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历史过程,找出我国的差异,深刻认识核心原因。
1970年前,日本模仿西方设计降低成本,抢夺欧美市场,经济连续19年高增长,平均增长9.8%。
此期间,日元贬值,国内增发货币,最终贸易顺差居多,美国逐渐在与日本的经贸竞争中处于下风,1971-78,日元第一次升值。(非重点)1971年8月15日,发生“尼克松冲击”,战后维持了20多年的1美元∶360日元的汇率开始上升。1971年12月末在美国Smithsonian博物馆召开的十国财长会议,决定日元汇率调高到1美元∶308日元。1973年2月日本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发生的石油危机,让原油价格短期内上升了4倍。1979年由于伊朗革命,原油价格在短期内上升了2倍。7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日本企业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克服的。但是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的总体ROE是缓慢下降的。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企业成功克服,但是欧美国家都陷入严重的滞胀。而此期间日本成功度过73年79年两次石油危机,摆脱滞胀。汽车业打败美国(石油价格上涨,美国多是大排量车,日本是中小排量)。
1980年后,日本电子工业兴盛,芯片走强,美国更加担忧,此时汽车家电更是全胜美国,贸易问题影响到了外交。此期间,日本经济策略十分成功,对内增发刺激工作就业,对外升值吸引外资,全球财富实质性地向日本转移,同时日本以汽车和家电为主对外输出通胀。
1985年广场协议,日美法英德,日元对美汇率要持续升值。(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当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日元升值的明确预期使得国际热钱注入,日元2年升值一倍,出口受创,日本为了补贴出口产业,实行金融缓和政策,日本连续3年降息,从1986年 1月到1987年2月,连续五次降息,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于是开始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造成房市股市飞涨。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1987年索罗斯开始做空日本,虽未成功,但其他人陆续持续做空日股。此期间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为了对付通货膨胀,美国、西德等相继提高利率,日本银行也准备升息,但美国政府担心日本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
1988年,世界前十市值银行全是日本。股市3年涨300%,东京房值大过全美。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日本政府于5月31日将贴现率从2.5上调至3.25,并在一年内将贴现率提升至6,同时限制不动产方向的贷款发放,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12月19,股市达最高点,再也承受不了做空压力,开始崩盘。
1990年3月,日本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日本银行金融紧缩,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
1991年左右土地价格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
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点,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4000点左右。大量帐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由于土地价格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持续了数十年的市场出清。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促使并放任泡沫经济产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并不像人们事后评论的那样愚不可及,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氛围下,这些政策措施被认为是恰当的,并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愿,采取事后看来是正确的政策措施,那么你也许只有承担失败的风险,却不会享有成功的荣光。因为在历史上,不曾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决策者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概来推行自己坚信正确的政策措施。而正确的知识只能来源于对历史的科学总结。历史虽然不会重复,可是历史又往往惊人地相似。有日本学者回顾泡沫经济时期自己的想法时说道:“对于消费价格及批发价格都很平稳而只有资产价格急剧上升这一现象,我以为这只是股票、房地产等特定市场的问题,未必是整体经济的问题。可是翻开历史,同样的泡沫已重复了无数次,而当它在自己眼前发生时却没有想到,真让人羞愧不已。”他人的失败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避免再去验证一次。
日本的经验教训表明:第一,汇率的调整并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化;第二,尤其在CPI的稳定时期,我们更应该当心资产的泡沫化;最后,我们应处理好眼前的经济繁荣与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另外角度分析,广场协议和货币升值并非为主因,而是外资能无阻力地自由进出日本,甚至对冲逐利。而这方面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对外相对封闭,管控严格,汇率也不完全市场化。
日本前央行总裁速水优在检讨当时金融政策的失误时这样说:“围绕当时泡沫的发生及扩大,金融政策在什么方面负有责任这一问题,我认为重要的是,在景气恢复已明确化了的1988年下半年以后还比较长地维持低利率,使得这种低利率将永存下去的期待在一般人的心中扎下了根这一点。这是泡沫经济扩大的原动力之一,对于这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必须深刻反省。”这就是说,利率政策必须具有弹性,而决不可长期停留在某一低水平,从而造成人们对于未来资产收益预期的偏差。
任泡沫的扩大所造成的损失,远比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而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大。进入80年代后,支撑日本战后30多年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都渐渐地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而这时出现的日元升值在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点。日本当时应利用这一危机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是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却只顾眼前的经济繁荣,从而放任泡沫经济的形成与扩大。结果该改革的没改革,该调整的没调整,不仅白白浪费了4、5年的大好时光,而且给以后的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房价:当年距离东京圈十公里以内(大概相当于北京5环以内)的均价折合人民币7.29万元/平方米,银座最高点是200万RMB/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