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隐隐约约美丽
每当访问名胜古迹、寺庙宫陵时,都会经常看到石碑。
那些石碑大多被石雕的一只乌龟模样的动物驮着,人们俗称“乌龟驮碑”,但其实这驮碑的动物并不是乌龟,而是古代的一种神兽,它的名字叫“赑屃”(赑bì屃xǐ),是龙的九子之一。赑屃又名霸下。它的面貌一般是龙头,龟身,有的头上有角,身后有麒麟尾,有的却长得和乌龟差不多。尤其唐宋年间留下的老赑屃,经常和乌龟没什么特别的不同。但虽如此,还是有两个细节是不同的:乌龟是没有牙齿的,赑屃有,经常还龇着一口整齐的牙,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赑屃背后的鳞片数量也和乌龟不一样。
赑屃的地位还是挺高的,龙生九子有许多种说法,但是每一种说法中,赑屃都很荣幸的位列其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负重,背东西。所以这个词引申出来有强壮有力和稳健的意思。
但是赑屃原本也不是这么老实。在上古时代,它经常驮着三山五岳,在神州的江河湖海中兴风作浪,为祸人间。结果遇到了大禹治水,大禹将其收服。从此,它就跟着大禹推山开河,挖渠疏沟,造福人间了。在大禹治理了洪水以后,大禹怕它闲下来又去作怪,就搬来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型的石碑,让它驮着,上面记载着治水的功绩,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赑屃是龟蛇结合的一种神兽,和中国司北方的神兽——玄武属于同支。玄武在古书上被认为是龟,或者是龟和蛇的结合。所以现在多看到的玄武是一条蛇缠着一只龟。蛇是龙的形体意象的起源,在一些地方直到现在还认为蛇是龙。赑屃稳健有力,担负天下的寓意,使其成为了一直被压在石碑下的动物。和别的神兽一样,人们认为摸摸它们是会沾些福气的。
中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在曲阳北岳庙内,有一道《大明诏旨》碑,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颁布的一系列法令之一。此碑的碑座就是赑屃,但赑屃却是断颈的,关于这个断颈的赑屃,有一个传说。据说,驮《大明诏旨》碑的赑屃因背负着皇帝所下的诏令而沾沾自喜,对其他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因此,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跑到北岳庙门前的莲池里喝水。有一天晚上,它又照常跑出去喝水,恰好有一个人赴宴回家路过此地,见驮碑的“王八”在此喝水,很是惊奇,于是,随手捡起一根大棍子,乘着酒劲,使足全身的力气向赑屃颈部打去。棍子断为两截,赑屃的颈部也和棍子一起断了。第二天早晨,这个人酒醒之后,回想起头天晚上梦一般的经历,他不敢确定真假,于是,就到北岳庙看个究竟。果然,那个碑座赑屃的脖子断了。后来,洪武皇帝听说了之后,也责怪此赑屃骄傲自满,下令不准给它修复。直到现在,这个赑屃的脖子还是断的。
民间传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而且在人间各司一职。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跟前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赑屃,龙之子,是中国独特文化的一个表现,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积的结果。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文明结晶,值得我们珍惜。
壹点号素年瑾时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