国的贡献,还远不止制作图书。

唐代产生了飞钱。飞钱是一种异地兑现票券的汇兑制度,或者也可以直接指代票券。它具有纸币的性质,但并不是纸币。

北宋时期产生了交子。私交子最初由四川地区的富商发行,作为兑换券使用。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设立益州交子务,开始发行官交子,这是国家发行纸币的开端。交子使用铜版两面印刷,其诞生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交子(图源辽宁省博物馆)

崇宁四年(1105年),交子的流通从四川扩大到北方,交子的名称变为“钱引”。经过多年发行,纸币逐渐被民间接受。南宋时期发行的纸币有交子、关子和会子。绍兴元年(1131)产生了关子,类似于汇票。绍兴三十年(1160年)产生了会子,面额以“贯”“文”为单位。金朝在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开始使用交钞,交钞有大钞和小钞之分,一共流通了十几年。贞祐年间,还曾将交钞改为“贞祐宝券”。元代发行了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中统元宝交钞等。明代发行的是大明宝钞。清代发行过钞贯、户部官票及大清宝钞。中国古代纸币在图案设计方面具有美观、繁复等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防伪作用。

金代贞祐宝券(摄于山西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发行五套人民币纸币,人民币的发行结束了近百年外国钱币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为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币图案精美,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人民币具有较高的防伪性能,使用水印、安全线、光变油墨等诸多工艺,随着全球化走出中国,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人民币发行70周年1公斤银币

印刷技术除了应用于纸币制造业外,还应用在制造邮票方面。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为庆祝邮政百年,发行了一套纪念币。纪念币图案中包括了著名的“蟠龙邮票”和“特1邮票”。

中国邮政100周年1/4盎司金币

印刷还可以用于硬币制造业。中国第一套采用国产彩色印刷技术的纪念币是2001年中国民间神话第一组金银币。时至今日,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生产技术已全面实现国产化,而印刷技术的发展必将使中国制造再度提升“段位”。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