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什么是高性能?在科比看来,高性能的真正意义是“输出和产能平衡”。

柯维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农夫养了一只下金蛋的鹅,很快,农夫就成为了富翁。但财富却让他变得贪婪,想一次性得到鹅肚子里的金蛋,便把鹅杀了。谁知道,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金蛋也没了。

在这个故事中,产出就是金蛋,而产能,即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就是下金蛋的鹅。如果过分重视金蛋,忽视下金蛋的鹅,那么肯定也会失去金蛋。所以,只有产出和产能达成平衡才算是高效能。

七个习惯是高效能的具体实现途径,是产出和产能平衡原则的最优解。

这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些习惯左右着我们所期待的成功,柯维认为要实现高效能,获得成功,必须由内而外来实现。


实现个人效能,在个人领域获得成功

实现个人效能,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撰写个人使命宣言,明确人生目标。

很多人在功成名就后,反倒会感到失意,就是因为没有了目标。确定真正的人生目标,在做任何事之前,就都能以人生目标为导向。

怎么确定人生目标呢?柯维说,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个人使命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获得怎样的成就,需要坚守怎样的价值观。

个人使命宣言作为一种书面概述,可以调动我们内心的力量,激励你去完成目标。

曾国藩在31岁那年,定下了“日课十二条”,分别是主静、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和夜不出门。

曾国藩虽然以捍卫传统的道统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博学的人,他没有走入腐儒一途,而是养成了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的价值观,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十二条准则,其实就是曾国藩的个人使命宣言,也是他平生经常讲的——志要立得住,还要行得通。

正是凭着这“日课十二条”对自己的约束,韧性十足的曾国藩,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那如何制定个人使命宣言呢?你可以先来一场头脑风暴,尽情畅想,写下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人,写出自己的愿景,现阶段最想要的是什么。写完后,再整理一下思路,看看之前写的内容,哪些可以列入个人使命宣言。然后写出初稿。之后,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经过这些步骤,个人使命宣言就大致完成了。

做好个人使命宣言,你还要定期检查你的个人使命宣言,并对此评估,看个人使命宣言是否代表了你想达到的最佳状态,是否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日常生活能否以个人使命宣言行事。以此调整完善。

个人使命宣言会让我们的目标更清晰,有了目标后,你便能将工作和计划落实到实处。

有了个人使命宣言,便来到了实现个人效能的第二个步骤:聚焦影响圈,做力所能及的事。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同事?特别喜欢八卦,关注一些和自己无关的事,但是对待本职工作,却常常出现纰漏。

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其实挺普遍,我们很多人都会浪费时间在那些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也影响到的人和事上。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柯维提出了影响圈和关注圈的概念。

关注圈是一个大圆,包含我们关注的所有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时政新闻等等。

而影响圈是关注圈内的一个圆,由那些我们个人能力范围内能够影响到他人的事构成,比如努力工作,孝敬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等这些。

聚焦于影响圈,能让我们将精力放在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方面。

聚焦影响圈还只是完美达成个人效能的必要前提,我们还要能有效管理好时间。这便涉及到了达成个人效能的第三个步骤,运用第四代时间管理办法。

你是不是常常清晨斗志满满,规划好了一整天的任务,到了晚上,很多任务没有完成,又懊悔没有做好时间管理呢?

在这本书中,柯维告诉我们,不高效的原因其实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自我管理的问题。

根据时间管理矩阵,事情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事务既紧急又重要,第二类事务不紧急但重要,第三类事务紧急但不重要,第四类事务不紧急也不重要。

如果以第一类既紧急又重要的事务为重点,我们会感觉到被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觉得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如果以紧急但不重要的第三类事务为重心,比如回复他人信件,接待访客,会让我们整天被琐事所包围,而真正的事情又无法推动。如果以不重要也不紧急的第四类事务为重心,则是纯粹浪费时间。

由此可见,只有将时间聚焦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上,才能让我们在工作时取得高效的成果。什么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呢?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学习,锻炼身体,教育孩子等等,都是非常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务。

只要我们专注于第二类事务上,危机和紧急事件就会很少出现,也就减少了第一类紧急且重要的事务。第四代时间管理办法便是以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为中心的办法,以实现有效的自我时间管理。

具体怎么运用第四代时间管理办法呢?

你可以以一个星期为周期,首先确认自己的各种角色,比如母亲、职员、学习者等等,然后写出每种角色下自己所要完成的事情。写完后,选出每一任务栏下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要事,就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接着,为这些要事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将每一件事安排到一周中的某个具体日子。

长期坚持运用第四代时间管理办法,能提高我们的自控力,让我们离目标当然会越来越近。

成为高效能人士,不仅仅需要我们在个人领域提高个人效能,还需要我们在公众领域,提高人际效能。


如何提高人际效能?

第一个步骤:培养双赢思维,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拿商家与客户的关系来说,如果商家只知道盈利,损害客户的权益,那商家肯定会失去所有的客户。如果客户想要利益最大化,让商家无利可图,商家可能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甚至会不再服务客户,这些都会损害客户的利益。无论哪种结果,总是有一方输一方赢,长远来看,更可能会是两败俱伤。

由此可见,输赢模式并不好,双赢才是最好的选择,我可以成功,你也可以成功。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双赢思维呢?首先,要有双赢品德。双赢品德包含诚信、成熟、知足。诚信便是信守承诺。成熟就是既坚持自己的信念,又能体谅他人。知足就是相信资源充足,人人都可以拥有。

我们可以向践行双赢模式的榜样学习,也可以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励志电影,在内心中去时时砥砺自己,培养双赢品德。当拥有了双赢品德后,在和他人交往时,我们就可以试着去建立双赢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专注影响圈,通过聆听和了解对方,欣赏对方,让对方认识到,你是真心希望实现真正的双赢。

当双方建立了双赢关系后,还应该建立双赢协议。建立双赢协议,要求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以目标为导向,再用双赢标准来自我评估,就能实现协作效应的最大化。

我们依然以商家与客户的关系为例,实际上商家完全可以在不损害客户的权益的前提下,获得可观的盈利,比如,商家的商品物美价廉,物美,商品质量过硬,就有了令人信服的口碑,就能扩大生产和销售,商家获得不错的盈利,价廉,客户也就能够获得最大利益,这就是双赢,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对客户的优质服务,达成与客户的双赢。

我们继续说提高人际效能的第二个步骤:移情聆听,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这个阶段是对双赢过程的一种深入,因为只有理解了对方的需求,我们才能认清双方面对的主要问题和顾虑,才能确定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才会去寻找实现这种结果的可能途径。

而移情聆听是理解他人的最有效途径。就沟通方式而言,我们的教育比较偏重说,轻视听。这就导致了,我们总是在表达,以期望别人能理解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却总是忽视了去理解他人,以及和和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因为,你想要和他人交往,让他人对你敞开心扉,首先便是了解他人。如果你首先做不到倾听,又怎会了解他人呢?

要听懂别人的话,就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听,这便是移情聆听。

移情聆听不是同情对方,而是站在说话者的角度上去深入理解。我们很多人听,都仅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回应对方,因此,就很容易先入为主,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这会让说话者觉得不被尊重,难以对你产生信任。

比如,你的朋友向你倾述她小孩生病了,她很焦虑,而你说道,“小孩子就是这样的,很容易生病,我家小孩也总是生病”。你的朋友恐怕不会再跟你多说什么了。实际上,你站在他的立场上,宽慰她几句,相信,你们的友谊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要做到移情聆听,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就是说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移情聆听包括四个步骤。在本书中,柯维用一段儿子和父亲的对话举了例子。

第一个步骤是复述语句。儿子说:“上学真是无聊透了。”这时,父亲复述了儿子的话,说:“你受不了,是不是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个阶段是加上解释,用自己的语句来表达。父亲说:“你是不想上学了吧。”

第三个阶段加上了个人的感觉,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父亲说:“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个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父亲说:“你不想上学,因为上学让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沟通,父亲终于知道了,儿子因为阅读不如人,才有了情绪性反应。最终父亲和儿子找到了解决之道。

做到移情聆听,别人会增加对我们的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会更容易被理解。


我们学会了移情聆听,一方面能真正理解他人,一方面也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双赢打下了基础。更高层次的双赢便是提高人际效能的第三个步骤:求同存异,达成统合综效。

如果将双赢看作1+1=2,那么统合综效就是1+1大于2。

自然界,有很多统合综效的例子。比如,每年秋天,大雁结伴南飞时,它们总是会排成“一”字形或者“人”字形。这是因为大雁扇动翅膀,会在其后方带起一股上升气流,一个跟着一个飞,就可以减小飞行阻力,飞得更快,飞得更远。

那么,我们如何实现统合综效呢?答案便是求同存异。

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可能你说的没错,他说的也同样没错。尊重差异,就是要去尊重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和智能,以及每个人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柯维说:“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如果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别人的想法,就能开阔眼界,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和见解。

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当双方有了分歧,又该怎么办呢?这时可以试着去寻求第三条道路,实现创造性合作。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丈夫策划了很久的家庭活动,想带着全家去露营钓鱼。盼了一年终于有一个假期了,然而妻子却想利用这难得的假期,去陪伴生病很久的母亲。丈夫说,母亲病得不严重,又有妻子的妹妹就近照顾,所以应该去钓鱼。妻子说,不知道母亲还能在世上多久,应该多陪陪她。

眼看一场家庭争端一触即发,你认为应该怎样抉择呢?

其实,不管哪一方妥协,夫妻俩心里都会有隔阂。丈夫妥协,心里肯定不乐意,孩子们也不开心。而妻子妥协,也不会玩得尽兴。

那么,这对夫妻是如何处理的呢?他们并没有陷入争吵中,而是开放式沟通,移情聆听,寻找到了很多第三条可行之道,比如,到距离母亲家较近的地点去度假钓鱼,丈夫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去钓鱼;如果母亲病不是很重的话,他们也可以带上母亲去度假。

这些解决方案,双方都满意,也会让他们的感情也更上一层楼。


不断更新,塑造全新的自我。

我们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我们的情感生活主要源于和他人的关系。每个人都希望被人理解,被人认可。这关乎我们个人的安全感和人际效能。

那么如何增进内在安全感呢?柯维说了很多方法,比如肯定自我,与人为善,乐于奉献,燃烧自己等。一言以蔽之,就是服务他人。

柯维也正是通过不断地服务他人,来获得个人的成长,在他看来,创造出“七个习惯”的首要意义并非是作为个人成功的手段,而是为公众服务。只有成为一个总是对别人有用的人,你才能成为一个高效能的成功人士。

而要想对别人总是有用,就需要您不断更新,塑造全新的自我。时刻砥砺自己,不要让自己的这一把刀起锈。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更新自我呢?

第一点,定期锻炼,为身体赋能。

柯维在定期锻炼方面破除了我们的思想桎梏。

很多人不锻炼的理由就是没有时间,还认为锻炼,一定要到健身房去。柯维说,这些想法都是完全错误的。锻炼身体属于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因此必须重视起来。

你不需要找到有空闲的固定时间,你可以选择早起运动,也可以将运动时间安排在晚上。此外,你还可以在工作间隙运动。你还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运动,并不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也许你不喜欢锻炼,总是说没有时间和地点,这些只是你的借口,没有关系,积极一点,告诉自己,锻炼身体还能磨砺意志呢!久而久之,你就会坚持下来,变得精神充沛,更有活力。

第二点,精神重建,获得内心的力量。

柯维实现精神重建的办法是每天阅读《圣经》,因为圣经体现了他的价值体系。每次读完,他都会感觉脱胎换骨,为他人服务的决心和信心变得更强。

我们在现实中,却经常忽视了精神重建。精神是人的本质所在,它能够调动我们的内在力量,让我们有更多的自信,去抵御现实中的困境,当我们精神困倦的时候,我们必须去重建我们的精神,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内心,这是我们走向事业成功的保障。

柯维实现精神重建的方法,不一定适用我们,精神层面的更新办法,因人而异。有人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来实现;有人通过享受大自然来实现;有人通过静心冥想实现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

你要记得,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够平息你内心的冲突和矛盾,让你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就是好方法,都能让你获取到源源不断的力量。

第三个方面,坚持阅读和写作,让智力持续发展。

我们都知道,要让智力发展,主要还是靠不断地学习。在柯维看来,阅读和写作是拓展思维,磨砺心智最有效的两种方式,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理想和浪漫。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你丰富文化知识,并接触到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而写作,能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更清晰、准确和连贯。

坚持阅读和写作,当这些习惯融入到你的生命之中,你也可以变得非常美好。

柯维在这本书中建议大家,从每个月读一本书开始,渐渐增加书目。平日里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学习心得等,这些都是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

通过实践这些方法,会让你由内而外实现高效能,达到产能和产出的平衡,你的生活和工作将更高效、更从容。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