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廉颇:得罪君子将相和 结仇小人死异乡(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李大嘴读历史。

——历史资料摘录——

原文:

赵使者既见廉颇、米桶米、十磅肉中的一个盐巴,就表明盔甲还能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着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骑上骏马,表示自己仍然健壮可用。赵国使臣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人虽老,饭量还不错。可是只跟我坐了一会儿,就去大解了三次。”赵王一听,以为廉颇已经老迈不堪任用,就不再召回他了。

1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还位列东方六国八大名将。

他一生从无败绩,最次的战绩也是打成平手。

他和他的好搭档创造的典故“负荆请罪”、“将相和”脍炙人口,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

他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

2

先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看看廉颇的战绩。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8年),“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

——赵惠文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76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

——赵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5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赵孝成王五年(公元前261年),“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六胜一平,保持不败。

3

有这样的战绩,给个名将的称号很正常。

但是,战国之所以被称为战国,就是战争多、牛人多,很多研究者表示,廉颇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号稍欠火候,有些名不副实。

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编写的《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都是战国后期的将领,而且局限于秦赵两国,有一点拉进篮里就是菜的感脚。

贾谊的《过秦论》列举了除了秦国之外的东方六国八大名将,“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廉颇不过排名第七罢了。

唐朝武庙,战国时期上榜人物中有白起、吴起、乐毅、孙膑、廉颇、王翦、田单、赵奢、李牧9人。其中,白起、吴起、乐毅三个人级别更高,是在大殿里,有凳子坐的,其他六个人只能在东西两侧的厢房里。

到了宋朝的武庙,还是这九个人,不过,白起和吴起都被“赶出”大殿,在东西厢房里分别名列第一。

不管是唐武庙,还是宋武庙,廉颇都没排进前四。

带佗、倪良、王廖的战绩不详,但吴起六十四胜八平的战绩,甩了廉颇好几条马路,孙膑还有兵法传世,更别说,不在名单里的齐国将领匡章还是唯一攻破秦国函谷关的将领。

廉颇好像的确差点火候。

4

廉颇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并不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而是和蔺相如“将相和”的佳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一文一武如何成为好基友的过程。

从蔺相如“完璧归赵”,到“渑池会”,再到“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完璧归赵”纯粹是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独角戏。

“渑池会”上蔺相如敢于和秦王针锋相对,廉颇是有很大功劳的,“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看不起蔺相如也很正常,你昨天还是太监总管(宦者令)的门客,今天就和我平起平坐,换谁都会心理不平衡。

面对蔺相如顾全大局的退让,廉颇幡然悔悟,“肉袒负荆”。

一个直来直去、知错就改的武将形象跃然纸上。

5

廉颇一生有两个瑕疵。

第一个瑕疵:面对秦军表现出畏难情绪。

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廉颇本来是赵王的第一人选,但廉颇以“道远险狭”,打起了退堂鼓,这才成就赵奢的一战成名。

作为一个名将,光在齐国、魏国身上找感觉,不敢主动面对强大的秦国,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第二个瑕疵:面对换将怒而攻击自己人。

在廉颇攻击魏国获胜的时候,赵王听信谗言换将,让乐乘替代廉颇,廉颇大怒,主动挑起内讧,攻击乐乘。

先不说换将有没有道理,作为一个忠于国家的武将,动刀动枪的窝里斗总是欠考虑的。

也正是这一次事件后,廉颇逃亡异国他乡,再也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了。

6

说一说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分上下半场,上半场是廉颇对王龁,下半场是赵括对白起。

廉颇主守,虽然小有挫折,但基本和秦军打成了相持的局面。

从战场表现来看,廉颇算是中规中矩。

但一个名将,仅仅考虑战场形势是不够的。当时的情况是,赵国底子太薄,军中无粮,国库空虚,相持的消耗战对赵国是不利的,这时候必须要打破常规,扬长避短,出奇制胜,如此才不负名将的头衔。

可惜的是,廉颇没有做到。

更何况,廉颇的防守战术还限制了赵国骑兵的发挥。要知道,“齐击士、赵骑士、魏武卒和秦锐士”是战国四大强军,把骑兵窝在营垒中无异于自废武功。

当年的阏与之战,赵奢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惑敌之后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可惜的是,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奢已经死了。

所以说,廉颇在长平之战上半场的平局,其实是为下半场的溃败埋下了伏笔。

赵括的主动出击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直接导致了四十万赵军被坑杀,最后落了个“纸上谈兵”的千古骂名,成了背锅侠。

7

廉颇一生历经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幽缪王四任赵国君主,位列上卿,后来更是做到了代理总理(假相国),但最终却离乡背井,辗转魏国和楚国,死在异国他乡。

这一切都因为廉颇得罪了一个小人——郭开。

赵悼襄王赵偃还是太子的时候,郭开就是赵偃的伴读,深受赵偃的宠信。

据《战国策》记载,郭开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完全是靠自己的美色得到了赵偃的宠爱,赵偃偏爱男色,和郭开关系暧昧。

史书上记载赵偃患有痔疮,郭开就经常用舌头为他舔痔疮止痒。

在一次宴会上,廉颇看不惯郭开的嘴脸,找了个由头,当面斥责了郭开,郭开从此记恨上了廉颇。

让乐乘替换廉颇的馊主意就是郭开出的,这也导致了廉颇踏上流亡之路。

赵偃的儿子赵幽缪王赵迁继位后,一如既往地信任郭开。

当时,秦国军队大军压境,赵国军队节节败退,有人提议召回在魏国不被重用的廉颇,赵王派出使者看看已经老矣的廉颇“尚能饭否”。

郭开买通了使者,使者转了一圈回报说,廉颇已经老了,虽然胃口不错,一顿饭吃了“斗米,肉十斤”,但毕竟岁数放在那里,身体不行了,吃一顿饭的工夫就拉了三泡屎(“一饭三遗矢”),于是,廉颇回归的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掐灭。

后来,廉颇又辗转去了楚国,同样郁郁不得志,最终死在楚国。

8

同样是得罪人,之前得罪的是君子蔺相如,结果诞生了“将相和”的佳话,如今得罪了小人郭开,麻烦就大多了,弄了个客死异乡。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