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一升车】听说北交大本科生造了一辆车,一升油就能跑1067km?

我记得去年我参加运动会开幕式。

那是流线型的漂亮汽车吗?

你知道只要一升油就行了。

这辆小车能跑1067公里

为了挑战汽车能耗的极限,有人自己设计了私家车,包括从发动机到车身、从方向盘到车轮、10年来不断优化和改造。他们称这辆小车为节能车,称自己为节能车队。(莎士比亚,能源,能源,能源,能源,能源,能源,能源,能源)。

「 他们的名字,叫“绿动之心" 」


溯 源

2007年,“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登陆中国,吸引了国内包括清华、同济等知名高校参加,在北京一支叫做“绿动之心”的车队,在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成立。

刚成立时,这支暂时没有成绩,不声不响,却浑身充满干劲的队伍,得到了学校教务处和学院的大力支持。“看得到你们团队在做事,当然要支持你们!”

车队成员进行调试

那一年,全国有30多支队伍参赛,12名的成绩,给了他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心,也向大家证明,“绿动之心”,有能力获得更好的成绩!


成 长

成功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挑战,对于车队来说更是如此。车队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周期,从每年的三四月份开始筹备,到暑假集中制作,国庆最后调试,十月底正式比赛,为期一年。

2009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绿动之心”准备了很久却没有参加比赛

比赛要求参赛车辆沿着赛场上划定的行驶路线,在规定时间完成比赛,小车需要达到平均时速25km以上。为此,每年国庆假期期间,车队会选择一个校外人少的地方测试车辆的可靠性和高速稳定性。

那一天,迎面出现的自行车让车手失了分寸,一个急刹车之后,人没事,车却发生漂移,巨大的切向力扭曲着车辆的身体并发生了碰撞,车辆损坏,而那天恰好是参赛前最后一天的测试,可以修复,但没有时间。那是一年的心血啊!队员们当时的心情是多么难过,可想而知。

车队成员调试燃油车电路系统

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


夺冠

从2012年开始,车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比赛的成绩稳定在全国前五名!

车队成员步入赛场

2015年,车队在比赛现场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这十年里最多的。

比赛的前一天,不仅装在车上的车胎漏气了,连备用的也破了,甚至后轮也被路上的螺丝扎了一个大洞。无奈之下队员们只好开始补胎,两个前轮一个备用,在比赛前都打满了补丁。而后轮的洞太大,连补都没办法补。多亏了其他学校的帮助,他们才能继续完成比赛。

赛前低速试跑时,又发生车辆的转向横拉杆紧固螺母松脱的问题,直接导致车辆的转向系统失灵,这如果发生在比赛中,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在最后的调试阶段,从来没有发生过故障的发动机点火信号线断了,这个问题再度让队员们陷入了困境,经过多次排查,终于找到了原因。

可能是好事多磨吧,那一年,车队以1067km\L的好成绩,夺得燃油组别大学专科学校级别的冠军!

车队荣获2015年燃油组大学专科学校组别第一名

我们赞叹与他们在领奖台上的辉煌,也被他们平凡又感人的故事所触动——组成这支团队的老师、同学,还有他们视作孩子一般的小车。

「 我的黄金岁月 都献给了车队 」

十年的青春,十年的付出,作为车队的指导老师,何涛老师曾想过放弃,也曾想过停止,但是看到孩子们执着和坚持,他最终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只要你们愿意干,我就陪你们做下去。”

何涛老师的电脑里,存着50个G的照片,他希望把车队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长大。

何涛老师指导试验

2015年夺冠那天,何老师有急事,完成比赛后就走了,他在机场听到了比赛结果,却没有机会登上领奖台。“何老师,我们欠您一个领奖台。”同学们都这么说。

第二年,车队以第三名的成绩,圆了何老师登上领奖台的梦。

车队荣获2016年燃油组别大学专科学校级别第三名

看到学生们的成长,是何老师最开心的一件事。有一次,他收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当面叫您何老,背后叫您老何,亦师亦友。”何老师觉得,这句话很贴切。平日里的他,是严格,甚至有些严厉的,但当他看到学生们取得了成绩,心内又是无比自豪的。

何老师希望,他带的学生都能对交大充满感恩,他觉得教育应该是“教知识和育人两方面”,有时候育人甚至要比教书更为重要,毕竟一个有血肉、懂情感、知感恩,具备正确价值取向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我信任我的学生们,你们只要好好做事,其他有我呢!”

「“绿动之心”——“律动之心”」

“绿动之心”,谐音“律动之心”,这个名字是希望同学们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收获快乐,友谊和成长。车队里的同学们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目标。

大家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也打打闹闹玩玩笑笑,不知不觉中,“革命战友情”也渐渐深了起来,每个人都是车队的一份子,每个人都不可或缺。那些一起做过的实验,一起熬过的夜,一起吃过的外卖,一起拍过的“表情包”式黑照,都是最美好的回忆。

车队参加大创结题展示

车队每年都有十几个同学参与,而作为男生占比远大于女生的机电学院,队里的女生就变得极其稀有。有些人觉得女孩子不适合与发动机等汽车的零部件打交道。但出于一份热爱,女孩子们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也能和男孩子们一样优秀。由于小车的体积限制,所以车手必须是女生,还有身高体重的要求。在队员们半开玩笑的话里,车手是队里“地位最高”的,担任车手的一般都是娇小的女同学,但必须有胆量反应快,还要能适应长时间的训练,忍受发动机极大的噪音,这些都让男孩子们敬佩不已。

车手训练

为了验证技术改进,整个暑假节能车队全体成员留守机械实验馆,加班加点进行车辆台架试验,争分夺秒提取发动机相关数据。台架试验累计时间高达300小时,累计试验1500余组,点火次数接近2万次。通过试验对比来确定车辆的最佳设计参数和驾驶策略。这些都需要极强的耐心和细心,可是没有一个人埋怨,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放弃,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后悔过,自己加入了“绿动之心”。

「 我们是一个团队啊! 」

一起实验的这些日子,让车队的成员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团队协作需要的是配合,一个人的工作停下来,全队的人都得停下来,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进程,每一个人都在努力。

“第一次看到小车能顺利跑起来的时候,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一样激动。”小小的一辆车,对于队员们来说,却像是至宝一样珍贵。

车队成员与车辆在赛场合影

“两年的时间很短,但这段时间内所学的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全局规划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自己能够珍藏一生的财富。此外,独木不成林,优秀的队友、亲切的指导老师、庞大的“绿动之心”家族,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已经毕业多年的队员这么说。

「 车队让我变得更优秀 」

在这个团队里,大家都有这样一种积极的竞争心态——“车队里我做的不比你差,所以成绩我也不能比你差。”近三年来车队成员的再深造比例高达100%,不少学生在入队时学习成绩并不是非常优秀,但在这个团队环境的感染与锤炼下,他们奋起直追,最终专长保研、考研或留学成功。

车队2016届毕业生合影

“车队里的人都很优秀,所以我也要加油啊!”几乎每一位队员都这么说。

在这种氛围里,车队里中走出了不少思源-校长奖学金得主,12级的张心杰同学,13级的侯宇同学,都曾经是车队的一份子。

小微团队还曾经对侯宇同学做过专访呢~

链接戳这里→学霸男神,“宇”你同行

赛场内外、成败之间,转眼间“绿动之心”已走过十年,今年的10月20日,车队又将踏上征战大赛的旅程。小微团队也探访了这支队伍的赛前训练。车队成员们在清晨的阳光与晨风里测试、接线、计时,认真的表情俨然成为了逸夫操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7年车队队员逸夫操场训练合影

「 展望 」

回首十年,他们砥砺前行

遥望将来,他们风雨同舟

他们以一颗又一颗律动之心

打造交大的“绿动之心”

让我们一起

期待着那场即将到来的比赛

期待着新一代车队人的荣耀归来

「 彩蛋」

去年绿动之心就在小微的镜头里做过交大代言人哦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