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张炯生在东汉时期,连续20年无尘,地震灾害蔓延。
可想当时的朝堂和民众受此影响之大,严重的年份可谓是民不聊生。太史令张衡更是深受其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探究,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于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创造了地动仪。世界其他国家类似地震测量类仪器的发明均是1800年以后的事情了。地动仪复原图
张衡地动仪全身精铜打造,直径有2.7米,外形神似酒樽,中有都柱。八龙八蟾馀,精准对应。地震发生前或者说地震发生时,总有异于平时的波动,而不同的声波传播的时间不同。张衡地动仪可以先于人类其他感知提前接受到这样的波动,从而触动内悬都柱,引发铜球掉进蟾馀的口中,发出声音引起人们的警觉。
张衡地动仪最著名的检查成效为——监测陇西地震。虽然京师的人们还未感知到,但是张衡地动仪的铜珠已落。仪器测量第一次在自然灾害监测中起到了作用,这一刻不仅是张衡的辉煌,也是全人类的辉煌。从张衡的诗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一辉煌时刻的骄傲以及对时事变化的无可奈何。
张衡地动仪因为多种因素并没有实物留存。而史料能够追溯到的相关记载也就200多字,学者们对这200多字进行全方位抽丝剥茧,模拟还原出张衡地动仪。历史虽无法彻底还原,但人类追求科学真相的脚步从不会停止。
解密张衡的地动仪有几条龙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地动仪图
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他杰出的改进了浑天仪,利用了齿轮的系统把浑象与计时漏壶之间很好的把握了起来,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在以我们从室内的角度去有效测看和计量恒星的位置。
张衡创造出来的的地动仪,发明于元嘉元年,也就是在公元132年,相传这是他在太史令任上所作的的一件撼动的大贡献,如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动仪是用铜铸造而成的,从外观上来看非常像一个酒樽,它的中间是有一个都柱,也就是所说的震摆,在都柱的周围,排列着八个方向的机械,而外面则铸造了八条铜龙。
这个地动仪外面的八条铜龙,是有着系统科学的排列的,它是按照了八个方向来进行排列,我们从顺时针方向来看,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并且是与地动仪内部相衔接而成的,并不是独立得,在每一条龙嘴里都衔着一枚铜球,而铜球币则是根据所在方向来动,会落在它下面排列的铜蟾嘴中,凭声音就可以去判断地震的方向。就是说,在地震时,“都柱”在拨动着小球,而小球去碰撞控制龙口的那些机关,这样使得龙口张开。
由此看来,张衡发明创造的地动仪是有八条龙的,这八条龙不仅让内部与外部构造上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衔接,而且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地震。张衡的这项创造震动了古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汉赋四大家之一张衡简介
张衡,字平子,后人尊称木圣。生于公元78年,卒于公元139年。
张衡画像
张衡乃河南南阳人士,与诸葛亮,张仲景,范蠡,姜子牙并称为南阳五圣。因为文采出众,妙笔生花,善写赋文,是汉赋四大家之一。有《周官训诂》,《灵宪》、《玄图》,《二京赋》,《归田赋》等作品,载于《汉诗》,《隋书》等书。
张衡少时天赋异禀,博闻强识,弱冠之年便四处游学,这让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兴趣也更加广泛。他学五经,通六艺,知天文,晓地理。
永元十二年,张衡在南阳太守府任主簿,负责文书工作。
永初五年,汉安帝召张衡进京。初任郎中,后升为太史令。这是张衡很重要的几年,他的很多发明诸如浑天仪,地动仪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
永和元年,张衡官任河间国相。在任期间,整顿吏治,铲除奸党。
三年之后,张衡官拜尚书。
永和四年,张衡逝世。伟大的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机械学家完成了他的人生历程。
八百多年后的公元1009年,张衡被封为西鄂伯。到了1970年,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上的一座山命为张衡环形山。七年之后将一颗行星命为张衡星。2003年,又有一颗小行星因为张衡的缘故被命名为南阳星。
张衡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