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编辑:陆相勇
今天,很多快递包裹直接放置在快递点或快递柜里。特别是疫情期间,非接触配送模式增加了很多粉。
但是快递柜并不会一直免费保管。丰巢快递柜将于4月30日推出会员服务。针对普通用户,12小时内免费保管包裹,超时后0.5元/12小时,3元封顶,节假日期间不计费。用户可以按月或按季购买会员卡,享受更低的价格。
对此,有人表示,12小时保存时间太少,应该再长点。也有人认为,假如快递一直不取,占用资源,支持收费。
12小时内免费保管
4月27日,丰巢宣布于4月30日开始推出会员服务,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
具体标准如下:
1)普通用户:可免费保管用户包裹12小时,超时后,每12小时收取0.5元,3元封顶。
2)月卡会员:月卡5元/月,不限保管次数,当月任意收件,每件可享7天长时存放,有效时长30天;
3)季卡会员:季卡12元/3个月,不限保管次数,7天长时存放,90天有效;
注:法定年节假日不计费。
丰巢方面强调,以上服务收费标准都会在完全征得用户同意之后开展,未经用户同意不会强制收取保管费用,但是多次使用快递柜超时领取、仍不同意保管费服务协议的用户,丰巢将不再允许其快件投递入柜。
据钱江晚报报道,丰巢方面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举动是为了保证用户使用智能柜的效率以及确定性,给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年底,丰巢向用户发出使用无接触服务意愿征询,超过8000万的消费者针对是否愿意使用智能柜代收、入柜的时间选择、代收的快递公司选择等做出线上调研反馈。截止4月13日,累计同意使用丰巢代收用户数超8200万人,占比总询问人数的98.5%,可见用户对于使用无接触服务意愿度高。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丰巢方面表示,“目前使用丰巢的包裹投递高峰集中在早上的9-11点,我们希望用户尽量能在当天晚上把快递取出,为第二天早上的投递高峰节约更多的可使用资源。丰巢上线了亲友代取功能,投递入柜后,关联亲友均可收到取件通知,我们鼓励用及时取件,方便更多人使用。”
反对支持者均有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祝女士表示,虽然只收5毛钱,但感觉这是对常年加班“社畜”的另一种伤害。
“早上八九点投件,晚上随随便便加个班回家就超过12小时了。现实是,有次我半夜12点回家,小区里还有2个人在拿快递,我还排了个队,等了一下下。” 祝女士觉得,12小时太少了。
许多网友也提到,12小时时间偏短。
也有声音表示,占着资源不放,收费是应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12小时免费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动不动就两三天不取。”
依据《快递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应当合理设置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内不得向收件人收费”。
不过,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所谓的保管期,一直以来由不同品牌快递柜自行规定,且处于不断调整状态,收费界限多设置在12小时~24小时之间,甚至更短。
另一家快递柜品牌速递易曾表示,免费保管24个小时,超时以后每24小时1元(不足24小时按24小时算)。
无接触服务是发展方向
作为疫情期间快递末端收发的首选,快递柜在今年年初再度迎来“高光时刻”,提升了社区、写字楼等场景的包裹收派效率。
一些网友表示,如果丰巢快递柜收费,以后就要求快递员上门送件,反正上门送件不要钱。
“疫情之下,用户逐步接受快递柜,但现在这个时机开始收费,我们认为有点挑战。”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核心问题不在于收费,而在于快递柜企业应尽快扩大规模,提高用户体验。这两点最关键,如果这两点能达到,再讨论保管时间和收费方式比较合理。“如果单纯是为了想要缓解成本压力,首先扩大规模,才能找到盈利空间。”
赵小敏解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只有60万组快递柜,距离上千万组有很大缺口,完全谈不上规模。如果放眼中长期,根据现在人口结构和产业规划,我们认为,这个数字应该达到3000到5000万组。”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近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发布会上就表态称:“为打通电商配送的难点、堵点,要重点推进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仓递一体化这三个新业态的发展。”此前,作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之一,3月初北京市商务局率先发布通知,对每组智能快件箱补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
在专家看来,当前快递柜的铺设量和用户使用习惯都在一个关键节点上,把压力转嫁到消费者的时机还没到来。此时收费,可能各方都难以接受,快递柜企业、快递小哥收到的投诉会增多。
“上门、快递柜、社区门店自提、移动化等,未来的快递末端服务将是综合性发展路径,用户会接受快递柜,与此同时,未来的快递柜也会升级换代,除了常温,冷运的生鲜肉类等都能放。”赵小敏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钱江晚报、上游新闻、南方都市报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