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我们常说的“月亮”。当我们仰望晴朗的夜空时,轮廓最大的天体是月亮。有时像银盘一样圆,有时像镰刀一样弯曲。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睛观察月亮,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就编出了诸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实际上,月球上并没有生物存在。月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多年来,人们对月球起源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种可能性,被大家比较看好的有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冲撞说等四种。
1.俘获说
这种学说认为,月球是太阳系里一颗普通的小行星,偶然运行到离地球很近时被俘获,于是成为地球的卫星。但这种说法难以进行圆满的理论解释。因为按照引力理论,当月球受地球吸引进入轨道的一瞬间,速度、角度要极其精确。而且对地球而言,月球这个卫星委实大了点儿,俘获它有些力不从心。一般行星的卫星直径,只有其行星的5%,而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7%。
2.同源说
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原始太阳星云内,各行星温度和化学成分取决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处在星云中不同的区域,是由不同化学成分的星云物质凝聚、吸积而形成的。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中相距较近,形成过程相似,属于同时形成的“兄弟”。对于地球与月球成分上的差异,他们解释说,形成行星时,开始是凝聚、吸积并形成以铁为主要成分的行星核,金属核进一步增长之后,星云中残留的非金属物质才逐渐凝聚,月球就是地球形成后剩下的残余物质所组成的。
3.分裂说
这种假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在自转的过程中,赤道上的一大块物质被抛出。太阳的引力和离心力吸引了这块物质使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不断地围绕地球旋转,同时吸收宇宙里的其他物质逐渐变大、冷却,最后形成了月球。但经过对人类登月后带回的大量月岩的检测,人们从中发现了很多地球上从未见过的元素,这说明月球和地球并非原属一体。
4.冲撞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美国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关于月球成因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大约是在46亿年前,一个大小与火星相似的星体强烈划过并碰撞地球,结果地球被撞出了轨道,火星大小的天体也碎裂了。那些飞离的气体、尘埃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落”在地球的周围,通过相互吸积,先形成几个小天体,之后像滚雪球似的形成了月球。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这种碰撞学说。宇航员们从月球上采集了大量的土壤标本,这些标本中所含的矿物质和地球上的非常接近,因此科学家们确信,地球和月亮有着共同的起源。冲撞说也还缺少观测证据,所以还没有被科学界最终确认。
总之,有关月球的起源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有一位科学家说过“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