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不孝有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2000年的这句话,不生孩子就不孝?

父亲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每当有不孝顺父母的新闻出现,我们总是义愤填膺。


就比如最近把老母亲活埋的人,按理说当代只要勤快就饿不死,家里余粮养活一个老人也不是什么难事。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在现代社会还能发生这样违背人伦的事情,真是让我们汗颜。


不过,说到不孝,按照印象中儒家思想的看法,最大的不孝还不是拒绝赡养老人,而是“无后”,也就是说没有后代。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让儒家思想充满了争议,合着是把女人当生育机器啊?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句老话,真的意味着最不孝的行为是没有后代吗?


“不孝有三”是哪三?

首先严谨地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确实是有出处的。


《孟子·离娄上》记载:“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取,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但是《孟子》中并没有说明,另外两件不孝到底是什么。



到了东汉末年,儒生赵岐为《孟子》作注,作注是经学里的专业术语,就是对经典里一些费解或有歧义的内容进行解释、补充说明。


赵岐这个人也是一代儒学大家,他所作《孟子章句》被收入《十三经注疏》,是比较权威的孟子注家之一。


赵岐对“不孝有三”作出说明,分别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这个注解,被后人广泛地接受了。一者,赵岐的注解时间上最早,二者,说的确实有模有样,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



后来到了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也对“不孝有三”作出了阐发,他认为三不孝分别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无后。从原理上说,这和赵岐是一脉相承的。


用白话文解释一下就是,第一,家里穷,父母年老无法自存,儿子却不出去当官养家;第二,对父母没有原则地顺从,以致于父母犯了错误,陷入不义之地;第三,不娶老婆,没有后代,导致祖先的血统断绝了,无法祭祀了。


说到这里,“无后”确实属于不孝有三中的一个,但并没有说是最重要的一个。


孟子所说的“无后”到底是啥意思

孟子所谓的不孝,并不是只有三件。确切地说,是没有固定的说法。



孟子除了说过不孝有三之外,还归纳过另外五种不孝。也就是: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简单翻译就是,四肢懒惰,酗酒聚赌,贪吝钱财,放纵情色以及逞勇好斗;


大概说的是,懒惰导致没有能力赡养父母,喜欢吃喝玩乐不赡养父母,只管自己老婆孩子而不管父母,放纵情色让父母受辱,与人殴斗令父母有危险。



有意思的是,这五种情形,并没有孟子之前提到的“无后为大”。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孟子说话不算数?


有的学者认为,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其实只是一个虚指,并不是实有三项,而是以三喻多。


但这种方法显然属于把问题搞复杂,让本就玄乎的经言更加模糊不定,不足为信。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孟子所说的无后,其实并不是说没有后代,而是没有履行后代应有职责。


孟子原话举的例是“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舜娶老婆应该先请示父母,但他没有,这是对父母极大的不尊重,就是“无后”,而不是说舜没生儿子。


我们可以发散地认为,无后既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为断绝后代,也可以按当时的礼仪思想,解释为不尽儿子的职责、本分。


不生孩子不等于绝祀

那么问题又来了。


赵岐是儒学大家,为啥随意歪曲、曲解孟子的意思呢?



简单地讲,这就是不同时代的差距。


孟子处于原始宗法体制下,血亲高于一切。当儿子的,一切要以尊重父母、顺从父母为先。


比如西周之初,就发生过一件很著名的事。


周朝的始祖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


周太王年老时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他非常喜欢老三季历的儿子姬昌,想把王位传给老三,然后传给孙子姬昌。



但这么做又很伤害老大、老二的感情,周太王挺犯难。老大、老二一看父亲不好办,干脆远远地跑到南方的荆蛮地区,学着当地老百姓断发纹身,以示绝不会和三弟争夺王位。


以现在人的看法很难理解,让王位给老三有很多种办法,最简单的是直接向父亲表明想法,自愿放弃继承权就可以,没必要这么极端地离家出走、甚至改变文化习俗。


可是古人就是这么极端。


因此我们说,以汉朝的社会背景,是不太容易接受春秋战国时的社会价值的。



汉朝已经步入封建社会,当时的人们已经不太喜欢无原则的顺从父母,而更提倡忠、义,忠、义的目的就是维护封建皇帝的统治,这个政治刚需比孝顺父母更高。


所以思想界对孝的解读,与孟子时代不太一致,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必须强调的是,汉朝以后的社会,在子祀问题上还变得越来越开明。


特别是关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就算没生儿子,也可以过继哥哥、兄弟的儿子,甚至过继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当儿子,只要保持后面有人给祖先上祀,也不算绝后。



《三国演义》中,袁术经常看不起大哥袁绍,因为袁绍是小妾生的。


但是,虽然袁绍本来是庶子,但是后来过继给伯父袁成,从法理层面论,就有了嫡子的身份。


这样,袁绍就继承了袁成一脉,袁家的门生故吏选择追随袁绍的远远比袁术要多。


比如北周太祖郭威,他的亲生儿子都被人杀了,他就过继了内侄柴荣——郭威的妻子柴氏是柴荣的姑母,柴荣改姓为郭,成为郭威宗法意义上的儿子,郭氏也就不算绝祀了。



那么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评价一个人的维度和标准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现代人自然没必要再抱残守缺,非要坚持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当然了,人类自古有繁衍后代的需求,文明的延续也需要人口做支撑,当代社会虽然尊重你自己的选择,可是能生孩子还是要生的。


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问题,我们感觉生活压力大,我们的父辈却是在最基本的生存线上挣扎。



遇见问题,就事论事,然后解决问题。


因为生活压力大而不想生孩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逃避。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