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历史上的各种地名,研究其命名的缘由绝大多数不仅仅是以下几种主要类型。一个是以自然景观命名的,以方位(北京、南京、南昌、南宁、西安、西宁、西昌等地)、街道(如新疆兵团旗农场40里腰站,第十二个是以民族性、事迹、人物传说等人文史命名的。第三是思想感情的名称,如青松、崇洋、祝福、言志。还有其他名字,如古代原始地名、移动地名、序列号地名。
以我国的城市命名为例,我国城市名称的命名类型共分为13类,即方位、地形、物产、人物、传说、史迹、吉祥、讳改、古国、经济、假借、复合、语别等。具体分述如下:
1. 方位。凡城市地名中含有东、南、西、北、中、上、下、临、阴阳等字,或“X州”字样的,反映城市所处的地理方位,地理位置的城市地名,都归属此类。城市因方位得名的共有132个。除了城市以外,方位县或县级市有上林县(广西)、 下花园区(河北张家口市)、 左云县(山西)、 右玉县(山西)、东山县(福建)、 西林县(广西) 、南陵县(安徽)、 北屯市(新疆)、 中方县(湖南)
2. 地形。是指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即山、川、水、原、海等。反映地形的字眼很多,如口、峰、原、源、山、甸、阜、丘、阳、源等。它是城市地名对城市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直观反映。含有“地形”这类信息的城市名称共计有173个。比如带山的城镇名有中山市、唐山市、舟山市、昆山市、平顶山市、井冈山市、黄山市、庐山市等;带海字的城镇大多靠近海或者大的湖泊,上海、威海 、北海 、琼海、 珠海 、滨海、 长海 、澄海、 定海、 东海 、福海 、江海 、静海、 临海 、凌海、 龙海 、勐海 、南海 、宁海、 通海、 乌海 、兴海 、瑶海、 银海 、镇海等;带阳字地名是因为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如淮河北的淮阳,淮河南的淮阴,全国带阳字的城镇名有洛阳 、沈阳、 贵阳 、南阳、 襄阳、 信阳 、濮阳 、阜阳 、岳阳、 衡阳 、绵阳、 德阳 、舞阳 、淮阳 、汝阳、 宾阳 、长阳 、朝阳 、潮阳 、城阳 、崇阳 、枞阳、 丹阳 、当阳、 东阳、 恩阳、 汾阳 、凤阳、 富阳、 高阳、 固阳 、灌阳、 广阳、 桂阳 、海阳、 汉阳 、合阳 、惠阳 、济阳、 简阳、 建阳 、江阳 、揭阳等;带源字城镇地名意为水的源头,一般放在江河名字简称后面组成地名,河源 、济源、 湟源 、泾源 、门源、 辽源 、沂源、 安源 、沧源、 东源 、洱源 、富源 、沽源、 汉源、 河源、 湟源、 浑源 、济源 、江源、 晋源 、泾源 、涞源、 涟源 、辽源、 凌源 、罗源、 门源、 沁源、 乳源、 桃源 、万源、 渭源、 翁源、 武陵源、 婺源 、新源 盐源、 沂源、 肇源、 资源等。
3. 物产。以城市所在地区生产的动物、植物、矿产等特产为特征的城市地名。如包头(鹿)、蛟河(狍子)、克拉玛依(石油)、白银(黄铜矿)等城市。城市因物产得名的共有45个。
4. 吉祥。城市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受到关注。人们总是用一些美好的词语来为城市命名。当然这里边也包含有统治阶级祈求地位长久及要求人民歌功颂德的成份。反映吉祥的城市地名也很多,如天津(天赐渡口)、赤峰(山峰红艳似火)、霍林郭勒(美食的河)、个旧(真大真好的矿)、保定(保持安定)、长治(长治久安)、福安(敷赐五福,以安一县),这类城市地名共计有168个。比如昌字的城镇,大多放在地区简称后,祝愿某地兴盛之意,南昌、许昌、 西昌 、文昌、 金昌、 宜昌、 昌都、 昌吉 、昌江 、昌乐、 昌黎、 昌宁、 昌平、 昌图、 昌邑、 宕昌 、德昌、 东昌 、都昌 、繁昌 、广昌 、会昌、 建昌 、乐昌 、隆昌、 平昌 、荣昌 、瑞昌、 顺昌 、遂昌、 屯昌、 孝昌、 新昌、 许昌 、永昌等,以安字命名的城镇,类似“昌”祝愿某地安定之意,如宝安、 长安 、潮安 、成安 、崇安 、淳安、 大安、 德安、 定安 、都安、 福安、 固安、 广安、 海安 、华安 、怀安、 惠安 、吉安、 集安、 江安、 金安 、晋安、 靖安、 静安、 来安、 乐安 、临安 、龙安、 隆安 、磐安、 蓬安、 平安、 普安、 迁安 、乾安、 秦安 、庆安 、融安 、瑞安、 台安、 同安 、万安 、文安 、瓮安、 武安等。
5. 人物。城市以族姓、古部落或某英雄人物的姓或名为城市名,古今中外都是很常见的,它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如巢湖(春秋楚巢人地)、周口(周姓摆渡于此)、茂名(晋潘茂名于此升仙)、中山市(纪念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绍兴市(南宋赵构年号)。含有这类信息的城市地名共计有25个。
6. 古国。我国城市不少是古时王侯的封地或先秦的诸侯国。如邢台(春秋邢国地)、安国(汉安国侯王陵封邑)、晋城(春秋为晋地)、东台(古台国地)等。城市得名于古国的有25个。在13类中,以人物和古国得名的城市最少,说明了地名作为一种地理文化较少评价社会人物的功过是非。
7. 传说。我国许多城市地名得于神话故事和动人的传说。如禹城(传夏禹在此建邑)、孝感(传董永孝行感天)、介休(春秋介之推隐居之地)、黄山(上古黄帝得道升仙处)、蓬莱等。我国城市得名于传说的有28个。
8. 史迹。以历史事件或古人活动遗迹为城市命名的。如高碑店(城内原有一石碑)、侯马(元代驿传换马地)、公主岭(乾隆女儿陪嫁地)等。这类城市地名共计有37个。
9. 讳改。这是中国地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例。在封建社会里,讳名理解为具有某种保护作用,并以“讳”地名显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神权思想。如宋太宗赵光仪讳“义”字,就把义兴改为宜兴,义春改为宜春,义阳改为信阳。晋武帝司马炎父名昭而改昭阳为邵阳,改昭武为邵武等。城市得名于讳改的有31个。
10. 复合。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城市所在区域的不同地理特征逬行复合。这种复合比较少,仅有乐昌(乐石、昌山)、番禺(番山、禺山)、连云港(连岛、云台山之间)三个城市。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聚落合并为一个城市,如三明(由三元、明溪合并)、龙海(合龙溪、海澄县置)、黄石(黄石道三镇合并)等。中国城市复合地名共有31个。
11. 假借。城市命名借取已有的地名。如大石桥(得名于大石桥)、通州(得名于南通州)、昆山(境内有昆山)、大同市(遥取大同川的名称)、无锡(锡山无锡)、石河子(新疆兵团在建城之初,这里是一条鹅卵石遍布的河滩)等。城市得名于假借的有129个。
12. 经济。城市是地域经济的中心,城市地名也常常反映城市地域的经济(含交通)特征。描写经济特征的字很多,如津、店、镇、城等。运城(产运官盐之地)、河津(城当河汾要口)、哈尔滨(满语,晒网场)、界首(皖豫交界首集),城市得名于经济的有71个,比如天津市、驻马店市、景德镇市、韩城市等。
13. 语别。中国城市名称以汉语为主,但也有以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如牙克石(蒙)、齐齐哈尔(达斡)、牡丹江(满)、乌鲁木齐(蒙)、喀什、阿图什等等。城市得名于少数民族语的有67个,外来语(日语)1个。另有28个城市语义不明。还有6个佚义的古越语地名。
14.古代通名。比如以古代的通名州,现在用于城市专名,这是我国自汉朝到清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流传下来。如今带“州”的城市很多,比如广州市、杭州市、郑州市、福州市、兰州市、苏州市、宿州市、抚州市、徐州市、泉州市、扬州 市、亳州市、达州市、通州区、汝州市、温州市、衢州市、永州市、邓州市、漳州市、台州市、赣州市、潮州市、柳州市、荆州市、靖州县、全州县、林州市、景州、德州市、滨州市等。
在我国,古人将地名的命名原则概括为“凡地名必从山、从水、从事迹,除此之外,必取美名”,山与水是自然环境,事迹是历史环境,美名则是社会环境。在我们国家数量庞大、浩如烟海的地名宝库中,有许多著名的地名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像龙山、大汶口、周口店、半坡村等等。中国地名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美轮美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些地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和骄傲。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的城市和新的城区、街道呈几何倍数急剧增加,大批的老街区、城郊农村消失,由此而产生的新地名的命名和老地名的消失让地名管理部门应接不暇,接踵而至的是地名命名、更名的混乱和无序。在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地名命名均已显现不同程度的误区和混乱,对于城镇建设中出现的新的地理实体,尤其是住宅区名称的命名,似乎已经不再遵循古人的传下来的方法,而是变得更加实际和洋气起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力几近摆设,甚至于还有了专门的起名大师,可是似乎人们并不买账,相反非议不断,在提倡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怎么连地名都不会起了呢?城市改扩建中新建的城市道路和住宅区名称究竟应该如何命名,城市原有地名如何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地名管理工作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受制于城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营销策略,加之缺乏强有力的地名法规支持,当前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地名管理工作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用当下最流行的话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各类城市地名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贪大求洋、追逐个性另类的命名方式已经成为城市地名命名的弊病,关于城市地名的讨论屡屡为社会舆论关注而成为社会各界及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更成为地名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管理和研究课题。
对于城市改造中出现的新地名,是沿用原地名,还是另起新名,历来争议不断。有主张沿用原名的,比如城中村改造,新建的住宅小区保留原有地名,既有利于地名文化的传承,又保持了好找好记的地名指位作用;主张起用新名的,认为原有名称土气直白,不能体现现代化城市风貌,甚至有些地方官员要求地名管理部门要跳出地方文化小圈子,不要总在自家门前做文章,地名也要讲究高端大气响亮。孰是孰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许多地名的命名创意别开生面,洋溢着当今时代的全新气息,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有一些人盲目地求新求大求洋,一味地标新立异,出现一些不伦不类的名称。这其中既有审美问题,也有心理问题,还有社会思潮影响问题。大家知道,香港的尖沙嘴、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陆家嘴都是享誉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地名,这些名称并不新潮,甚至有点土俗,但香港、北京、上海却不嫌弃它们,这些名称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成为各自城市的名片和亮点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使用这类所谓土气、不上档次的地名呢?不要小看这一个个地名,它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承载着人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是一座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我们为什么不珍惜他、守护他、传承他呢?!
同样,对于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道路地名体系,更名也是要慎之再慎。依照国家地名管理规定,一路一名是城市道路命名的一条重要原则,好找好记,便于管理,在新建和延伸道路命名中是一定要遵循的。但是在一些大城市,分段命名的道路名称,往往记载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征,比如横贯济南东西的几条主干道,一条贯通的道路不同的分段名称记载了济南老城区、商埠区、新城区几个时期的城市发展脉络,每个区片不同的命名方式也在印证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对地名命名产生的影响,这些道路名称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经典,所以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还是允许个性存在吧,这也符合可改可不改一律不改的命名更名原则,正所谓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城市住宅区命名是目前地名管理的一个盲区,是造成地名混乱、不规范的重灾区,在法规不给力的情况下,采取行政监督与正面引导相结合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来势猛烈、稀奇古怪的各种非标准的住宅区地名,既然没有强有力的法规做支持进行查处,目前只能依靠加大地名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且出台规范、科学、标准的通名体系,引导开发商在不影响其商业利益的条件下,遵循国家地名命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做好住宅区命名,地名管理部门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政府可以掌控的范围内,比如公务员小区、政府安居工程等的住宅区命名要做好这方面的表率。
编制地名规划,是有效解决长官意志、命名无序混乱,突破管理盲区,保证地名命名科学、规范、标准、权威的好办法。由了解国家地名命名相关规定,具有学科和专业优势的地名专业人员或者相关专家,对未来城市地名做出总体规划,能够有效的保证城市地名系统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编制工作是在执行国家地名法规基础上,依据城市发展建设规划进行的。前期需要对城市原有地名系统进行梳理,划出地名保护区域,制定严格科学的保护计划,对那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地名更是要建立保护档案,予以保护,一般而言,这些通常会与城建规划不谋而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地名规划编制原则,一定是着重于地名的继承性与稳定性,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体现城市规划主题和愿望,以及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等原则。其指导思想在于挖掘、继承、弘扬区域地名文化特色,尊重地名发展历史和现状,科学预见未来城市和与之相关联的地名发展动态,建立科学合理、标准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地名体系。以此而行的规划,是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规划、原有地名系统等方面整体考虑而建立的,体现层次性序列性的科学性命名规划。新规划在完善和保护城市原有地名格局和地名文化的前提下,以地名的科学、合理、整体布局,体现城市功能分区,展示城市发展张力,彰显城市文化,培育城市个性。通过规划可以有效地预防传统地名文化的丢失,杜绝新问题产生,不留遗憾。新规划的编制和个体地名命名,还是应该在遵循我国传统命名方式的基础上,突出时代特色,反映当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推陈出新,形成城市自己的地名特色。同时,对于那些在城市建设中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老地名,可以有条件的“复活”和使用,留住城市曾经的记忆。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故而改名易名当慎,切勿轻率待之。”面对在当今“城改”狂潮中,历史街区大片铲去,地名便成了一息尚存的历史的境况,他提醒说:倘再将地名删去,历史便会彻底荡然一空。我们早晚会感到这种文化的失落,我们已经感到这种失落和茫然了!那么,谁来守住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呢?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又紧迫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这其中该做些什么呢?在关心关注未来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大手笔大投入的时候,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往往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是城市个性的释放。所以,在城市地名命名过程中,无论是老地名保护,还是新地名规划,都要从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来认识,这应该是在城市地名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遵循并为之努力的。
作为地名管理行政部门,是不是要做地名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在当前这种一轮又一轮城市改造扩建的大潮中,如何保护传统地名文化,俨然成为地名管理者需要面对的严峻课题,我们赶上了如今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历史赋予我们如此的重任而责无旁贷!地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著名的地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永久魅力。继承、发展和有效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服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移用城市或山川等名称命名街道,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种对城市街道的命名方法,并成为近一、二十年来许多城市街道命名的通行作法。但成功的不多,往往造成许多城市街道名称的雷同,不能反映城市的特征。所以,我们新的城市地名应该在既有地名特征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推陈出新,形成我们自己的地名特色,不能亦步亦趋,单纯地仿效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