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波迪
在这个充满不安和噪音的时代,帕米尔高原像与世界无关的净土一样,让无数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地道风物”系列MOOK,一直在努力发现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地域。每一本MOOK,我们都会征集最优秀的摄影师、写作者,一起去当地探访、体验,从而保证MOOK的内容足够“地道”,足够“真实”。这些所选的摄影师、写作者,他们走南闯北,对每一个所到之处,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以往的“风物之旅”从未出现过,某一个地方,可以让所去的每一个人都如此魂牵梦萦,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再去。帕米尔高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迷人所在?也许今天的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有一个答案。
*
本文选自《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
▼
1
在帕米尔,时间仿佛停滞。
帕米尔高原位于中国版图最西端。
说它是高原,是因为这里群山汇聚、高峰林立,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这些庞大的山体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说它是中国版图最西端,是因为帕米尔高原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是名副其实的西部边陲。
从空中看,帕米尔高原如同一个卧在欧亚大陆上的巨大手掌——小拇指是天山山脉,无名指是昆仑山脉,中指是喀喇昆仑山脉,食指是喜马拉雅山脉,大拇指是兴都库什山脉。这五条山脉像捆扎在地球上的五条绳索,为了“系牢”地球,它们收拢于一个点,并以此为中心结实地打了一个结,这个山结中心便是帕米尔高原。
摄影/李学亮
海拔7530米的公格尔九别峰由数座险峰峻岭相连而成,陡峭连绵,它和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649米的公格尔峰并称为“昆仑三雄”。
摄影/小强先森
只有屹立于群山之上的帕米尔高原,才拥有能够用“山结”和“山汇”两个词来形容的地貌。群山汇聚、雪峰林立的帕米尔,以万山之祖的姿态骄傲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摄影/李翔
帕米尔仿佛是被高山大川劈开的世界:山峰是两种颜色,皑皑白雪覆盖的峰顶和裸露着的灰褐色山体,山麓则是一片片布满砾石的坎坷坡面。季节几乎只有两个,长达七八个月的寒冷冬季和给帕米尔带来生机与色彩的夏季,春、秋季则倏忽而逝。
摄影/汗斯
帕米尔高原自然环境严酷,高原山地终年积雪,反射冬日阳光的岩壁冰冷如剑,无数荒山因得不到水分滋养而赤裸无蔽。
游荡在天高地远、苍茫辽阔的高原,处在被连绵高耸的雪山围裹的广阔谷地中,很容易就产生一种时间停滞的错觉。
摄影/小强先森
荒漠、雪山、冰川……这是外界对帕米尔高原的第一印象,而实际上,冰峰林立、雪山连片的帕米尔高原亦造就了不少河谷,“万山之祖”的另一面是“万水之源”,这些冰川融水在帕米尔高原的山与山之间穿行,在峰与峰之间奔流,形成了高原上一处处美丽的田园风光。
摄影/高嵩
当河流流经山峰中的平坦地区,流水的沉积作用得以显现,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河流在平坦开阔的宽谷中曲折流淌,孕育出宽阔丰美的草甸,是高原塔吉克人和柯尔克孜人的家园。因为宽谷的存在,帕米尔高原呈现出温暖、热烈和希望的色彩 。
高原春意 摄影/高嵩
高原春意 摄影/小强先森
无论是塔什库尔干河谷,还是叶尔羌河谷,只要在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都能见到杏树的影子。春分一过,杏树枝头的花蕾便陆续绽放。这些河谷小生态系统,尽可能地将多彩的江南春色包裹在每一条帕米尔高原的河谷里。这便是帕米尔高原杏花江南的一面。
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在四周裸露无遗的大山之中,竟然还藏着成片成片的高山牧场。
摄影/高嵩
夏牧场,水草丰茂,白色的羊羔星星点点地撒落在一片碧绿中,这是一年中最生机勃勃的季节。
摄影/小强先森
帕米尔群山之巅终年覆盖的冰雪消融成河水,顺着山谷流向山间盆地,养育了河流两岸的天然牧场。塔吉克族牧民常年在东帕米尔高原的高山、沟谷和盆地间放牧,过着随季节迁徙的游牧生活。可每个人的眼里都泛着知足、坦然、安静的光芒。
身着艳丽红裙的塔吉克族小女孩抱着自家的小羊。高原上的塔吉克人,对羊仿佛有种源自天性的亲近,牧民会亲吻羊羔,甚至会与羊合被而眠 摄影/叶金
2
暖意,浓浓的人情味
摄影/叶金、王毅楠、连姝凝
塔吉克人见面必行礼节必问候,男人之间、男女之间、女人之间或不同年龄、不同辈分之间,手背、手心、唇、脸颊或额头,不同的吻触部位或方式表示不同的性别、长幼与族中的位置。
他们相互之间的问候,包括累不累、身体好、是否顺利、心情如何等等,最复杂的问候会在数分钟内问及有关生活的方方面面。差不多的问候与你相见的人都会问,若有亲戚关系或遇到这一年有丧事的人,同样的问候在进入屋里和在炕上落座后还会被再次强调。
摄影/小强先森
相对城市和其他大多数区域,塔吉克人对人际关系的关注,敏感得近于机警,不是宗教或明确的伦理守常,却被每一个人恪守,原因何在?最让人吃惊和难以理解并有强大支撑的,是塔吉克人对族际之间的许多事超乎寻常地投入与关切。
塔吉克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婚,再到最后辞世,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族人的呵护相伴。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照成为维系塔吉克人在艰苦高原上生存下来的纽带。
摄影/连姝凝
一场婚礼就是高原上的盛事,不管多远,族人、亲朋、邻居都会星夜兼程地赶来,给新人送来祝福,也在主人家不辞辛劳地帮忙干活。
3
节日,那是高原的狂欢
1. 婚 礼
摄影:叶金
新郎、新娘一起吃下经祈诵加持、由拜德尔汗(婚姻之父)亲手送上的肉、馕、酸奶或奶茶,表示之后将一起生活,同甘共苦。
在秋高气爽、婚礼密集举行的9、10月,整个帕米尔高原都躁动起来。此时牛羊肥壮、食物充足,牧民大都从高海拔的夏牧场下山,居住相对集中。对大家庭制、血缘关系十分紧密的塔吉克人来说,婚礼是需要调动整个部族参与的大事。而对刚结束农事、获得丰收的高原塔吉克人来说,婚礼是他们一年来为数不多的肆意娱乐、享受生活的机会。所以通常一家举行婚礼,全村人都沉浸在节日般的狂欢气氛当中。
塔吉克族男性多戴吐马克帽,新郎也不例外。吐马克帽的里子用优质黑羊羔皮缝制,下檐为一圈皮毛,帽上绣着数道花边,顶部常见一圈圈的线状图案。新郎的帽子上缠绕红白相间的绸带,代表着对未来生活幸福美满的向往。
新娘的脸庞遮挡在层层叠叠的面巾下,三天的婚礼过程中,除贴身的伴娘、女性亲眷,其他人难以一睹新娘的庐山真面目。新娘的装束十分考究,头戴自己亲手刺绣制作的绣花小帽,帽前垂挂银链,头发分成若干股,从头顶到发梢编成若干小辫,小辫上编入白扣或银扣。身穿红色长裙,外套大红袷袢,佩戴明艳的首饰,穿绣花长袜和红皮靴。
婚丧嫁娶这样的人生大事,在塔吉克社会中从来不是单纯个人的事。一旦谁家要办婚事,亲戚族人、知己好友都会赶来,甚至长途跋涉几天,来为婚礼做准备。
摄影/包迪
婚礼一般要持续三天。第一天,男女双方各自在自己家里庆祝,亲朋好友携礼前来贺喜,母亲或重要的女性亲戚会在礼品上撒上面粉,以示吉祥。第二天,各自在本村举行更大规模的娱乐活动。帕米尔高原上交通不便,新郎带领的迎亲队伍这天可能就要出发赶赴新娘家。
女性亲眷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准备婚礼用的食物——馕、抓饭、哈克斯、油果子等,她们一边干活,一边念念有词,说着祝福新人的话——希望他们婚姻之路平坦,未来生活幸福。男人们则忙着准备做抓饭的羊肉。
塔吉克人的婚礼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即便是偶然路过的陌生人也会被热烈欢迎来参加婚礼,享用新人家精心准备的食物。手鼓打起,鹰笛声响起,婚礼的序幕正式拉开。最先起舞的一般是家族中较受尊敬的长者,在他们的带领下,人们轮番进入位于主屋中心的“舞场”,舞蹈甚至会持续到第二天,彻夜狂欢不眠。
结婚仪式由宗教人士主持。早已准备好的一头羊在大家的祷告中被宰,为新人大礼驱邪。
新郎到新娘家接亲是整个婚礼的高潮。迎亲路途遥远,新郎和迎亲队伍一路歌舞而来,沿途拜访亲友。到达新娘家中时,女方家中长辈会向新郎及伴郎肩上抛撒面粉以示祝福。然后,男方派代表将聘礼交与女方查点,确认是否与订婚时商定的相符,接着便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时,所有来参加婚礼的人都要在场,新郎、新娘分站在两边,宗教人士念诵完事先准备好的经文,新郎、新娘一起吃下经加持过的食物,象征共同生活的开始。新人交换过缠绕有红白绸带的戒指后,由长者将满满一碗糖果、核桃、杏干等甜蜜食物从新郎、新娘头顶倾倒而下,寓意生活甜蜜和期盼后代。
傍晚,迎亲队伍启程返回,新娘挥泪与家人辞行。返程路上也是一路奏乐歌唱,好不热闹。到达夫家时,男方家人也会抛撒面粉以示祝福。新娘在夫家揭下面纱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馕,象征她在新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新娘的装束常常会穿戴一年到一年半,按照传统,诞下第一个孩子后才会褪去红装。
2. 皮里克节——极地之火,燃烧千年
摄影:高蒿等
故又称为“灯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的八月十四、十五。“灯”实际上指的是油烛。节前,主妇要为全家制作过节用的油烛和酥油灯。皮里克节持续两天,第一天为“家中皮里克”,夜间,一家人围坐在插有油烛的盆周围,大家长先祈祷,然后燃起油烛,诵读经文祈福。
按照传统,主持的人会呼唤每个家人的名字,喊一个的同时在盘中插上两支油烛,被呼唤的人要立即应答,然后再呼唤下一个。最后全家人眼望着油烛,互相祝福。仪式结束后分食馕、奶茶等食物。
油烛由浸过羊油的棉花缠在卡乌若草茎上制成,做好后插在盛满沙子的盆内。
第二天,人们准备好祭祀用的食物,全家人一起前往墓地祭拜。
在墓地,人们点燃油烛追思告慰故去的亲友。追悼仪式完毕,到同一个墓地祭祀的人将带来的食物集中共食。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由德高望重者平均分配的食物。
夜幕降临,各家各户都要点亮火把,燃起篝火,帕米尔高原的夜晚被照耀得如同白昼。
过节当然少不了歌舞娱乐,人们围着篝火跳起舞来。
人们围着篝火舞蹈,以期驱邪得福。塔吉克人过去曾长期信仰古老的拜火教,他们膜拜火,认为火是有灵魂的,人可以与之沟通。通过仪式,火可以为人驱除灾祸、带来幸福。尽管后来接受了伊斯兰教,塔吉克族对火的崇拜依旧,只是用伊斯兰教的祈祷和诵经取代了原本的咒语,祭祀时间也改用伊斯兰教历。
本文内容来源于《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
内容经重新编辑,编辑丨林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