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廖成强选拔
接近火焰山
从小听《西游记》神话故事,唐僧一行人穿越火焰山的情节特别精彩,孙猴子找铁船公主借芭蕉扇子非常曲折,所以对火焰山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没想到,晚年余生之年,我们来到了名副其实的火焰山。大巴开进吐鲁番市的火焰山景区,正是下午两点多钟,此时骄阳似火,从车窗看出去,黄红色的一道斜背山脉横亘眼前,看上去火燎燎的。离开空调车走下来,一下感觉走进了熊熊燃烧的火炉旁边,热浪袭人,浑身冒汗,热气透过衣裤灼烧着皮肤,火辣滚烫让人头脑昏沉。在入景区的墙壁上,书写着唐代诗人岑参留下的著名诗篇《经火山》,印证着火焰山的炎热。诗曰: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不敢久留,我们快步走进西游文化长廊通道避暑。通道两边墙壁上的壁雕栩栩如生;高高的拱棚上空,设计了蓝天白云,自然给了人的一丝阴凉。走出长长的通道口,火辣辣的炎热风火又扑面而来,一看,一个圆桶形的露天广场,四面墙壁上仍是栩栩如生的壁雕图案,展现了佛教文化的传说故事。广场中央的圆台正中,矗立着一根十二米高直径0.65米的金箍棒,一些游客正挥汗在圆台上靠金箍棒留影。仔细一看,金箍棒原来是一根温度计;一看温度,正好七十二度。天哪,地表温度如此之高,难怪让人感到如此炎热难受。看了碑牌上的介绍,才知道这是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设计的立体直型温度计,2004年在此落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已经纳入基尼斯世界纪录。
沿着红色的阶梯走上地面,定眼一看,平整的沙滩上有牛魔王骑怪兽的塑像,还有孙猴儿手提金箍棒从天而降借芭蕉扇的塑雕,滚烫的沙地上还有躺着站着的五六峰骆驼。这种耐高温的动物真让人感到钦佩,它们为游客带来了欢乐,有个别不怕高温炎热的游客,还坐在骆驼的驼峰之间照相;更有个别男游客,还坐上滑翔机在空中飞行,发动机的声响如雷贯耳,响切整个火焰山上空。人们不敢久留此地,迅速拍照,然后钻进开着空调的车里享受现代化的阴凉。
火焰山由葡萄沟、火焰山和木头沟三个景区组成,面积达236平方公里,以碎屑岩地貌为主体。火焰山属丹霞地貌,地质景观由背斜构造成山。加上流水地貌、水体景观,这些地貌景观的形成,距今已有七十万年左右。火焰山是在吐鲁番盆地发生造山运动时形成的背斜山,寸草不生,山体裸露。经过雨水冲刷,山体的坡面上形成了众多的平行V型冲沟。这些冲沟神与形皆似火焰,故名火焰山。
大巴离开火焰山,往吐鲁番市区开去。途中我一直在想:为何这地方如此炎热?原来,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最低处比海拔低一百五十五米。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东部,海拔也只有五米。其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原因,也决定了这是全国最热的地方。生在重庆火炉的我们,到过火焰山,才知道重庆火炉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廖成江,笔名石丁、江飞,汉族,重庆长寿区人;重庆师大毕业,中英文双学历,文学士,中学高级教师,做过编辑记者;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会员。从教以来,已发表各类作品500余篇,作品多次获奖,已先后出版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