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那个《只因少了一个芒果,快递员被逼下跪》的新闻刷屏,很多朋友问我意见。
其实,对于具体的事件的来龙去脉,没太多时间去核实。借着这个由头写一点自己的感想吧。
第一,由衷的为警察王海港点赞,仗义执言,主持公道,赢得一片赞誉。其实,就是我们身边这么做的人太少了。很多人是为了息事宁人,或者担心给自己惹来麻烦,两边活下稀泥,就当解决了。
第二,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需要派出所给快递公司出证明来给快递员澄清的情况?
我们这些年,有一种很有意思的提法,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很多企业,就像圆通一样,员工被投诉,先处罚再说,有些可能之后还会核实一下,而很多企业的做法就是一罚了之,真的是把顾客当”上帝“了。
有些”上帝“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对提供服务的人员百般刁难,逼服务员下跪、打耳光之类的新闻,我想大家也没少看过。
很多企业,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服务意识,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这出发点是好的,也无可厚非。但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出了问题就拿员工撒气,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思想的消极与懒惰。
有的人会说,一个一个去调查核实,成本太高了。但是,我想问一下,您考虑过调查成本,考虑过管理成本,和这么做的收益吗?
简单粗暴,一罚了之的方式,显然是一种降低当下成本的方式,但是对当事的员工的伤害,以及其他员工因此而付出的心理成本而导致的损失您考虑过吗?
只算小账,不算大帐,是现在很多老板的思维。还以为自己特别聪明。
我前边的文章里写过一代大商孟雒川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商的经验,就总结了四个字:大商无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我们更该谈孟雒川,而不是胡雪岩)
这里怎么算大账呢?很多人说,你不干,自然有人干,受不了气,就走,总会有人干的。给你实施具体的服务的是什么人?是你的员工,如果你的员工自身的应有的权益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通过高压来控制员工,很多员工可能不会犯错,起码是尽量不犯错,但是,我想这样的状态下,员工很难提供最佳的服务给你的顾客。
前几年,有很多企业想学海底捞,最后发现学不了,学不来。为什么?因为你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东西。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不是喊口号,不是洗脑、打鸡血这些方式就能实现的。而背后是一整套的机制作为支撑的,授权给一线的服务人员,可以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给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调动资源。很多人想学,但是又没有一套机制作为保障,总是担心员工会利用手里的授权为自己谋私利。比如说,授权员工可以免单,又担心员工把这个当成了给自己的隐形福利,招待朋友、招待家人。会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如果你没有监督,没有机制做保障,肯定会。这需要一整套的机制做保障,当然,机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事后的追责、追究,以及利益的权衡,都会极大的降低出现这种风险的概率。
《管子·牧民》里的那句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我想值得老板们思考。
从管理的角度谈完了,我们再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看: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对那些服务员呼来喝去,冷眼相对,深恶痛绝。当进入市场经济,特别是很多行业成了买方市场的时候,很多人对于各式各样的”尊贵服务“受宠若惊,真的找到了”上帝“的感觉。
有些人也就开始了,我付钱了,我就是大爷,我就是上帝的心态。其实,这是一种报复社会的心理,只有那些自卑的人,那些在社会上不被人尊重的人,才会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找到一点虚无的存在感,满足自己的那点虚荣心,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补偿的机制。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免不了和其他人打交道,特别是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打交道的方式、接触、协作的机会越来越多。
选择如何与人相处,什么样的方式与人合作,都会对自己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老话说:见人三分笑,还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各种礼节又非常繁琐,多讲礼,也就是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让我们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
很多人觉得现代社会,再讲这个,太落伍了,我是消费者,我付了钱,就得得到相应的服务,但是,有些人是花了10块钱,想过把当皇帝的瘾。
对古人来讲,这些东西是一套自我保护的机制,对于今天呢?因为蛮横无理,被暴打胖揍的大有人在,兔子急了还咬人,把别人逼到墙角,不一定是你的胜利,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危险。
抛开这些服务关系。
在我们和其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现代人的个体意识、权利意识也越来越强,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了度,反而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应。
我们敬人、爱人,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是一种敬,这种敬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是一种至高的敬畏之心。
一旦”自我“开始膨胀,我们就会自己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孟老夫子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很多人把孟子的这句话理解成了一种交易,就是我尊敬你,你就得必须尊敬我,而且还得要增值,那你觉得这是敬吗?
今天我们重点来分享一段《荀子·臣道》的内容吧:
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小人反是。
简单的翻译一下:
仁德之人必定尊敬别人。一般说来,一个人不贤能,那就是没有德才的人。别人贤能却不去尊敬他,那就是禽兽了;别人没有德才而不去尊敬他,那就是在戏弄老虎。人如禽兽就会胡乱妄为,戏弄老虎就会十分危险,灾难就会落到他身上了。《诗》云:“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光脚把河渡。人们只知这一点,不知其他有害处。要害怕啊要小心,要像面临那深渊,要像脚踩那薄冰。”说的就是这个。所以讲究仁德的人必定尊敬别人。
尊敬别人有一定的原则:对贤能的人就景仰地尊敬他,对没有德才的人就畏惧地尊敬他;对贤能的人就亲切地尊敬他,对没有德才的人就疏远地尊敬他。尊敬是一样的,实际内容是两样的。至于那忠诚守信正直老实而不伤害人,那是对待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这是仁德之人的本质。以忠诚守信为本体,以正直老实为纲纪,以礼义为规范,以伦理法律为原则,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诗》云:“不犯错误不害人,很少不成为准则。”说的就是这种人。
恭恭敬敬,就是礼节;协调和谐,就是音乐;谨慎小心,就是利益;斗殴发怒,就是祸害。君子喜爱礼节、音乐、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各种行动都不会失误。小人就与此相反。
其实,《荀子》的这一段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强调尊敬别人,强调敬天爱人,不是让你无原则的讨好别人,也不是让你放弃应有的权利,而是要注意这个度,也要注意”自我“的膨胀,导致的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
就像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说的那样,人要有怜悯心和同情心,要充分考虑和尊重他人的处境,要用一颗真诚友爱的心去靠近另一颗心,相互之间传递一种尊敬人、热爱人的情感,从而才能从中散发出爱的光芒和能量。
对于我们现代这样一个要张扬自我、强调自我的时代,多一点敬畏之心,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一个人,我想,我们都可以收获更多,对每一个人的尊重,也都是我们自省的重要契机。
从这个角度而言,学会尊敬别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