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全军首次实行军界制,到1965年取消为止,已有1614名开国将军,他们都是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军队精英。
大校是仅次于少将的军官,在当时严控将官数量的特殊背景之下,他们中有许多本应授予将军军衔的,也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在1965年之前,也有许多上校晋升为大校,他们统称为“开国大校”。 据统计,1955年至1965年先后授予或晋升大校3193名。又由于军衔制中断了23年,使得职务已经达到军级甚至大军区级、本应晋升将军的许多大校无缘“将军梦”。
到了1988年9月实行新军衔制时,有许多仍在位的开国大校终于圆了“将军梦”。这其中,有1位开国大校被授予了最高军衔——上将,算得上是三千里挑一。此外,还有14位开国大校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下面,笔者就来盘点一下他们的情况,这是第一篇,介绍开国大校晋升为上将的情况。
开国大校中唯一晋升上将的是万海峰
万海峰,1920年9月出生于河南光山一户赤贫的雇农家庭。光山地处大别山区,20世纪30年代,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一片革命的热土。徐向前、徐海东、王树声等名将先后在此征战。
小小年纪的万海峰从活跃在家乡的共产党人和红军、游击队的活动和宣布中,清楚地认识到了“共产党是穷人的队伍”“跟着红军有饭吃”。于是,萌生了当红军,为穷人打天下的念头。
13岁当红军
1933年,他跟随二叔翻山越岭,来到转战于天台山的光山独立团要当红军。但是不幸的是,仅当了一个多月的红军,二叔就得了重病。由于红军处于常年征战中,为了让二叔得到更多的照顾。组织上要求万海峰护送病重的二叔返乡疗养。随之,与已经转移的共产党队伍失去联系。
红军将领高敬亭
不幸的是,在返乡途中,二叔还是因病重逝世了。13岁的少年万海峰只得将二叔掩埋在路边,沿着原路返回去找红军队伍。7月的一天,筋疲力尽、又累又饿的万海峰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睡着了,恰好被转战到天台山附近的红28军政委、著名的红军将领高敬亭遇到。当听说了他的遭遇之后,高敬亭打量着这个少年。发现他当红军的意志坚定,又有主见,颇为精明强干。于是,决定让他留在自己身边,给自己当个勤务员。从此直到1990年退休,万海峰再未离开队伍,开始了南征北战的传奇名将生涯。
当时,红军主力已经长征,留下来的红军队伍力量薄弱,在蒋介石的严令下,1936年初,国民党十几万军队反复“清剿”鄂豫皖苏区,使得这里几乎变得“鸟无栖息之所,人无藏身之地”的危险困难之地。在鄂豫皖苏区已经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红28军,被断绝了外界粮盐弹药的一切供给,官兵生活极度艰难,只能靠野菜、树叶充饥,甚至连水都喝不上。面临生死未卜的绝境。
这个时候,有些意志不够坚定的人,脱离了组织,更有甚者,还有人叛变投敌。但是少年万海峰从未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而是信心十足。
一个耳光救了他一命
他的自信源于信仰,也源于战友们对革命前途,对战友的依赖。
1936年9月,在一次转移途中,红28军军部陷入国民党军的重围中,前哨连与敌人展开激战。万海峰求战心切,瞒着军政委高敬亭飞跑到前沿参战。谁知道,刚到阵地上,就挨了丁连长一个耳光。丁连长厉声对万海峰说:“这里有我们,你这个小鬼还不赶快回到首长身边去!”万海峰不得不满腹委屈地折返回来,在高敬亭身边保护其安全。后来,当得知这个连为掩护军部安全突围,全部壮烈牺牲的事迹后,他才知道,丁连长是救了自己一命。因为丁连长知道,面对强大的敌人,自己已无生还的可能。但是只要首长和领率机关还在,红28军就有发展壮大的希望。
高敬亭被错杀,万海峰受到牵连
1937年10月,抗战开始不久,年仅17岁的万海峰通过了重重考验,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个时期,根据国共之间达成的协议,包括红28军在内的留在中央苏区等南方八省的红军武装,统一改编为新四军。曾任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团长的北伐名将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红28军则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支队长。
由于一些历史的误会,加上高敬亭自身性格上的某种缺陷。他被时任军长的叶挺认为不服从指挥,有游击习气和军阀作风,被设计误杀。现在看来,这里面,叶挺是负有责任的。但在当时,也确实有其历史必然性。
1939年6月高敬亭被误杀后,作为从参军后就在高敬亭身边接任警卫员、警卫班长的万海峰,自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牵连。好在此时不再像当年“肃反”“打AB团”时期那样随意逮捕杀害革命同志。新四军军部在宣布高敬亭一案了结后,就安排万海峰到皖南的新四军教导队去学习。这是万海峰入伍以来首次系统进行脱产培训,他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学习,他的军政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粟裕手把手教他打仗
万海峰夫妇1943年的结婚申请
1940年初,万海峰以优异成绩从教导队毕业。或许是因为在学习期间表现突出,他被分配到苏南溧阳地区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江南指挥部首长陈毅和粟裕身边担任侦察参谋。
来到江南指挥部报道不久,粟裕将军就接见了万海峰,语重心长地说:“高敬亭的事跟你无关,你没有任何责任,不要有思想包袱,一定要安心工作。”
粟裕的这一席话,打消了他之前的思想考虑,从此万海峰就开始轻装上阵,将自己的全部心智都用在打击日寇上面。
对于万海峰来说,能够在陈毅、粟裕这些名将身边工作,感到十分荣幸,也十分珍惜在他们身边工作的机会,总是努力学习他们排兵布阵的用名思路。而陈毅、粟裕也总是毫无保留地将带兵打仗的要诀传授给这些未来的指挥员们。在这里,万海峰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有一天,粟裕和身边的参谋们聊天,粟裕问道:“你们说说,新四军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万海峰在老山轮战战场视察。
看似不经意的闲聊,其实是粟裕在有意识地引导参谋们树立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以便他们能够在将来承担更大责任,在前线带兵打仗时能够“能打仗,打胜仗”。
“当然是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万海峰答道。
粟裕盯着这个20岁的年轻小参谋,用鼓励的口气对万海峰说:“继续说下去。”
万海峰娓娓道来:“以前我们打游击战,军事指挥水平较低,长期靠一名主帅指挥作战,缺乏健全的参谋机构,无法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粟裕再问道:“如果给你一个连让你指挥,你怎么办?”
万海峰很自信地回答说:“除了冲锋外不加入火线活动,要始终冷静地观察敌人,瞅准弱点,抓住时机,果断出击。”
粟裕很认可地说:“讲得好,万参谋,部队要打胜仗,仅靠一个有经验的指挥官是不够的,你们还年轻,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将来部队还要靠你们去指挥呢。”
小参谋被直接提拔成营长
1986年2月万海峰陪同邓小平视察成都部队
正是从这些类似于“纸上谈兵”的对话中,粟裕认为万海峰是个可造之才。同时,粟裕对身边的参谋们要求非常严格。在名将耳提面命之下,他们成长的也很快。而粟裕也不“小气”,尽管身边有优秀的参谋对于统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为了全局考虑,粟裕也并不会扣下他们不放,而是用心培养他们,成熟一个,就放出去到前线带队伍。
万海峰在粟裕身边待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到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后不久,粟裕就任命万海峰为苏中第四支队独立旅第7团2营营长,那一年,万海峰才21岁。要知道,之前,万海峰一直都是在首长身边当警卫员和参谋,从来没有在前线带过兵。能够超常规提拔,足见粟裕将军的名将风度,也是对万海峰才能的高度认可。
1947年,粟裕(左二)在孟良崮战役前线
万海峰也没有让粟裕失望,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粟裕的眼光。
当时,2营虽是老骨干部队,但是因为前任营长刚刚在战斗中牺牲,导致部队士气低落。对于这个“空降干部”也并不太信服。
面对这一情况,万海峰认为,必须通过打胜仗来提升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恰在此时,粟裕将军发起苏中战役,万海峰部奉命讨伐叛国降日的顽军李长江部。面对顽敌,万海峰在侦察了解地形、深入打探敌情后,带领2营官兵巧取石家岱,阻击缪湾,三天内打了两个胜仗,歼敌600多人,取得了他革命生涯中真正由自己领导的第一场战役的重大胜利。全营将士们都说:“营长带领我们打了一个翻身仗。”也从此对这个年轻的营长更加信服,部队士气十分高涨。
后来,他又升任副团长兼参谋长。整个抗战时期,他率部驰骋在大江南北,参加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苏中反扫荡和泰兴、盐城、高邵及姜堰保卫战等重大战役战斗,屡立战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没有辜负陈粟首长的信任。
解放战争中几乎参加了华东野战军的每一个重大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成立,万海峰担任华野六纵18师54团副团长,后来,他又任六纵司令部作战科长、三野24军72师216团团长。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黄桥、莱芜、孟良崮、平汉路破击战、豫东、淮海、渡江、解放长山列岛等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几乎参加了华东野战军的每一个重大战役。
最有代表性的是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影响华东地区战争全局的孟良崮战役打响。根据计划,当时万海峰所在的六纵由山东博山地区南下费城地区,准备攻打白彦城。5月12日,万海峰所在的18师突然接到陈毅、粟裕首长的电报,命令六纵18师北上鲁中,从敌人背后夺取垛庄,断敌退路,配合全军围歼已冒进至孟良崮的敌整编74师。
18师立即调整部署,经过连续40多个小时的急行军,多次在敌人重兵集团的纵深间穿插,万海峰和54团指战员终于在规定时间赶到了垛庄附近。拂晓时分,54团和53团三面包抄,突袭敌军。面对突然而来的解放军。敌人根本没有想到我军会如此神速,他们连防御工事也没来得及修好。与此同时,兄弟部队也进展迅速,到5月15日黎明,我军已完成对孟良崮的合围。
上午8时,54团向敌人发起进攻,守敌凭借地势和简单工事节节顽抗。在双方争夺激烈的业家沟的战斗中,万海峰亲临前线靠前指挥,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五次反扑,终于迫使敌人溃退。经过半天的激战,54团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高地,歼敌达1500余人,逼迫残敌不断向孟良崮主峰溃逃。
15日下午,总攻主峰的命令下达。万海峰率领54团和兄弟部队从四面八方向山顶冲去。16日拂晓,敌人的抵抗终于沉寂……最终,万海峰亲眼看到兄弟部队抬着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尸体下山,孟良崮战役获得全胜。粟裕在百万军中取敌首级的大胆让毛主席极为激赏,并大胆预测,“这个从红军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未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的大军”。而取得这一战果的有功之臣中无疑有他的老部下万海峰。
抗美援朝战争中率先“游动炮群”作战思路,让美军吃尽苦头
抗美援朝时的英姿勃发的万海峰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24军70师参谋长、71师副师长。1952年9月,24军奉命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时任军长的皮定均将军(就是主席说得“皮有功,少晋中”的著名将军)知人善任,让万海峰担任该军的炮兵主任。24军入朝之后,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等多次重要战役,屡立新功,这其中就有万海峰的一份贡献。当时,他率先提出“游动炮群”作战思路,指挥炮兵歼灭敌大量有生力量,让美韩军吃尽了苦头。
例如,1952年12月,24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中线,接替友军防守牙沈里——栗木洞一线长达42.5公里的防线,上甘岭、五圣山、西方山为其主要阵地。对面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兵力达4.7万余人。在万海峰的指挥下,24军的炮兵部队英勇作战,取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特别是1953年7月进行的金化一战,共歼敌8400余人,将阵地向前推进了24平方公里。由于连遭志愿军的沉重打击,1953年7月27日,美军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后,万海峰荣获朝鲜授予的二级国旗勋章。
唐山大地震后,主动请命出征
1954年回国后,他升任72师师长,并被送到南京军事学院合成指挥系学习。1955年9月,正在军校学习的万海峰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仅35岁。1964年,他升任24军副军长。1969年11月,他升任24军军长。1972年,他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副大军区级干部。1975年,他升任北京军区副政委。
万海峰参加唐山大地震43周年祭
一年后,举世震惊的河北唐山大地震爆发,时任军区副政委的万海峰主动向军区党委请战,要求奔赴抗震一线。报经军委同意,他被任命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万海峰乘飞机冒雨赶赴唐山,一下飞机他就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奔走在断壁残垣间视察灾情,看望受灾群众和前来救援的部队指战员。接着,他和指挥部一班人,科学用兵,精心组织,指挥部队迅速抢救被埋压的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在唐山奔波了100个日日夜夜。最终圆满完成了唐山抗震救灾使命。
百万大裁军中,他提出保留成都军区的六条建议并被采纳
1982年秋,万海峰被任命为成都军区政委,成长为正大军区级将领,时年62岁。同年,在党的十二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5年6月,邓公基于全局考虑,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裁减军队员额100万,一时间震惊了世界。当时的一个重头戏就是将原来的十一大军区调整为七大军区。原来的方案是将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合并,军区机会驻昆明。在中央正式宣布最终裁军方案之前,昆明军区已做好了接收成都军区的一切准备。即便面临随时被裁撤,但作为成都军区政委的万海峰,依然跑机关、下部队,用他那浓重的河南口音告诫全军区官兵:“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影响执行军委命令的事不做,公家的财产一分也不拿。”
但是,在方案未最终确定之前,从西南战略全局着眼,万海峰和司令员王诚汉一起,从国际形势、军事战略、地理环境、军事交通、后勤保障等方面反复论证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终向中央军委提出保留成都军区的6条建议,并得到采纳。最终,昆明军区被合并到了成都军区,万海峰继续担任军区政委,直至1990年到龄离休。原司令员王诚汉则调任军事科学院政委。1988年9月,全军实行新军衔制时,万海峰和王诚汉双双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首批17位上将之一。
万海峰因此成为后来获授上将的唯一的开国大校。199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5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现在,老将军已经101岁了,仍十分健在,让我们祝福他健康长寿!
图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