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了功臣,确实有那件事。例如,韩信、英孚等开国大将相继被杀。
对于开国皇帝杀功臣的现象,大家通常批判居多,比如认为刘邦、朱元璋等等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心胸狭隘,容不得功臣,“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吗?汉高祖刘邦
但对于开国皇帝杀戮功臣的行为,不能单方面的去考虑,大家同情被杀的功臣,往得因为他们是失败者,先天容易得到同情。
首先,作为跟随刘邦起家或中途加入的开国功臣,他们亲眼目睹着刘邦从一个小混混儿成为皇帝,他既没有“天命”,也并不“神圣”,不过是能力加运气罢了。而能够在乱世中混成开国功臣的,没有一个能力和运气差的。因为能力,运气差的早已死在战乱里。
因此,功成名就,封无可封,位极人臣却又手握重权的功臣们会不会想:“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是?”再进一步?我想任何一个皇帝都会恐惧这种行为并试图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刘邦和他的大臣
其次,无论是皇帝还是功臣,他们都是统治阶级,无论是皇帝杀功臣还是功臣造反,都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功臣们往往会觉得自己的功劳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因此骄傲自满乃至骄奢淫逸都很寻常。
平定战乱建国后的刘邦,希望国家休养生息,但是往往这些功臣们不知收敛,给了刘邦以借口。
韩信
最后,打天下不等于坐天下。打天下时,刘邦为了笼络功臣们,往往表现得十分平等和亲切。但是坐天下后刘邦需要一言九鼎,需要功臣们的绝对服从,而往往习惯了打天下时平等的功臣们,不能适应或不愿意改变。
他们认为刘邦的天下是由他们打下来的,他们功高劳苦,理应得到特权。这与刘邦治理天下的政策相违背。自然得不到刘邦的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