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为了使讨论更加严密,必须是核潜艇和驱逐舰等现代同代产品,他们的武器设备必须没有明显的性能差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
其次,它们都是“孤身一人”,没有任何外界支援。1海里等于1.852公里,50海里大约等于93公里,接近100公里。在这种距离上,核潜艇和驱逐舰互相发现对方时,驱逐舰肯定是占据明显优势的。原因无它,潜艇最大法宝就是隐蔽性强。如果它在近百公里外就被发现了,它已经丧失它的最大优势,战斗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输了一半。
发现核潜艇后,现代驱逐舰可以发起的反潜攻击手段有很多。由于是在近百公里距离外发现核潜艇的,所以驱逐舰第一个手段就是派出反潜直升机攻击。
现代反潜直升机装备有主动/被动声纳浮标、吊放式磁异常探测仪、对海搜索雷达等众多先进反潜搜索设备。直升机上也装备有声纳浮标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设备,可以做到边探测边分析。一旦发现核潜艇的蛛丝马迹,可以立即使用它自己挂载的轻型反潜鱼雷发起攻击,特别是当潜艇大致方向、距离确定时,它的反潜效率会更高。
除了派出反潜直升机投放鱼雷,驱逐舰还可以发射射程为50~80公里的反潜导弹进行攻击。等到核潜艇进一步贴近驱逐舰时,驱逐舰可以发射鱼雷、反潜深弹来“招呼”核潜艇。
相比较之下,当核潜艇发现近百公里外的驱逐舰时,它能够有效攻击的武器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核潜艇只能发射鱼雷或者潜射反舰导弹来攻击驱逐舰,问题是两者的使用都有限制。
潜射反舰导弹的射程很远,性能颇为先进,但是发起数十公里外的反舰攻击时,需要预警机、侦察机、卫星等平台提供指示引导,前面已经说了,这艘核潜艇是没有外援的,所以此路不通。
那么使用鱼雷呢?答案是可以,但是需要靠近驱逐舰,目前常见的重型鱼雷射程不过46公里,这意味着核潜艇至少要靠近到驱逐舰46公里的距离上才能发起攻击。一般来说,如此远距离的鱼雷攻击是非常低效的,要想高效攻击驱逐舰,核潜艇最好逼近到驱逐舰十多公里范围内。
想象一下,一艘核潜艇在90多公里外就已经被驱逐舰发现时,它还需要在驱逐舰反潜直升机、反潜导弹、反潜鱼雷的“热情款待”下行驶到距离驱逐舰10多公里的地方,再发射鱼雷进行攻击。谁的胜算比较大显然是一目了然的,无需多言了。
不过,驱逐舰在接近100公里的距离上发现核潜艇,十分不容易。需要依靠被动的拖曳阵列声呐才行,这种声呐对于100公里距离上核潜艇,定位精度不足,不能够为反潜武器精确指示目标,还需要出动反潜直升机飞过去投掷声呐浮标来精确定位。所以,只要核潜艇没有被声呐浮标精确定位,那么核潜艇还是有很大的生存力的。
核潜艇的隐蔽性,机动能力和下潜深度的关系很大。核潜艇可以利用深潜去接近或者摆脱目标,更可以利用高速机动能力去寻找更多的温变层,盐度梯度,或坐沉海底,让海底洋流去隐匿自己。美国在60年代建造的鲣鱼级攻击核潜艇,首次采用了水滴外形和高航速设计,美国海军在试航中发现,尽管未采用任何降低噪音的措施,鲣鱼级核潜艇依然能够凭借近30节的航速完虐当时美国的现役反潜体系,甚至连重型反潜鱼雷都抓不住已经被主动声呐罩住的鲣鱼级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