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心灵手巧的意思】在农村,“巧巧”不是谁都能叫的

“巧”不是一个人的名字。

“巧”是老家拜加村对心灵手巧的女性的褒奖。

能叫“巧巧”的人,或是长于剪纸,或是善画绣画,或是捏面花的高手。

在我的老家,每个村里都有几个会剪纸、画绣画、做面花的人,但能被称为“巧巧”人的并不多,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也得不到这样的溢美,只是被唤做“剪喜字窗花的”,“画鞋垫子的”,或者“捏面花的”。

我二妈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作“巧巧”。巷里人说,我二妈年轻时是个人才,身材高挑,模样俊俏。最关键的是,我二妈是个难得的全才“巧巧”。别的“巧巧”,大多只会剪纸、画绣画、做面花其中一项,我二妈是三项都厉害,所以巷里人叫全才“巧巧”,就是“巧巧”中的“巧巧”,或者说是“巧巧”的师傅。

每次到旅游景区看到当作商品售卖的剪纸、刺绣和面塑,看到那些被证书称做“剪纸艺术大师”、”剌绣艺术大师”、“面塑艺术大师”"或 “民间艺术大师”、 “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噱头的宣传,我都会给随行的人说,我二妈比这些人都厉害,手艺十分了得,是我们老家“巧巧”中的“巧巧”,剪纸惟妙惟肖,面花巧夺天工,刺绣底画栩栩如生。朋友们听到这些消息,都会满含惊讶与崇敬地说,那是民间艺术家,什么时候邀请我们去你老家拜访拜访你二妈。

有次回老家给我二妈说起这些,二妈轻描淡写地说: “那有啥嘛,谁现在还稀罕这些。”在我二妈的心里,剪个纸花、画个刺绣底画、捏个面花,是农事劳作之余帮乡邻的一种消遣,都是些小玩艺儿,不值一提。小时候在二妈家玩耍,经常会碰到村里准备结婚嫁女的人讨要二妈剪的囍字和窗花, “行门户”(行礼)蒸花馍的人邀请二妈到家里帮忙捏面花,还有正值花季的女孩子学绣花缠着二妈画刺绣底画。那个时候,我只觉得二妈用红纸剪的图案好玩、在白颜色布上画的画好看,用面捏的小动物惹人,没有丝毫的意识,把二妈的这些手艺和“艺术”或“文化”搭上边。

据说类似“剪纸”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史记》,周成王封弟弟姬虞到唐国(今山西西南部)去当诸侯,赴任前将梧桐叶剪成玉圭图像,赠给其弟表达惜别之情,这便是“剪纸”技法的雏形。后来有人反驳说,真正意义上的纸出现在西汉,“剪纸”与“梧桐叶剪玉圭”不可能同源,但不能否认这两者技艺手法之间有相通之处。老家的“剪纸”或许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大荔一带的“剪纸”不同于别的地方,源于“皮影”雕刻,借鉴了一些“皮影”制作技艺,大荔朝邑就流传下来一种“皮影剪纸”的流派。简单地说,技艺方法差不多,材质不同罢了。《大荔县志》记载:剪纸,俗称“剪窗花”、“掏窗花”,是农村人美化生活环境、营造喜庆气氛的一种装饰物,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多贴于窗户、墙围、顶棚,也有放置于结婚的嫁妆之上。

我二妈剪“囍”字的时候信手拈来,一边和来人拉着家长,一边在手里折着图案造型,红纸在她手里三折两捏,咔嚓咔嚓几剪刀,一幅字画交融的图景就呈现在面前,字是双囍,画是喜上眉稍。形状有方的,有圆的,有带边的,有不带边的,有镂空的,有字画凸显的,变化无穷,气象万千。

最使我惊奇的,还是我二妈画的刺绣画,意蕴丰富,生动绮丽,如诗如幻。题材无所不有,麒麟送子、连年有余、吉祥兴旺、金蟾戏金钱、多福多子……图案有盛开的牡丹、争艳的玫瑰、游弋的金鱼,戏水的鸳鸯,石榴、仙桃、佛手、苹果,鱼、牛、马、羊……喻意多取吉祥如意、健康长寿、喜庆欢乐,从用途来说,有用于结婚的门帘,有用于做满月的肚兜。一切都来源于日常的生活,眼之所及,心之所想,喜闻乐见,都可入画。

二妈捏的面花,更能使人感受到什么叫“神奇”。面花,在我们老家叫“礼馍”、“花馍”,相传是由古代的金石礼品和图腾演化而来的。“四时八节”, 生婚寿葬,忙罢古会,看满月,送灯笼,老家人都会请“巧巧”, 以白面为原料,针线、梳子、剪刀为辅助,通过揉、捏、剪、摁、勒、蒸,塑造出花、鸟、虫、鱼,狮、虎、鸡、狗,蝙蝠、青蛙、人物、银子罐、建筑物的形状……千姿百态,造形拙朴,意态纷呈,栩栩如生,尤其以老虎、狮子的造型最为常见,形态各异,最受欢迎。普普通通的面团,在我二妈的手里行云流水,顷刻间会流出一个又一个的憨态可掬的小老虎,灵动喜人的小鸡,花繁叶茂的连理,吉祥如意的祥云……你说不清这些形象是手捏出来的,还是神造出来的。

那些年村子里和我二妈一样被称作“巧巧”的人,是农村人感情、亲情、礼仪的见证者和表现者。生息在村子里人,对我二妈这样的人满含感激之情,但拙于用高雅华丽的语言表达,只是用朴素的语言——“巧巧”,表达自已的敬重之情,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手艺在城里被称作“民间艺术”,或者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不仅仅村里人这样认为,我在西安生活了近三十年,也没有更多地想过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在旅游文化管理部门工作的同学给我讲了一个经历——

2013年他随中国代表团赴法国,参加纪念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0周年暨“中国日”活动,带了十多双富有我们老家一带民间特色、由生活在农村的老母亲做的“老虎鞋”,那是我们当地为初生婴儿做的鞋子。“老虎鞋”是人生的第一双鞋子,倾注了母亲的感情和心血,寄托着母亲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祝愿,要么母亲亲手做,要么请有名的“巧巧”做。鞋子的两边是刺绣的祥云或花枝缠绕的图案,头部是各种卡通形象的老虎。“祥云”寓意顺利美好,“花枝”寓意锦绣前程,“老虎”既取辟邪的功能,又包含着无所畏惧,虎虎生威的之意。让同学始料未及的是,他带的“老虎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渭南表情”公开展示的那天最受欢迎,被参观的外国人一抢而空。拿到“老虎鞋”的人,或情不自禁地伸出母指,或口中不停地用英语、法语啧啧赞叹,欢喜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老家当地的剪纸、刺绣、面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了展示,官方文件将这些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作“民间艺术品”。这些称呼与评价,是我二妈这样的民间“巧巧”不曾想过的,但它是老家一带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积淀与代表。

前段时间和堂哥回老家,曾询问我二妈的“巧巧”手艺有没有传承,堂哥遗憾地说霞姐曾经学过,但没有完全继承下来。改革开放以后,受外部思想海啸般地冲击,现代文化多元甚至泛滥,象我二妈这样的“巧巧”手艺,一度曾经被各种时髦的感官性娱乐所淹没,在倡导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老家我二妈这样的“巧巧”。

“巧巧”,既是老家一带农村从事剪纸、画绣画、捏面花民间技艺的代名词,更是农村人对这些民间艺人最美好的称呼、祝愿与褒扬。

作者简介:拜啸霖,现就职于某航天研究所,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具有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颁发的IPMPC级(高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编号CN2003C1008)。曾受聘于某管理咨询机构高级管理咨询顾问、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外部企业导师,曾经有过文学的梦想,为了生活消逝于世俗化、职业化与碎片化的工作。业余喜欢蒙元历史研究,偶尔为文自娱自乐。

(来源:文化陕西SQ)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